词句相同


形容重复的的成语

1、层层深入:层:重复,接连不断。逐步达到事物的内部或逐步掌握事物的中心。

2、叠矩重规:规与规相重,矩矩与相迭,度数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动静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后形容模仿、重复。

3、纷至沓来: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4、前目后凡:目:细目;凡:概略。《春秋》的一种笔法,一件事在文中重复出现,对前者详加说明,后者概略叙述。

5、床上安床:床上安张床。比喻不必要的重复。

6、层山叠嶂:层:层次;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叠:重复。形容山峰起伏,连绵重叠。

7、重规累矩:指前后相合,合乎同样的规矩法度。亦比喻因袭、重复。

8、番来复去:番:通“翻”。形容多次重复。也形容不断地翻动身体。

9、头上著头:犹言头上安头。比喻多余和重复。

10、重规沓矩:指前后相合,合乎同样的规矩法度。亦比喻因袭、重复。

11、二次三番:蕃:遍数。不止一次,反复的。

12、颠来倒去:翻过来倒过去,来回重复。

13、叠床架屋: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14、叠岭层峦:叠:重叠;层:重复,接连出现。形容山峦重叠连绵不断。

15、申祸无良:申:重复。申祸:第二次遭祸事。无良:形容自己没有道德。重遭祸事,是因为自己没有道德而造成的。

16、支床叠屋:犹叠床架屋。喻重复。

17、再三再四:重复好几次。

18、架屋叠床:屋上架屋,床上叠床。比喻重复累赘。

19、层峦迭嶂:峦:山峰;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层、迭:重复,一层加上一层。形容山峰起伏,连绵重迭。

20、层见迭出:层:重复;迭:一次又一次。指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

21、拨烦之才:拨烦:处理繁重的政务。办事利索,有处理繁重复杂事务的才能。

22、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23、迭床架屋: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24、重规迭矩:规与规相重,矩矩与相迭,度数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动静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后形容模仿、重复。

25、反反覆覆:反:翻转。形容一次又一次重复。

26、重垣迭锁:重复的垣墙,重迭的锁钥。指深宫内苑,防护严密。

27、翻来复去:翻:翻转。形容做事多次重复。

28、层出不穷:层:重复;穷:尽。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29、重规叠矩:规与规相重,矩与矩相迭。指前后相合,重叠的规矩与制度。比喻因袭、重复。

30、纷纭杂沓:纷纭:交错;沓:重复。多而且杂乱。

31、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言论。多指内容烦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或文章。

32、架屋迭床: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33、重床叠架:比喻重复繁多。

34、支床迭屋:犹迭床架屋。比喻重复。

35、滴滴答答:重复的滴滴声或一连串轻快的声音或拍打。

36、来回来去:指动作或说话来回不断地重复。

37、头上安头:比喻多余和重复。

38、层见叠出:层:重复;叠:一次又一次。指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

39、迭矩重规:规与规相重,矩矩与相迭,度数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动静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后形容模仿、重复。

40、床上施床:比喻多余和重复。

41、重规袭矩:指前后相合,合乎同样的规矩法度。亦比喻因袭、重复。

42、重三叠四:形容多次重复。

是字句 ()不同()相同

“是”字句是由判断动词“是”做谓语构成的句子,主要表示判断。所谓判断是说明事物等于和属于什么。基本结构是:

名(人或事物)十是十名(人或事物)

例如:

(1)我是新来的那个日本留学生。

(2)他是伟大的科学家。

(3)那本词典是我的。

(4)他来中国的目的是学习汉语,了解中国。

(一)“是”字句的主语和宾语在意义上和结构上的关系

A在意义上是表示“等于”时,结构上主语和宾语的位置可以互换。例如:

(5)我是李明。李明是我。

(6)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节是八月十五。

表示“等于”意义的还有一种相互解释的关系:

(7)他来中国的目的是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是他来中国的目的。

B在意义上是表示“属于”时,结构上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不能互换。例如:

(8)我是这个公司的职负。*这个公司的职员是我。

(9)那本词典是我的。*我的是那本词典。

(10)他是伟大的科学家。*伟大的科学家是他。

(二)“是”有时既有判断意义,又有存在意义。

基本结构是:

场所词语十是十名(人或事物)

例如:

(11)图书馆旁边是一片小树林。

(12)火车站前是一个宽阔的广场。

(l3)这里,到处是人。

含“存在”意义的“是”做谓语时,主语一般是表示方位或场所意义的词语;主语跟宾语不能换位。

*一个宽阔的广场是火车站前。

*这里,人是到处。

(三)除解释性关系外,“是”联系的词语应具有名词性。

例如:

(14)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

(15)我们是参观工厂的,他们是参观农村的。

*我们是参观工厂,他们是参观农村。

(四)“是”只表示判断、存在,不表示动作,后边不能加“着”“过”和表示完成意义的“了”。如果表示过去的情况,可在动词前边加上表示时间意义的词语。例如:

(16)这所房子以前是他的。

(17)那时,他只是个农民。

(18)十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沼泽。

但是,“是”字句也可以判断某个人或事物出现了某种新情况,这时句尾常常加“了”。例如:

(19)把钥匙拿去吧,这个房间是你的了。

(20)从此,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五)“是”字句的否定形式

只能用“不”否定,不能用“没”或者“没有”。例如:

(21)我说的那个人不是他。

*我说的那个人没是他。

(六)“是”字句的疑问形式

A是……吗?

这个房间是你的吗?

B是不是……?

他是不是参加会议的代表?

C是……不(是)?

车站旁边那个楼是邮电局不(是)?

否定部分的“是”,有时可以省略。

用“是不是”或“是……不是”疑问时,句后一定不能再加表示疑问语气的“吗”。例如:

*他是不是参加会议的代表吗?

*那把伞是你的不是吗?

此外,“是”常跟名词、动词、形容词及其词组加“的”构成的“的”字词组组合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判断意义。例如;

(22)这些书、报、杂志都是图书馆的。(领属)

(23)他用的那双筷子是竹子的。(质料)

(24)她是车上卖票的。(归类)

填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

命运不会随便首肯你的选择,岁月也不会轻易鉴定你的历程,然而,你却不能拒绝岁月的沧桑和命运的磨难.

只要你不拒绝雪山的冷漠,圣洁的山中雪莲就不拒绝你美好心愿.

只要你不拒绝远方不测的风雨,地平线就不会拒绝你的痴迷追求.

只要你不拒绝小草的卑微,希望的田野就不会拒绝你质朴的恋情.

只要年不拒绝一步一个脚窝的平凡,诱人的辉煌就不会拒绝你放飞的渴望.

不是幸运之神不肯垂青于你,而是在不幸降临到你面前时,你拒绝了重新开始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