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药名的故事《最好10个》
1.桑寄生 从前,有个财主家的儿子得了风湿病,腰膝酸疼,行走艰难.一连好几年都瘫在床上,医生也没办法治. 财主听说南山有个药农,就让药农送药给他儿子医治.由于南山远在20里地之外,所以财主就指派了一个小长工,隔两天去取一次药.可是,药农一连换了好几种药草,财主儿子的病也不见好. 这年冬天雪多,一下起来就是几天几夜.小长工每次取药都得在一尺多深的雪地上来回走40里路.有一天,天气太?小长工冻得浑身打颤.他看见一根老桑树的枝条很像财主儿子吃的药,便撅了几根,切成节儿,用纸包好回到财主家. 财主也不知道纸包里是什么,他照样让人煎给儿子喝了.小长工一看骗过了财主,以后就照”方”抓”药”,每隔两天就撅一把桑树上的枝条回来. 冬天过去了,春暖雪化.财主儿子的病居然好了. 南山药农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很奇怪:”一个冬天没来取药,他吃什么好的呢?”药农很想认认这种药,就来找财主.他走到财主家门口,正巧碰上小长工.小长工怕他见了财主后自己会露馅,准要挨打,急忙把前后经过讲了出来,并说:”大叔,你不要告诉财主行吗?”药农说:”那你得告诉我你给他吃了什么?” 树枝子呗. 什么树枝? 就是村口老槐树上的. 快带我去看看,到了村口,药农上到树上一看,原来树上洞穴中长出一种像槐树一样的东西,他顺便取下一些,决定先试一试. 后来,药农用它治了几个病人,果然都好了.以后人们因为这种树枝长在老桑树上,就取名叫它桑寄生. 2.牡丹皮传奇 牡丹皮为牡丹的根皮,味苦辛微寒,能清热凉血,活血散淤,配生地可治血热或劳伤吐血,衄血;配桃仁和银花能治血滞经闭与疮毒,是一味常用中药.关于牡丹皮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相传一千多年前,苏州虎丘山下有一织绸好手名叫刘春.随便哪种花,随便哪种鸟,她只看上两眼就能织出来.她所织出的花,像刚摘下来一样,鲜艳水灵;彩鸟仿佛人一呼唤,便会拍翅飞翔,活灵活现.这一年,府台老爷的女儿要办嫁妆,限刘春月内织出24条丝嵌金被面,花样是牡丹.但刘春从来没见过花中之王,不知如何织法.半个月过去了,刘春愁得脸色腊黄,日渐消瘦.一天半夜,她突然口吐鲜血,扑倒在织布机上.这时,一位美丽的姑娘飘然而至,将一瓶药液倒入刘春的口中,刘春即刻醒来.姑娘轻声说道:”我是牡丹仙子,因抗拒武则天要让百花在严冬开放的旨意,从洛阳逃出.”说完,她用手一指,庭院内立即出现一朵朵怒放着的牡丹花.刘春喜出望外,望着这些盛开的牡丹,立既飞梭织起花来.一朵朵娇艳的牡丹花织出来了,招来成群的蝴蝶.府差拿起被面飞快送往州府.但刚进府门,被面上的牡丹花全部枯谢了,黯然无光.府台老爷气的派人去捉刘春,但刘春早已与牡丹仙子离去,只给乡亲们留下了那个药瓶.药瓶内只有半瓶根皮样的药材,后来人们才认出那根皮正是牡丹皮. 3.枸杞 早先,宁厦中宁有一家姓苟的农民,家里共3口人,老两口和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儿红果. 一天,妈妈和女儿红果到田里做活,老爹患肺痨在家养病.突然,天边闪出几道耀眼的蓝光,接着传来”轰隆隆”的响声,天摇地动,一场灾难降临了,中宁发生了大地震,爹爹被压死了,母女俩悲痛欲绝,便嚎啕大哭起来.妈妈病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眼睛也渐渐模糊了.这可急坏了红果.红果是个聪明的孩子,她知道哭是没有用的,要尽快想办法把妈妈的病治好. 一天,她把妈妈托付给邻居照顾,自己满着妈妈,悄悄地背上干粮,到南山找药去了.她爬过一山又一山,涉过一水又一水,询问了不少樵夫和牧羊人,寻找可以治眼病的草药,她的鞋磨破了,衣服挂烂了,腿也走酸了,便躺在一块石上休息.一觉醒来,已是翌日早晨.这时就见面前站着一和白胡子老爷爷,和和气气的问她:”小姑娘,你小小的年纪怎么敢上山?” 红果带着哀伤的口吻向老爷爷说明了来意,白胡子老爷爷上下打量了她一番,感叹地说:”真是个孝子!”白胡子爷爷告诉红果说:”前面山坡上有一种红色茨,你摘些回去给你妈熬汤喝,她身体会强壮的,眼睛也会亮的.”说完老爷爷不见了.红果按照老爷爷的吩咐,取回了药,天天给妈妈熬汤喝.说也怪,妈妈喝了以后,身体渐渐强壮了,眼睛也明亮了.红果姑娘对乡亲们高兴的说:”明目子,明目子,真是灵丹妙药!” 从此,人们就把这种枸杞叫明目子. 4.(蒲公英) 从前,有一个老员外,家中有一位二十八岁的小姐.一次,小姐不幸患了乳疮,**又红又肿,她怕难为情,不敢向父母说明,时间一长,病情更严重了.一天,丫环偷偷告诉了老夫人,老夫人心想:年轻轻的竟患此症,其中必有原因.于是,老夫人不仅不给小姐请医诊治,反而把小姐臭骂了一顿.. 这天夜里,小姐越想越伤心,便萌生了死的念头,她独自走出房门,来到一条小河边,一咬牙,纵身跳了下去. 小姐刚跳入河中,正巧附近河面上趁月色撒网捕鱼的渔家父女,渔主姓蒲,女儿叫公英,姑娘见有人跳河,便纵身跳入河中,把小姐救到船上.姑娘找出自己的衣服替小姐换.换衣时,姑娘发现她生了奶疮,便将此事告诉了父亲,并问有没有办法治好,父亲沉思了一下,悄悄对女儿耳语了一阵. 第二天一早,公英按父亲吩咐,从附近山上挖来了有锯齿长着。
2.有趣的中草药植物故事
中药药名小故事——九死还魂草[align=center][b][size=5][color=green]中药药名小故事——九死还魂草[/color][/size][/b][/align] O’K5~9[~ bh[size=4][color=green] 传说在昆仑山上,有一个金光闪闪的天池,那是王母娘娘洗澡的地方。
在天池岸上,生长着一种仙草,这种仙草能起死回生。有1年民间大旱,瘟疫流行,成千上万的百姓死亡。
住在天池中的龙女,看到入间遭受灾难,十分同情,把天池岸上的仙草偷偷带到人间为人民治病,普救众生,成千上万死去的百姓竟然起死回生,龙王知道此事,大发雷霆,一怒之下、把龙女打下人间。龙女到人间后,心甘情愿变成还魂草,普救众生。
还魂草生命力强,晾干后放入水中又生长,故名还魂草。[/color][/size]o*[zF1B~T H0w)d/dgn [size=4][color=green] 在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的峭壁上,干旱的岩石缝隙中,生长着一种能治跌打损伤的贵重的药材,叫“还魂草”。
其生命力强,晾干后放入水中又生长,故名还魂草。这种植物很奇特,干旱时,它的枝叶卷缩起来,植物体变得焦干,进入了“假死”状态,当得到雨水、温度适宜时,它就大量吸水,枝叶舒展,又“苏醒”过来。
由于干旱石崖难以保持水分,它要经过多次的“枯死”和“还魂”才能长大和繁衍,所以被称为“九死还魂草”。它生长在高高低低的乱石山上,石头棱角锐如刀尖,连生命力顽强的青苔都难生长。
自然,要想采到它,也十分不易。A8L/F2u7@7a,WTj;}1Ihm 2E({6xA5L4O3p s 九死还魂草的学名叫卷柏,又名万年青、长生草,是一种多年生直立草本蕨类植物,高5~l5厘米,顶端丛生小枝,小枝扇形分叉,辐射开展,扁平状,浅绿色,干时内卷如拳(我们当地有叫“铁拳头”),茎棕褐色。
是卷柏科卷柏属多年生草本花卉。腹叶斜向上,不并列,卵状矩圆形,边缘有微齿。
孢子囊穗生于枝顶,四棱形,子叶卵状三角形,,子囊圆肾形。喜生于海拔800米的岩石缝中,分布于我国少部分省区。
还魂草作为室内微型盆景,四季常绿,形如高山劲松,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color][/size]ZL”R h8s~N {)E9BIu[size=4][color=green] 卷柏是一味消炎止血药,常用来治咳血、吐血、便血、脱肛、月经过多、子宫出血、闭经、风湿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感冒,衄血,血崩等疾病。
用卷柏干粉敷在婴儿脐肚上消炎止血,效果很好。卷柏有美容作用。
用卷相干粉和鸡蛋清调和敷于面部,可使面部光洁秀丽。卷柏内服,有强阴益精的作用。
是外伤出血的神奇中草药,原始的风景植物,即可观赏又可药用,是难觅的神仙草药,保证侵泡后栽培成活率100%。[/color][/size]k(}6ClA $i7z {/qD_ K| [size=4][color=green] 从卷柏的异名上可以看出来《滇南本草》称之为回阳草,《本草纲目》叫它长生不草,《分类草药性》叫它还魂草《现代实用中药》叫它九死还魂草《渐江中药手册》叫它见水还阳草。
卷柏何以能够九死还魂,长生不死呢?晒干的植物会存活!枯木逢水会发芽!只要把还魂草的干品侵入水中侵泡后栽培,就会起死回生,还魂草就是这么的神奇。[/color][/size]:C J|8d`j}E.u1o;B!f”~u6m”d z4b [size=4][color=green] 如把它栽培在盆里,就是一棵很好的万年松盆景!用于假山、大型盆景栽培点缀,可以大大提高观赏价值。
放在你家里,它就是你一生喜怒哀乐的生命见证!是很好的送人礼品,因为它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象征![/color][/size]d#Sg7py%h!UF:r!Mq [size=4][color=green] 卷柏确实有顽强的抗旱能力,日本有位生物学家曾发现,用卷柏做成的植物标本,在时隔11年之后,把它浸在水里,它居然“还魂”复活,恢复生机了。[/color][/size]A’K@i;*,fp*i [size=4][color=green] 美洲的卷柏更加奇特,它们能在干旱时缩成圆球,随风滚动,遇到有水的地方,就伸展开始生长,缺水时又开始旅行了,所以又被称作“旅行植物”。
读武侠小说,其中最神奇之处,除了各种玄妙无比的神功外,就是那些功能各异的神药了。有能增强内力的、有能起死回生的、有善治外伤的、与善疗内疾的……而其中最能吸引眼球的恐怕就是那些毒药了,什么七虫七花膏、三笑逍遥散、金蚕蛊毒……真是琳琅满目,“毒”不胜收,让人不由得感慨祖国医药之博大精深。
由是观之,武侠小说对于中国传统医药的宣传是功不可没。 有人会奇怪,那些神奇的毒药都流传下来没有。
对此我只能遗憾的说,这些东西绝大部分应该是文学作品的夸张,真正的毒药是有的,但并没有那么厉害。从典籍的记载来看,古人对于毒药的认识还是很丰富的,很多本草记载的来自动物、植物、矿物的毒药,都被现代研究证实了其确切的毒性。
学过一点中药的人,随便说上十来种毒药是不成问题的。只是这些毒药的药效虽然足以致人死命,但很少有能够让人顷刻间毙命的,即使纯度很高,或者几种毒药一起用也难以达到这种效果。
对于这类神乎其神的东西,真正的医药界是不大感兴趣的,倒是一种被江湖高人视为“下三滥”的东西,因为其“贴近大众、简单易得、使用方便、效果显著,实为居家旅行行走江湖作奸犯科劫财劫色之必备佳品”而得到了较细致的研究。它,就是江湖上无人不晓的“蒙汗药”!蒙汗药最有名的应用似乎应。
3.中医药故事
老鹳,是鸟名,它羽毛灰白色,嘴长而直。
一般住在江湖池沼近旁,捕食鱼虾等为生。这里有个故事。
相传,在隋唐时期,我国著名医药家孙思邈云游在四川峨眉山上的真人洞,在洞中炼丹制药,为患者治病解疑。由于四川属盆地气候,湿度很大,上山求医的患者中有许多风湿病患者,孙思邈却束手无策。
这天,孙思邈带着徒儿上山采药,忽然发现一只灰色老鹳鸟在山崖上不停地啄食一种无名小草,许久之后,才拖着沉笨的躯体缓慢地飞走了。过了几天,孙思邈又见到这只老鹳在啄食这种小草,随后飞走了。
奇怪的是,老鹳已无病态,飞得轻巧雄健有力。孙思邈对身边的徒儿说:老鹳鸟常年在水中寻食鱼虾,极易染上风湿病痛,老鹳鸟能食此草,说明此草无毒,能治疗风湿病,我们也把这草采回去试用。
风湿病患者用水煎此草服汁,连服几天之后,奇迹发生了,原来双腿红肿的关节,都肿消痛止,可以行走自如了。喜讯传开,慕名前来求治者络绎不绝,治愈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家请孙思邈为小草起个名,孙思邈说:这药草是老鹳鸟认识的,就叫它“老鹳草”吧!现代植物为牻牛儿苗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牻牛儿苗,或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老鹳草,除去残根的全草入药。
性味苦辛、平,祛风、活血通络。治风湿疼痛,肢体麻木,关节酸痛,痈疽,跌打,肠炎,痢疾。
据《滇南本草》载,老鹳草可祛诸风,治皮肤发痒,通行十二经,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软、手足筋挛麻木等。用法与用量为:水煎内服615克干品,或浸酒或熬膏。
在民间,运用老鹳草治疗风湿病,由于疗效显著而流传至今,经久不衰。扩展资料: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阴阳 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
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做“生化不息”。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对立统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万物之纲纪(一切事物都不能违背这个法则而存在),在变化之父母(事物的变化是由事物本身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杀之本始(事物的生成和毁灭都是来自于这个根本法则),神明之府也(这就是自然一切奥妙的所在),故治病必求于本(所以要想治好病,就必须从这个根本问题阴阳上求得解决)”。阐明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生长、发展和消亡,都是事物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而,阴阳学说也就成为认识和掌握自然界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围,认为人体生理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也超越不出阴阳这个道理。
因此,我们想要掌握疾病的发展过程,探求疾病的本质,从而获得满意疗效,就必须探求人体的阴阳变化情况。五行学说 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
“五行学说”是指这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相生、相克作为解释事物之间相互关联及运动变化规律的说理工具。中医主要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运气学说 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说。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
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推算年度气候变化和疾病发生规律。
脏腑学说 主要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经络学说 与脏腑学说密切相关。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有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经络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会呈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这些表现,可以诊断体内脏腑疾病。
4.神医华佗的简短小故事
狗腿治疮
有一位极漂亮的姑娘,已经过了结婚的年龄,可是仍没有嫁人,因为常期以来她的右膝,长了个疮,不断往外流浓水。
华佗看过后,她父亲问女儿的病情,华佗说:”派人骑马,牵着一条栗色的狗跑三十里。回来后,乘狗身子正热时截下狗的右脚,拄在疮口上。”不一会儿,有一条红色的小蛇从疮口中出来,进到狗的脚中,那姑娘的病就好了。
枪头化酒
后汉末年时,有人腹中长一结块,白天黑夜疼痛无比。临死时,他对儿子说:”我死以后,可以剖腹把那东西拿出来,看看到底是什么。”
他儿子不忍心违抗父命,于是剖腹,取出一个铜枪头,约有三分之一升左右。华佗听说后,就前去了解。华佗看完,从小箱子里取出药放在枪头上,枪头立刻化成了酒。
扩展资料:
华佗是中国医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杰出外科医生之一,他善用麻醉、针、灸等方法,并擅长开胸破腹的外科手术。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华佗
5.千古中医
1,神农尝百草 日中百毒。研究中药也太他妈的容易了,太简单了,找个原始人尝尝就行了。
2,扁鹊从人体内(貌似手术)拿出一个黄雀飞走了,患者的病好了。他妈的,听说过寄生虫,还没听说过“寄生鸟”。
3,华佗用利斧劈开头颅,取出“风涎”,真牛X,什么感染,什么静脉窦止血,什么大脑的功能区都不用管了,开吧!对了,中医认为大脑没用的,“心主神明”的。
4,李时珍把人屎(人中黄),耗子屎(五灵脂),人尿(人中白),都给人吃的搞中医要的都说现在污染重,中药效力不高了,看来古代的屎是“绿色的”,“纯天然的”。
5,孙思邈活了一百四十多岁,其余的名人也都活了九十多岁,对了,那个神农,扁鹊经考证还是神仙哩,长生不老滴。
实在对不起,没时间了,先给你打5个故事,改日再奉上。
6.李时珍尝草药的故事
为了写好这部书,李时珍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走遍了产药材的名山。白天,他踏青山,攀峻岭,采集草药,制作标本;晚上,他对标本进行分类,整理笔记。几年里,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对好多药材,他都信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
有一次,李时珍经过一个山村,看到前面围着一大群人。走近一看,只见一个人醉醺醺的,还不时地手舞足蹈。一了解,原来这个人喝了用山茄子泡的药酒。“山茄子……”李时珍望着笑得前俯后仰的醉汉,记下了药名。回到家,他翻遍药书,找到了有关这种草药的记载。可是药书上写得很简单,只说了它的本名叫“曼陀罗”。李时珍决心要找到它,进一步研究它。后来李时珍在采药时找到了曼陀罗。他按山民说的办法,用曼陀罗泡了酒。过了几天,李时珍决定亲口尝一尝,亲身体验一下曼陀罗的功效。他抿了一口,味道很香;又抿一口,舌头以至整个口腔都发麻了;再抿一口,人昏昏沉沉的,不一会儿竟发出昏昏沉沉的,不一会儿竟发出阵阵傻笑,手脚也不停地舞动着;最后,他失去了知觉,摔倒在地。一旁的人都吓坏了,连忙给李时珍灌了解毒的药。过了好一会儿,李时珍醒过来了,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醒来后的李时珍兴奋极了,连忙记下了曼陀罗的产地、形状、习性、生长期,写下了如何泡酒以及制成药后的作用、服法、功效、反应过程等等。有人埋怨他太冒险了,他却笑着说:“不尝尝,怎么断定它的功效呢?再说,总不能拿病人去做实验吧!”听了他的话,大家更敬佩李时珍了。就这样,又一种可以作为临床麻醉的药物问世了。
7.神农尝百草的故事简短300字
神农亲自到深山野林里去采集草药,然后亲口尝各种草药,并且辨别其药性,曾经一天中毒70次。他还有一条神鞭叫做“赭鞭”,用它鞭打草药,这些草药的药性譬如有毒无毒,是寒是温都能表现出来。神农辨别草药后,就拿这些草药去医治百姓,给百姓解除了痛苦,延长了他们的寿命。
扩展资料
神农尝百草的启示
1、敢于尝试。
正是因为神农敢于尝试,才分清楚了五谷和药材。解决了人们吃饭难和活下来的机率。拿自己的身体做实验,是要拿出多大的常人所不具备的勇气。
2、踏踏实实,实践出真知。
神农不是一个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人,相信的是行动和实践。只有通过切身的实践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答案。才能对得起自己的内心。想要实现什么目标,就要去踏踏实实的去完成。踏踏实实的对待每一件事情,就是最好的捷径。
3、不怕困难,不放弃
神农在尝百草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然而即便是这样,也不曾害怕过,而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为了实现让百姓们过上好一点的生活的目的,就算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8.中医药故事
老鹳,是鸟名,它羽毛灰白色,嘴长而直。
一般住在江湖池沼近旁,捕食鱼虾等为生。这里有个故事。
相传,在隋唐时期,我国著名医药家孙思邈云游在四川峨眉山上的真人洞,在洞中炼丹制药,为患者治病解疑。由于四川属盆地气候,湿度很大,上山求医的患者中有许多风湿病患者,孙思邈却束手无策。
这天,孙思邈带着徒儿上山采药,忽然发现一只灰色老鹳鸟在山崖上不停地啄食一种无名小草,许久之后,才拖着沉笨的躯体缓慢地飞走了。过了几天,孙思邈又见到这只老鹳在啄食这种小草,随后飞走了。
奇怪的是,老鹳已无病态,飞得轻巧雄健有力。孙思邈对身边的徒儿说:老鹳鸟常年在水中寻食鱼虾,极易染上风湿病痛,老鹳鸟能食此草,说明此草无毒,能治疗风湿病,我们也把这草采回去试用。
风湿病患者用水煎此草服汁,连服几天之后,奇迹发生了,原来双腿红肿的关节,都肿消痛止,可以行走自如了。喜讯传开,慕名前来求治者络绎不绝,治愈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家请孙思邈为小草起个名,孙思邈说:这药草是老鹳鸟认识的,就叫它“老鹳草”吧!现代植物为牻牛儿苗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牻牛儿苗,或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老鹳草,除去残根的全草入药。
性味苦辛、平,祛风、活血通络。治风湿疼痛,肢体麻木,关节酸痛,痈疽,跌打,肠炎,痢疾。
据《滇南本草》载,老鹳草可祛诸风,治皮肤发痒,通行十二经,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软、手足筋挛麻木等。用法与用量为:水煎内服615克干品,或浸酒或熬膏。
在民间,运用老鹳草治疗风湿病,由于疗效显著而流传至今,经久不衰。扩展资料: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
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做“生化不息”。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对立统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万物之纲纪(一切事物都不能违背这个法则而存在),在变化之父母(事物的变化是由事物本身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杀之本始(事物的生成和毁灭都是来自于这个根本法则),神明之府也(这就是自然一切奥妙的所在),故治病必求于本(所以要想治好病,就必须从这个根本问题阴阳上求得解决)”。阐明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生长、发展和消亡,都是事物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而,阴阳学说也就成为认识和掌握自然界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围,认为人体生理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也超越不出阴阳这个道理。
因此,我们想要掌握疾病的发展过程,探求疾病的本质,从而获得满意疗效,就必须探求人体的阴阳变化情况。五行学说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
“五行学说”是指这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相生、相克作为解释事物之间相互关联及运动变化规律的说理工具。中医主要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说。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
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推算年度气候变化和疾病发生规律。
脏腑学说主要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经络学说与脏腑学说密切相关。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有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经络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会呈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这些表现,可以诊断体内脏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