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江香粳的民间传说
故事传说古时候,人们吃的米,比现在的这种米大几百倍,比现在最大的桃子还大,人吃饭时,就象啃馒头。
饭量最大的人一餐顶多吃上三、四粒就饱了。那时,人们称做“大米”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稻苗。象现在的桃树一样高大,一棵稻上能结五、六百斤谷子。
收谷子时,当然不会拿着镰刀去割,而是象摘熟透的桃子一样,一粒一粒摘下来,十多年才,栽一次,还可以当年栽当年结谷子,所以人们的劳动很轻松愉快,家家吃不完,户户有余粮。哪知好日子多了,坏日子跟着就来。
人的生活好,渐渐好逸恶劳,挥霍浪费,奢侈无度,这坏习气越来越旺,人们把大米视为草芥,到处抛撒,有人用大米铺路走。主管粮食的天神,一怒之下把人间的大米都收回天上,连苗也不留一棵,种也不留一粒,人吃不到大米,饿得面黄饥瘦,饿坏了的家狗用嘶哑哀求的声音,对着蓝天吠叫了七天七夜,已经气息奄奄,天神可怜狗的遭遇,不忍心让它饿死,就撒下一些碎米喂狗。
人们忙用这碎米去种,种出来的谷子,就是现在吃的这种缺角的米。为了填饱肚皮,人们天天披星戴月,辛勤耕种,刚够糊口,稍一懒惰就要饿肚皮。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介绍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地处广西西北部,地处桂西北云贵高原东南麓,东邻融水,罗城县,南接宜州、河池市,西隔打狗河与南丹县相望,北与贵州荔波、从江两县毗连。距首府南宁331公里,距桂林340公里,距金城江市48公里,距刘三姐故乡宜州67公里,交通方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县,成立于1987年,全县总面积为4572平方公里,辖6镇6乡,总人口37.82万人,其中毛南族人口为5.9万人,占总人数的14.38%,县内居住着毛南、壮、苗、瑶、仫佬、水、侗等13个民族,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在此交流融汇,环江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大小环江两条河从北至南贯穿县境,造就了青山巍巍,绿水长流的秀丽景色。境内植被保存完好,生态环境优良,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江木论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九万山自然保护区与举世闻名的文雅天坑群,境内珍藏着众多的名贵动、植物。12环江的“菜牛”和“五香”(香猪、香牛、香米、香鸭、香菇)等特产名扬区内外,环江是全国菜牛之乡,同时境内有丰富的煤、铅锌等矿产资源。环江是广西第三林业大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全国绿化模范县,境内有九万山久仁和木论喀斯特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广西第二大文雅天坑群,是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组成部分。环江还是“全国兰花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