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出自于什么词句


1.形容礼仪的词语有哪些

1. 知书达理【zhī shū dá lǐ】

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出自《群音类选·牧羊记·卫律说降》:“奈何所见不同,更不知书达礼。”

2. 虚左以待【xū zuǒ yǐ dài】

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待:等待。 空着尊位恭候别人。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3. 扫榻以待【sǎo tà yǐ dài】

榻:床。把床打扫干净等待客人到来。对客人表示欢迎的意思。出自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朋僚函札·向荣来函》:“如阁下允为留营,弟当于营中扫榻以待。”

4. 打恭作揖【dǎ gōng zuò yī】

旧时礼节,弯身抱拳,上下摆动,表示恭敬。出自明·李贽《因记往事》:“嗟乎!平居无事,只解打恭作揖,终日匡坐,同于泥塑。”

5. 投木报琼【tóu mù bào qióng】

《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原谓男女相爱互赠礼品。后用以指报答他人对待自己的深情厚谊。出自《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2.古代礼仪句子,出处以及含义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没有诚实哪来尊严 ——西塞罗

真话说一半常是信用中国编辑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

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惟有与信用中国编辑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

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假,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3.礼仪之始,在于正衣冠 出自于哪里

“礼仪之始,在于正衣冠”出自《礼记·冠义》:礼仪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意思是说,礼是从端正容貌和服饰开始的。引申义为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一定是体态端正、服饰整洁、表情庄敬、言辞得体。这既是他内在修养的流露,也是尊敬他人的表现。

礼仪源于尊重。言行举止的尊重依赖于自身修养的积累,离不开平时广览群书、内心向善的培养。而外在的尊重,则是有赖于穿衣打扮方面的得体表现。

合适的仪表需要遵循有两个原则——整洁原则和和谐原则:不能穿得太过繁琐和复杂,更不能穿着邋遢,这样就会给人视觉上留下不尊重他人的第一印象。

所以在穿衣搭配方面,全身上下尽量不超过三种颜色,找同色系的穿着和搭配,使得全身上下干净清爽,和谐美观。

扩展资料:

相近意思诗句:

1.《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意思是说,君子衣冠整齐,目不邪视,使人见了就让人生敬畏之心,这不也是威严而不凶猛吗?”

2.《魏书·封轨传》“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

意思是说,君子须让自己衣冠端正,让自己颜面干净,何必蓬乱头发,污秽面容,然后被称作贤人呢?

4.形容礼仪的诗句有哪些

1、礼仪卒度

先秦

诗经

《楚茨》

2、礼仪既备

先秦

诗经

《楚茨》

3、十六知礼仪

汉无名氏

《孔雀东南飞》

4、迁飞在礼仪

王昌龄

《送刘慎虚归取宏词解》

5、载持巾栉礼仪好

刘商

《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

6、三百礼仪成

李峤

《经》

7、载持巾栉礼仪好

刘商

《胡笳十八拍·第十八拍》

8、上清朝礼仪

皮日休

《太湖诗·三宿神景宫》

9、徐动合礼仪

寒山

《诗三百三首》

10、徐动合礼仪

寒山

《诗三百三首》

11、礼仪从此废

王冕

《自崔镇至济州人情风俗可叹三十韵》

12、礼仪既备

程公许

《明禋进戒诗》

13、居然合礼仪

林同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张霸》

14、礼仪三百复三千

吕希哲

《绝句》

15、方岳何暇安礼仪

莫济

《次韵梁尉秦碑》

16、簪绂光辉与礼仪

四锡

《元日》

17、高谈大笑拘礼仪

王拱辰

《耆英会诗》

18、见客礼仪生

魏野

《和王衢见寄》

19、礼仪今既备

游九言

《庆余思永冠》

20、奉礼仪修献

周端臣

《游籍田》

21、礼仪今太叔

李崇仁

《挽金太常》

22、起坐皆礼仪

张掞

《赠萧溪耕者》

5.关于礼仪的诗句有哪些

“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离娄下》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举止是映照每个人自身形象的镜子。

———歌德:《亲和力》

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

———阿.史蒂文斯:《德.斯蒂尔夫人》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

———玛.沃.蒙塔古:《书信集》

礼节是所有规范中最微小却最稳定的规范。

———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礼貌是博爱的花朵。不讲礼貌的人谈不上有博爱思想。

———茹贝尔:《名言集》

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性。

———奥维:《名人名言录》

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离娄下》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举止是映照每个人自身形象的镜子。

———歌德:《亲和力》

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

———阿.史蒂文斯:《德.斯蒂尔夫人》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

———玛.沃.蒙塔古:《书信集》

礼节是所有规范中最微小却最稳定的规范。

———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礼貌是博爱的花朵。不讲礼貌的人谈不上有博爱思想。

———茹贝尔:《名言集》

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性。

———奥维:《名人名言录》

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约翰.洛克:《教育漫话

6.表示文明礼仪的成语有什么

文质彬彬、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温文儒雅、礼贤下士

一、文质彬彬 [ wén zhì bīn bīn ]

【解释】: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自】:战国 孔子《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文化融会贯通,然后人才会文雅与有礼。

二、彬彬有礼 [ bīn bīn yǒu lǐ ]

【解释】: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出自】:西汉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译文】:叔孙通制定礼仪,就文学彬彬有礼前进

三、温文尔雅 [ wēn wén ěr yǎ ]

【解释】: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译文】:这名官员的儿子,温文尔雅,怎么会做贼呢。

四、温文儒雅 [ wēn wén rú yǎ ]

【解释】: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为首的是个半老的儒者气象……次后便是一个温文儒雅的白面书生。”

五、礼贤下士 [ lǐ xián xià shì ]

【解释】: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出自】:元末 脱脱、阿鲁图等《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礼贤下士,圣人垂训。”

【译文】: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是圣人留下的名言。

7.表示礼仪的词语有哪些

礼仪之邦、缛礼烦仪、通书达礼、

1:成语:礼仪之邦 读音:[ lǐ yí zhī bāng ]

释义: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2:成语:缛礼烦仪 读音:[ rù lǐ fán yí ] 释义:指烦琐的礼仪。

3:成语:通书达礼 读音:[ tōng shū dá lǐ ] 释义:指通诗书,懂礼仪。

4:成语:轻薄无礼 读音:[ qīng báo wú lǐ ]

释义:指轻佻浮薄,不知礼仪。

5:成语:泣血稽颡 读音:[ qì xuè jī sǎng ]

释义: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仪,屈膝下跪,以额触地。指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向前来致哀的宾客哭拜并致以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