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写四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学后记
如果需要下载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部教案DOC版的附件,请直接拉到最后一页的最后一个帖子链接中下载附件即可!如只是浏览观看参考一下,则无需下载!《观潮》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②师答疑。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1.抄写生字。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1.谈话,板题。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3.组建合作小组4.组内合作学习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
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
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
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师读生听: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人声鼎沸、山崩地裂……)2.运用词汇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
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3.师生共同评价七、全课小结。
2.如何写语文教学后记
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即为教学后记。教学后记和课前准备、教学设计一样都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部分,但所不同的是教学后记是在课上完之后追记的,正因为这,很多教师还没养成这一习惯。
写教学后记不仅能帮助教师迅速接收反馈信息,找出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从而为调整教学提供可靠的依据,而且使教师在上同一内容时事半功倍,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一、记失败之处
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难免有疏漏之处,尤其是刚走上教坛的教师。把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败笔,如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等记录下来。上完《雨中登泰山》第二课时我就记下:宜把姚鼐的《登泰山记》先出示,引导学生比较晴天冬季登泰山与雨中登泰山之不同,从中领会作者雨中登临的“独得之乐”。上《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因刚请过婚假返校上班,婚礼的喜庆依存,我穿着一袭红裙走进课堂,之后发现这与文中庄严肃穆、深沉哀惋的气氛极不协调,于是教后我在教案上留下一笔:教师形象与文章基调要一致。记下了是失败,并对其进行反思、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所应吸取的教训,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也积累了第一手资料,开拓了视野,教学水平自然得到提高。
二、记成功之举
记失败,能让人从中吸取教训;记成功,更能催人奋进。在教学中,有失败的教训,但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将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例,如形象贴切的比喻、巧妙的导入、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激活思维的提问、独特新颖的板书、学科之间的联系、教法上的创新等记录下来,为以后的教学参考提供经验。《祝福》一课最后提问:有人说祥林嫂是没有春天的女人,你们赞同吗?此问一出,学生异常活跃,真有一石击起千层浪之势!于是我一回到办公室就作了记录。《芙蕖》写荷花“花开之前”、“盛开之际”、“花落之后”的不同姿态,我引了徐志摩《沙杨那
3.观潮的简略翻译 要简略的
钱塘江的大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这时是最盛大的.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不久随着潮越来越近,就有玉城雪玲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来势极其雄伟毫壮。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年京都临安府的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几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各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塌了一样,等到烟消云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一条船的踪影都不见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都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相奋力,逆流迎着潮水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浮沉,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势,但是旗尾却一点儿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江岸从上到下十多里间,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车马堵塞道路,日用百货的售价都比平时加倍得高,但是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4.钱塘江大潮的资料,简短的一点
钱塘江大潮是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浙江省海宁盐官镇为观潮第一胜地(最佳观潮胜地),故亦称”海宁潮”。诗云:“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
[1] 潮头初临时,江面闪现出一条白线,伴之以隆隆的声响,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潮头推拥,鸣声如雷,顷刻间,潮峰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
5.观潮简短翻译
观潮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译文】 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
从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渐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雷霆万钧。
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千百条战船,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
突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们彼此一点也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越飘越远。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全都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大家奋勇争先,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出没于万仞高的巨浪,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
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
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古今异义】 ①方其远出海门(方 古义:当……时。
今义:方形等) ②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际 古义:接近、连接。 今义:边际) ③吞天沃日(沃 古义:用水淋洗。
今义:肥沃) ④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奔腾 古义:两个词,意为疾驶和腾起。 今义:跳跃着奔跑) ⑤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标枪 古义:举枪。
今义:一种体育器械) ⑥人物略不相睹(人物 古义:人和物。 今义:特指人) ⑦皆披发文身(文 古义:画花纹。
今义:文字、文章等) ⑧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尹 古义:名词,长官,官名。 今义:一般作姓氏) ⑨江干上下十余里间(上下 古义:上游到下游,指地域,区域,名词。
今义:用来表示大约数目)【作者简介】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苹洲、萧斋,晚年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弁阳啸翁、华不注山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南宋词人、文学家。他善诗词,能书画,雅好医药。
他的笔记集《齐东野语》、《志雅堂杂钞》、《癸辛杂识》《武林旧事》等,多载当朝史事传闻、杏林轶事、民俗风情,是研究宋代文化史的珍贵索引。书中所载录的医事制度、医家史料、典籍训释、养生知识、各科医案,特别是治病疗疾的验方效剂,多为作者搜集、使用后的验证,大都真实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