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蜡烛特点词句


描写蜡烛的词句

关于蜡烛的诗句_赞美咏赞蜡烛的句子

杜牧《赠别》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停。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李煜 【句】 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以下《孔帖》)

田娥 【杂曲歌辞·夜夜曲】 愁人夜独伤,灭烛卧兰房。只恐多情月,旋来照妾床。 ***

【杂曲歌辞·第六彻】 闺烛无人影,罗屏有梦魂。近来音耗绝,终日望君门。 张仲素

【杂曲歌辞·宫中乐】 月彩浮鸾殿,砧声隔凤楼。笙歌临水槛,红烛乍迎秋。

薛维翰 【杂歌谣辞·古歌】 美人闭红烛,烛坐裁新锦。频放翦刀声,夜寒知未寝。 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一作贾冯吉诗)】 自君之出矣,红颜转憔悴。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一作贾冯吉诗)】 自君之出矣,明镜罢红妆。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 杨师道

【咏舞(一作杨希道诗)】 二八如回雪,三春类早花。分行向烛转,一种逐风斜。 蒋维翰 【古歌二首】 美人闭红烛,独坐裁新锦。频放剪刀声,夜寒知未寝

李商隐《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白蜡烛诗(代夫赠人) 孙氏

景胜银釭香比兰,一条白玉逼人寒。

他时紫禁春风夜,醉草天书仔细看。

长门烛 王建

秋夜床前蜡烛微,铜壶滴尽晓钟迟。

残光欲灭还吹著,年少宫人未睡时。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夜归 白居易

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镫辔珑骢。

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

楼角渐移当路影,潮头欲过满江风。

归来未放笙歌散,画戟门开蜡烛红。

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 白居易

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红蜡烛前明似昼,青毡帐里暖如春。

十分满盏黄金液,一尺中庭白玉尘。

对此欲留君便宿,诗情酒分合相亲。

寒食(一作寒食日即事)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华清宫感旧 王建

尘到朝元边使急,千官夜发六龙回。

辇前月照罗衫泪,马上风吹蜡烛灰。

公主妆楼金锁涩,贵妃汤殿玉莲开。

有时云外闻天乐,知是先皇沐浴来。

牡丹 李商隐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招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燕台四首·冬 李商隐

天东日出天西下,雌凤孤飞女龙寡。

青溪白石不相望,堂中远甚苍梧野。

冻壁霜华交隐起,芳根中断香心死。

浪乘画舸忆蟾蜍,月娥未必婵娟子。

楚管蛮弦愁一概,空城舞罢腰支在。

当时欢向掌中销,桃叶桃根双姊妹。

破鬟矮堕凌朝寒,白玉燕钗黄金蝉。

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烛啼红怨天曙。

闻李夷遇下第东归因以寄赠 薛能

囊中书是居山写,海畔家贫乞食还。

吾子莫愁登第晚,古人惟爱贱游闲。

舟行散适江亭上,郡宴歌吟蜡烛间。

从此乐章休叙战,汉兵无阵亦无蛮。

送李校书赴吉期 贾岛

筮算重重吉,良期讵可迁。

不同牛女夜,是配凤凰年。

佩玉春风里,题章蜡烛前。

诗书与箴训,夫哲又妻贤。

晚坐寄友人 温庭筠

九枝灯在琐窗空,希逸无聊恨不同。

晓梦未离金夹膝,早寒先到石屏风。

遗簪可惜三秋白,蜡烛犹残一寸红。

应卷鰕帘看皓齿,镜中惆怅见梧桐。

破阵子 晏殊

海上蟠桃易熟,人间好月长圆。惟有掰钗分钿侣,离别常多会面难。此情须问天。蜡烛到明垂泪,熏炉尽日生烟。一点凄凉愁绝意,谩道秦筝有剩弦。何曾为细传。

南乡子 苏轼

何处倚阑干。弦管高楼月正圆。胡蝶梦中家万里,依然。老去愁来强自宽。明镜借红颜。须著人间比梦间。蜡烛半笼金翡翠,更阑。绣被焚香独自眠。

如梦令 贺铸

相见时难别易。何限玉琴心意。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憔悴。憔悴。蜡烛销成红泪。

有哪些描写蜡烛的诗句和文字

蜡烛,民间简称“蜡”。

文词谓“蜡泪”、“烛泪”,如李贺有“蜡泪催蓝尽”;白居易有“烛泪粘盘垒葡萄”;又有“烛花”的称谓,如李煜《玉楼春》词:“归时休放烛花红”;陆游《遣兴》:“乌丝书罢烛花红”;还称“蜡炬”,如人们耳熟能详的“蜡炬成灰泪始干”,宇文虚的“堂中蜡炬生红花”;“蜡灯”,如李商隐的“分曹射覆蜡灯红”,苏辙的“床头一点蜡灯微”;亦称“蜡珠”,《南史》:“僧绰采蜡珠为凤凰”。花烛,还代指结婚洞房。

吴自牧在《梦粱录》卷二十“嫁娶”一节中说:“新人下车……数妓(伎)女执莲炬花烛,导前迎引何逊《看伏郎新婚》:“何如花烛夜,轻扇掩红妆。”南朝的梁元帝,还专门写有《对烛赋》,文辞斐然:“烛尽落,烛花明……绿炬不翠,朱蜡含丹。”

形容蜡烛的句子

1、流下的,是滚烫的泪;燃烧的,是稀有的生命。在感激中度过自己的一生,在黑暗中挥洒光辉。蜡烛,它是多么可敬可爱呀!

2、蜡烛,它不像电子产品那么先进,不像鲜花那么美丽,不像玩具那么好玩,不像其他日用品那样常用,可它无私的品质却要求自己在时刻待命着,正如那天晚上一般。

3、每当停电,那根细细的蜡烛就成了家中的光明使者。在漆黑的夜晚,唯有这小小的光芒为我们送来温暖,送来光明。蜡油无声无息地滚落下来,滚落托盘中。它,又缩短了一截。明知道死期接近,但它还是挺立着,燃烧着。

4、我赞美那默默无闻的蜡烛,更赞美那和蜡烛一样任劳任怨的人。

5、无论它们的颜色如何,形状怎样,那个称呼,总是记忆犹新。蜡烛,这个温暖的称呼,这个美丽的名字。比起来台灯、日光灯总是更惹人喜爱。而这小小的蜡烛不过是被关在柜子里,必要时拿出来应急罢了。然而,在这微不足道的条件下,它依然那么努力,那么认真。

6、蜡烛的一生很平淡,白的、红的,五颜六色的,头上竖起一个羊角辫。生命就从羊角辫上开始。渐渐地,火苗吞没了羊角辫,开始熔化蜡烛的身体。滴**珠犹如一串串泪珠,凝固了。古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矢志不渝的精神。

7、蜡烛是什么?蜡烛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颗小沙粒,蜡烛是一种平凡而伟大的力量。蜡烛在黑暗的时候燃起,在光明的时候熄灭,似乎太微不足道了。可是,我要为无私的蜡烛唱一支赞歌。

8、在赞颂蜡烛的同时,也不由得想起了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老师。他们就像蜡烛,时间的火苗熔化着老师的青春。老师是学生征程中的蜡烛,永远为学生胜利的终点,而教诲则是那不灭的烛光,永远照亮着学生的心灵。

描写蜡烛的文章

安徒生童话故事《烛 》 杜牧 《七夕 》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心烛 》 温暧的烛光,通过呼吸宁静地映在心灵上,慢慢地温暧传达全身,幽雅的音乐,飘荡在房间里,凝视心烛十几分钟,我的眼睛没有再干涩,闭眼也不再疼了。

佛陀说:宁静来自内心,勿向外寻求;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担忧未来,不执著现在,你的内心就会平静;不忌妒、不贪婪、没有私欲,在所有的情况下,内心都持有那份宁静,这就是高尚。 当发现自己需要跳出来看看心灵与事物的时候,就点一枝烛,温柔地凝视它,十几分钟过后,烛光映在心灵上,从而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明亮。

《烛》年代:【唐】 作者:【李峤】 体 兔月清光隐,龙盘画烛新。三星花入夜,四序玉调晨。

浮炷依罗幌,吹香匝绮茵。若逢燕国相,持用举贤人。

描写蜡烛的优美句子

李煜 【句】 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

(以下《孔帖》) 田娥 【杂曲歌辞·夜夜曲】 愁人夜独伤,灭烛卧兰房。只恐多情月,旋来照妾床。

*** 【杂曲歌辞·第六彻】 闺烛无人影,罗屏有梦魂。近来音耗绝,终日望君门。

张仲素 【杂曲歌辞·宫中乐】 月彩浮鸾殿,砧声隔凤楼。笙歌临水槛,红烛乍迎秋。

薛维翰 【杂歌谣辞·古歌】 美人闭红烛,烛坐裁新锦。频放翦刀声,夜寒知未寝。

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一作贾冯吉诗)】 自君之出矣,红颜转憔悴。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一作贾冯吉诗)】 自君之出矣,明镜罢红妆。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

杨师道 【咏舞(一作杨希道诗)】 二八如回雪,三春类早花。分行向烛转,一种逐风斜。

蒋维翰 【古歌二首】 美人闭红烛,独坐裁新锦。频放剪刀声,夜寒知未寝。

孟浩然 【同张将蓟门观灯】 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

韦应物 【同褒子秋斋独宿】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张继 【饮李十二宅】 重门敞春夕,灯烛霭馀辉。醉我百尊酒,留连夜未归。

顾况 【山春洞】 引烛踏仙泥,时时乱乳燕。不知何道士,手把灵书卷。

权德舆 【玉台体十二首】 空闺灭烛后,罗幌独眠时。泪尽肠欲断,心知人不知。

韩愈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月池】 寒池月下明,新月池边曲。若不妒清妍,却成相映烛。

张仲素 【宫中乐五?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描写蜡烛的词语

【照天蜡烛】照亮天空的蜡烛。比喻清官明察。

【秉烛待旦】旦:早晨。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

【秉烛夜游】秉:执持。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炳烛夜游】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用以照明。形容人到老年,好学不倦。

【插烛板床】指用木头做成的极简陋的蜡烛插架。形容生活作风廉洁朴素。

【当风秉烛】秉:举着。迎着风举着蜡烛。比喻身陷危险境地。

【洞房花烛】形容结婚的景象。

【洞幽烛微】洞:洞察;幽:深远;烛:照亮;微:微末,精细处。形容目光锐利,能洞察事物幽深细微之处。

【洞隐烛微】形容目光犀利,观察事物深刻透彻。

【洞幽烛远】洞:洞察;幽:深远;烛:照亮。形容目光锐利,能洞察事物幽深细微之处。

【灯烛辉煌】辉煌:光辉耀眼。形容灯光烛火通明,光辉耀眼。

【洞烛其奸】洞:透彻;烛:照见;奸:奸诈。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

【飞蛾赴烛】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同“飞蛾赴火”。

【风前残烛】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风檐刻烛】风檐:科举时代的考场。指科举时代考场寒冷,时间紧迫,十分艰苦。

【风中秉烛】秉:拿着。风中拿着烛易灭。比喻临近死亡的人或行将消灭的事物。

【风烛残年】风烛:被风吹的蜡烛,容易熄灭;残年:残馀的岁月,指在世不太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风烛草露】风中之烛易灭,草上之露易干。比喻人已衰老,临近死亡。

【风烛之年】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风中之烛】在风里晃动的烛光。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火光烛天】火光把天都照亮了。形容火势极大(多指火灾)。

【花烛洞房】花烛:彩色蜡烛;洞房:深邃的房,指新婚夫妇的卧室。深室里点燃有龙凤图案装饰的蜡烛。形容结婚的欢乐景象。

【花烛红妆】花烛:彩色的蜡烛。点上彩色的蜡烛,穿着红艳的礼服。指婚礼。

【火烛小心】火烛:泛指能起火的东西。原指谨防失火。亦泛指处事小心谨慎。

【火烛银花】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剪烛西窗】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扣盘扪烛】扣:敲;扪:摸。比喻认识片面,未得要领。

【扣盘扪烛】扣:敲;扪:摸。比喻不经实践,认识片面,难以得到真知。

【刻烛成诗】刻:用硬物划;烛:蜡烛;诗:诗句。用刀在蜡烛上刻痕,同时提笔作诗。形容才思敏捷。

【盲人把烛】瞎子手擎烛火照亮。比喻不起任何作用。

【盲人扪烛】比喻只凭片面了解或局部经验就对事物妄加判断。同“盲翁扪龠”。

【明烛天南】烛:照耀。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偶烛施明】偶:双;施:施行。两支蜡烛大放光明。比喻两种事物相得益彰。

【石火风烛】比喻为时短暂。

【五侯蜡烛】用以形容豪门权势的显赫景象。

【无幽不烛】黝暗处无不被照亮。比喻明察隐微。

【西窗剪烛】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西窗翦烛】犹言剪烛西窗。指亲友聚谈。

【犀角烛怪】借以赞美诗文的深刻。

【犀燃烛照】犹犀照牛渚。

【玉烛调和】指天地四时之气和合调顺。也指夫妻感情融洽。

【烛尽光穷】蜡烛燃尽,烛光消失。比喻人死后意识也消灭。

【钟盘烛龠】比喻认识片面,未得要领。

【烛照数计】用烛照着,按数计算。比喻料事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