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40
以中考的标准
面对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宽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一种不拘小节的潇洒,是一种伟大的仁慈。
自古至今,宽容被圣贤乃至平民百姓尊奉为做人的准则和信念,而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并且视为育人律己的一条光辉典则。
是的,宽容很难,可是当宽容是出于爱的时候,爱的力量就战胜了由被世人误解和疏远带来的委屈和痛苦。
生活在爱里的人是最强大的。
比如耶稣一样,他有能力选择不宽容。
他有超乎万人的尊荣,他有条件选择轻视世人,可是他却选择了谦卑。
就像《以赛亚书》中所说一样,"他被藐视,好像被人掩面不看一样,我们也不尊重他。
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被神击打苦待了。
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而我们得医治。
"他本高贵,却视我们为他的兄弟姊妹,甚至将自己降为万民的替罪羔羊。
可悲的是,世人却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他。
他为了爱世人而降卑,世人却因他的降卑而藐视他,却不知道他的真正伟大。
甚至当他在十字架上向神呼求,"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
"的时候,世人还在讥笑他。
他却为爱担当了这个世界上全部的痛苦,全部的误解。
在当今这个日益多元的社会中,没有人可以在前进的路上一切顺心,总有各种各样的事情让你感到愤怒或者气愤,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抱着一颗爱这个世界的心,对于那些不违反原则性的事情,大度的宽容,豪爽的容纳。
就象那句话所说的:“消灭一个敌人的最好方法并不是打倒他,而是把他变成自己的朋友,吸收为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进步得更快,而不是终日生活在一个愤怒的心灵之中。
所以,让我们一起以宽容之心度他人之过,做世上精彩之人 孝敬
作者:天熬Dony
古语道:“百善孝为先。”
中国人追求的理想人格,是忠孝两全的人格。
人生在世,既应忠于国家和人民,又应孝敬父母。
试想一下,一个人连其父母、兄弟都不爱,怎么谈得上去爱别人、爱社会、爱民族,爱国家呢?这就是孝为仁之本。
凤凰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杨澜去美国采访诺贝尔化学获得者崔琦。
崔琦的父亲是一个农民,母亲颇有远见,在崔琦12岁那年,他父母咬紧牙关,省吃俭用,将他送出村,出外读书。
这一走,造成了崔琦与父母的永别。
后来他到了美国、香港,成了世界名人。
杨澜问崔琦,如果你12岁那年不外出读书,结果会怎么样?
“如果我不出来,三年困难时期,我的父母就不会死!”崔琦后悔的流下了眼泪。
在崔琦的眼里,父母的恩情,母子的情深重于无上的荣誉。
中华民族至仁至爱的伟大传统美德,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崔琦。
恩格斯有着完美的人格,在完美的人格中仍然有孝道。
他父亲去世时留下了一笔可观的遗产。
他的三个弟弟突然提出要求大哥放弃继承权,但又提不出任何正当的理由。
面对突如其来的遗产纠纷,恩格斯首先想到父亲去世后,身患重病的母亲。
为了母亲不增添精神上的烦恼,保持身心愉悦,安度晚年,做大哥的恩格斯坦然放弃了自己应有的一份遗产继承权。
事隔一年之后,母亲才从恩格斯的两封信中了解到儿子的一片苦心:“亲爱的妈妈,为了你,我克制住了这一切以及许多的事情。
世上的任何东西都丝毫不能使我让你在晚年因家庭遗产纠纷而按;黯然伤神……”“我高兴的是,我能够把这一切作个了结。
我还会有成千上百个企业,但我绝不会有另一个母亲。”不容怀疑,恩格斯之所以这样伟大而名垂千史,他的完美人格起到了绝对的作用。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爱,在你的事业如日中天时,惟一对你不产生嫉妒的人是自己的父母。
父母可能不懂得因特网、计算机,可能不懂外语、管理和生意经,父母的科技知识可能陈旧了,但是父母一生中的坎坷与磨难,一生中丰富的阅历及做人处世之道,人生旅途中的正反方面的经验,都是子女们取之不尽的财富。
有一种俗成的观点,叫做“自古忠孝难两全”其实这不是绝对的。
历史上,民族英雄岳飞、杨家将忠孝两全,许多伟大的人物尽忠不忘尽孝。
孝在今天,不仅是简单的爱亲,养亲还可以上升为民族的团结一致,患难与共的集体主义。
回首父母的养育之恩,让自己发奋成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