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描写竹子的句子 (不要诗词 只要写竹子好词好句)
竹柏异心 〖解释〗比喻志向不合或表象不同。
鲇鱼缘竹竿 〖解释〗比喻上升艰难。同“鮎鱼上竹竿”。
鲇鱼上竹竿 〖解释〗俗说鲇鱼能上竹竿,但鲇鱼黏滑无鳞,爬竿毕竟困难。后以之比喻上升艰难。
弹丝品竹 〖解释〗吹弹乐器,谙熟音乐。 竹马之交 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
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竹篱茅舍 用竹子围的篱笆,茅草盖顶的房屋。
形容住房简陋或浓郁的田园风光。 着于竹帛 着:写作。
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
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亦作“着乎竹帛”、“着之竹帛”。
永垂竹帛 竹帛:竹简和绢,古时用来写字,因借指典籍。指人的姓名、事迹、功名记载于史书上,永远传于后世。
易如破竹 像劈竹子那样容易。形容办事顺利,毫无阻碍。
朽竹篙舟 烂竹竿作篙推舟。比喻做事的工具或条件不佳,难能成就。
胸无成竹 谓心中没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武昌剩竹 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
松茂竹苞 《诗·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后遂以“松茂竹苞”比喻兴盛繁荣。 势如劈竹 见“势如破竹”。
青竹丹枫 青竹生南方,丹枫长北地。因以“青竹丹枫”借指南北。
曝书见竹 谓睹物思人。 破竹建瓴 势如破竹,高屋建瓴。
比喻居高临下,所向无敌。 品竹调弦 亦作“品竹调丝”。
泛指吹弹管弦乐器。 品竹调丝 见“品竹调弦”。
弄竹弹丝 吹奏管弦乐器。 名垂竹帛 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芒鞋竹笠 芒鞋:草鞋。竹笠:用竹子编成的斗笠。
穿草鞋,戴斗笠是古人外出漫游的工具。指到处漫游。
柳门竹巷 指幽静俭朴的住宅。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 急竹繁丝 见“急管繁弦”。 豪竹哀丝 指管弦乐。
东南竹箭 《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后因以“东南竹箭”比喻优秀人才。
调弦品竹 吹奏乐器。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只听的调弦品竹,甚的是论道经邦。”
亦作“调丝品竹”、“调丝弄竹”、“调弦弄管”。 调丝品竹 吹弹乐器。
吹竹弹丝 吹奏管乐器,弹拨弦乐器。 垂名竹帛 垂名:传名。
竹帛: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名字 尺竹伍符 本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
亦借指军队。 胸有成竹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青梅竹马 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
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罄竹难书 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竹苞松茂 苞:茂盛。松竹繁茂。
比喻家门兴盛。也用于祝人新屋落成。
竹报平安 比喻平安家信。 竹马之友 指儿童时期的朋友。
竹篮打水 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竹头木屑 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丝竹管弦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
也指音乐。 势如破竹 势:气势,威力。
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磬竹难书 罄:用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
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敲竹杠 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来讹诈。 品竹弹丝 品:吹弄乐器;竹:指箫笛之类管乐器;丝:指琵琶、二胡之类弦乐器。
指吹弹乐器。 破竹之势 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茂林修竹 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鲇鱼上竹 比喻本想前进反而后退。 金石丝竹 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
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刀过竹解 刀一劈下去,竹子立即分开。形容事情顺利解决。
翠竹黄花 指眼前境物。 成竹在胸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
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哀丝豪竹 丝、竹:弦乐、管乐的通称;豪竹:粗大的竹管制成的乐器。形容管弦乐声的悲壮动人。
鸠车竹马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对梅花不知倾注了多少情。南宋诗人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佳句,把梅花推到了群芳之首。
然而,梅必竟有“花”。而竹呢?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而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
我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情和独特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整整,她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
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 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
二、描写竹子的好词句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宋.苏东坡)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咏竹(傅庞如)
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
不流斑竹多情泪,甘为春山化雪涛。
咏竹(七律)
茅舍小桥流水边,安居落户自怡然。风摧体歪根犹正,雪压腰枝志更坚。
身负盛名常守节,胸怀虚谷暗浮烟。寒霜暑热毫无畏,春夏秋冬四季妍。
竹
唐·李建勋
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
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
庭竹
唐·李中
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
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
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
南窗轻睡起,萧飒风雨声。
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时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巯侵见前峰。
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阳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竹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咏竹
(明)李日华
逗烟堆雨意萧森,峭石摩挲足散襟。
记却洒瓢深草里,醉醒月出来寻。
三、描写竹子姿态的句子
卧衙静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郑燮
竹 郑燮
[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之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其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竹(其二)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
烟光日影露气,
皆浮动于疎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有竹,
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
落笔倏作变相,
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总之,
意在笔先者,
定则也;
趣在法外者,
化机也。
独画云乎哉!
四、古代诗歌阅读咏檐前竹中的前四句描写了檐前竹怎样的生长过程
“萌开箨已垂,结叶始成枝”。
“箨”指笋壳,当竹茎拔节而出时,它便已经垂脱;随着细长竹叶的抽生,慢慢就长出了嫩枝。几株幼嫩之竹,就这样带着清新的生气,从诗人笔下钻出。转眼之间,它又挺拔直上。
“繁荫上蓊茸,促节下离离”
变得枝叶繁茂、亭亭如盖了。“蓊茸”画檐竹枝叶披离之态,使人简直能感觉到,正有一片清荫从高处淌下。“离离”状竹节历历分明之貌,因为是在低处(下),竹节间距离较近,故又用“促节”形容。
这四句描绘绿竹的生态,带有强烈的动感。但没有声响,也不用浓彩。只见到诗人沾着萧淡的水墨,疏疏落落地挥洒那么几笔,数竿绿竹便无声无息地拔节而出、由矮而高,终于英挺地站立“檐前”,甚至还带来了一阶清荫。
五、形容文竹的语句
第1句:文竹属百合科的天冬属,别名云片叶,有矮文竹,细文竹,大文竹三类。
我家养了一棵矮文竹。它别名叫作云片叶,真是名不虚传,它那翠绿的枝条组成了一片片的叶子,层次分明,这一层有几片叶,那一片是怎样的,找个合适的角度一看,尽收眼底,一层层的叶子,正如层层叠起的云层,有一种端庄的美,不似玫瑰花那样娇艳欲滴,也不是海棠那清秀丽人。
它四季常青,老叶子颜色呈深绿,在文竹下面,新拔出来的嫩叶是翠绿的,在上方,一眼就能看个明白。第2句:从花鸟城买来的文竹绿油油的。
本以为文竹与别的竹子一样,便放在阳台上。可后来发现文竹并不与别的竹子相似,日久了,文竹叶子开始枯黄。
儿时,父母说是浇水太多根烂了,可无知的我并不认为,还不停地浇水。直到冬日竹枝上的竹叶在雪的欺压下全变黄了。
文竹的竹枝在北风中一吹,一根根细小的如松针般的细叶随风落下。见此景便认为这竹是不会活了。
于是,父母准备种其它的植物了,便剪了枯叶,只留下一排排根。不见了文竹,我便不抱任何希望。
第3句:我十分喜爱这盆文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它。它呢?也在一天天长大,不出一个星期,就长出了一根新的文竹,刚刚长出的文竹像柳树的枝条,一碰就断似的。
我更加细心地照顾这根生命脆弱的文竹幼苗了,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新文竹幼苗两三天就长大了,那绿油油的新叶子,一根根小针似的。第4句:自古至今,梅、兰、竹、菊就被人们所称颂,竹子的种类很多,我们家就有石竹、文竹和棕竹。
其中,文竹及其引人注目。文竹透着一个静谧、高雅和斯文,是一种著名的尚叶植物,又叫云片竹,原产于南非。
文竹的花期是九至十月,球形,内含种子一至三粒,一至二月果实成熟。文竹一年四季都是绿色,,叶片又长又窄,是由好多只有头发大小的叶脉组成。
第6句:第二种是文竹,文竹别名云片竹、云竹、芦笋草、松山草。为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
我很喜欢那些叶子,像羽毛一样,却不像羽毛那么软弱。文竹四季常青,夏天耐得住干旱,冬天耐得住寒,是那么坚强,就是因为这样,我也很喜欢它的精神。
第句:人们以为文竹不开花,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了,只不过文竹的花儿太小了。在每年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时候,文竹静静地躲在一边,也把自己的小花苞打开了。
第7句:冬天来时,宿舍买了一盆文竹,小小的花瓷方盆,栽着两株相依的文竹,她们长得很是茂盛,绿绿的细小的枝叶,很是好看。我们宿舍背阳,一群懒丫头也从没想过要把文竹带到阳光下让她进行一下光合作用。
第8句:那一节一节的枝段毫无疑问的说明了她是一株新生的文竹!是从那枯死的文竹中生长出的新的生命!那盆文竹的生命都逝去了那么长时间,一个春天都这么过去了,这个小东西是如何出现的?!竟然无声无息的长起来了!第句:一阵微风吹开来,它摇摆着轻盈的身子在风中舞蹈,偶尔风儿会把文竹的种子吹走,到远处安家。风停了,文竹又静了下来,婷婷玉立着尽情地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有一只喜鹊飞到它的身旁,与挺拔的文竹形成了一派美丽的景色。
第9句:文竹的枝干也比一般的竹子细很多,像根细细的铁丝。但你可别小瞧了它,它可是整株文竹的核心部位,它傲然地挺立在泥土上,衬托出叶子,即使有风吹过,它也不会弯腰,不会屈服。
第10句:文竹是平凡的,它的茎笔直而细长。文竹有一点与众不同,它的叶子平铺直板,茎上长叶,叶上长茎,这是多么奇特的景象啊!第11句:我爱文竹,它不像其它的花那样艳丽多彩,但它不屈向上、默默无闻地把绿色奉献给人们的精神可嘉。
每当看到文竹那挺拔的茎都会唤起我许多自信。第12句:这盆文竹十分娇小,大约4个月左右。
它的样子分外可爱。它的根十分顽皮,有些米黄色的根会冲出泥土,它的茎由粗到细一节一节的看上去像个绿色的埃菲尔铁塔。
它的叶子十分柔弱,使你不忍心去触摸,一簇簇的就像婴儿的胎毛。我们家的文竹可宝贵了!第13句:我喜欢文竹,因为它的生命力强,养得好能一代代繁殖下去。
老枝新枝团聚在一起,和和睦睦。文竹四季常青,欣欣向荣,而且力争上游,后来居上。
第14句:远看,文竹就像一棵微型的迎客松一样,直立地站在花盆里,微笑着迎接每一位前来欣赏它的人们。它的叶子也像松树的叶子一样,长了许多刺,看起来很扎手。
但是仔细地一摸,文竹的叶子就像绒毛一样柔软,舒服极了。第15句:人们常用文竹比喻文弱书生,是因为它文雅,在桌上摆一盆文竹,既文雅有大方,既净化空气又陶冶情操,何乐不为?第16句:每当我写作业时,文竹就会把小脑袋伸过来看我,并时不时的把手伸出来,抚摸我的脸庞,由于文竹比一般竹子还要小,并且叶子也蓬蓬的,松松的。
第17句:电脑桌上那盆小小的文竹突然变的无比的生机勃勃起来。那种颜色逐渐的由浅绿变成嫩绿变成翠绿。
悦目的焕然一新。朦朦胧胧。
无比清新的生机。我惊奇的看着文竹在我手里不停的变化着。
第18句:到家后,我每天都按时为文竹浇水。过了几天,我发现文竹的旁边又长出了两棵嫩嫩的新芽,芽尖上的新叶鹅黄鹅黄的,周围还长出许多细细的小草,好像给它铺上了一层薄毯,。
六、描写竹笋的句子有哪些
1、清明前后,竹笋可多了,躲在地下的竹笋几乎都钻出了土。是一夜春风把它们催出来的,还是一声春雷帮助它们破土而出的呢?嘿嘿,我想两者都有吧。出了土的笋是黑褐色的,不过有的笋须是嫩黄色的,可能是昨天半夜才出土,所以这么鲜嫩。一个个的竹笋从泥土里钻出来,就像是无数的青蛙歇息在泥土里。
2、这天,我们挖来的笋比往常多,我急着去剥笋壳,这不光是因为竹笋鲜美可口的味道吸引了我,还因为我想研究它哩。我一边剥,一边把笋壳一张张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地上,接着又剥第二个、第三个…一数一数,每个笋剥下的壳,都有40张左右,这让我记起:有一次,我在竹山仔细数过竹子从底部到顶上的竹节数,几乎每根竹子的竹节都是在40节左右,只是长短不同罢了。
3、晚春光景,等到你过些时候去看,刚刚长出的新生命全都长成了嫩竹。嫩竹脱去了外衣笋壳,人们就把笋壳拾来做成纸或拉成丝做成沙发内垫。不过嫩竹还是要继续生长,嫩竹先长出嫩叶,比老竹显得更加翠绿。到了冬天,百花凋谢,竹子还是那样清秀挺拔,隐藏在地下的竹笋也在顽强的默默生长。到了次年春天,竹子也长大了。这就不禁让我想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哇!竹笋每隔一定的距离就有一块圆形的竹笋片隔着,大一些的竹笋还可以装水呢!炒完竹笋之后,我们一家人每人吃了好多竹笋,可好吃了。
5、竹笋的用处可大啦!小的时候,它能让人们饱肚;长大了,它能造好多东西,竹房子、竹家具都有。自然更少不了筷子、竹篮什么的。他还能让森林变得更加有生气,环境更美!古人不是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吗?
6、伯伯挖笋可真快。他先轻轻地刨开一边的土,然后用力一挖,笋就出来了,而且都是齐根断,真是干净利落。我正奇怪,伯伯开口了: “挖笋要找根,先要看看笋须是不是直的,如果你一时看不准,就要看旁边的竹梢朝什么方向了!”怪不得伯伯挖笋时只要刨开一边的土就知道该怎么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