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短名人名言及解说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中庸》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
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
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
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5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52.学不可以已。
——《荀子》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5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5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5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5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58.学而不化,非学也。
——宋·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59.好学而不贰。
——《左传》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6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秦伯》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6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6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
2. 用最简单的话解说中国历史
以下列出中国历史上所有主要的朝代历史: 1. 夏朝 前2100年 前1600年 2. 商朝 前1600年 前1066年 3. 周朝 前1066年 前221年 1. 西周 前1066年 前771年 2. 东周 前770年 前256年 1. 春秋 前770年 前476年(三家分晋始为战国) 2. 战国 前475年 前221年 4. 秦朝 前221年 前206年 1. 西楚 前206年 前202年 5. 汉朝 前206年 220年 1. 西汉 前206年 23年 2. 新朝 8年 23年 3. 东汉 25年 220年 6. 三国 220年 280年 1. 曹魏 220年 265年 2. 西蜀 221年 263年 3. 孙吴 222年 280年 7. 晋朝 265年 420年 1. 西晋 265年 316年 2. 东晋 317年 420年 8. 十六国 304年 439年 1. 汉前赵 304年 330年 2. 成汉 304年 347年 3. 前凉 314年 376年 4. 后赵 319年 350年 5. 前燕 337年 370年 6. 前秦 350年 394年 7. 后秦 384年 416年 8. 后燕 384年 407年 9. 西秦 385年 431年 10. 后凉 385年 403年 11. 南凉 397年 414年 12. 南燕 398年 410年 13. 西凉 407年 421年 14. 夏 407年 431年 15. 北燕 407年 436年 16. 北凉 401年 439年 9. 南北朝 420年 581年 1. 南朝 1. 南朝宋 420年 479年 2. 南朝齐 479年 502年 3. 南朝梁 502年 557年 4. 南朝陈 557年 589年 2. 北朝 1. 北魏 386年 534年 2. 东魏 534年 550年 3. 北齐 550年 577年 4. 西魏 535年 557年 5. 北周 557年 581年 10. 隋朝 581年 618年 11. 唐朝 618年 907年 12. 五代十国 907年 979年 1. 五代 907年 960年 1. 后梁 907年 923年 2. 后唐 923年 936年 3. 后晋 936年 946年 4. 后汉 947年 950年 5. 后周 951年 960年 2. 十国(902年 979年) 1. 吴越(904年978年) 2. 闽国[[909年945年,(当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3. 荆南(906年963年) 4. 楚国(907年951年,楚创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5. 吴国(904年937年) 6. 南唐(937年975年) 7. 南汉(917年971年) 8. 北汉(951年979年) 9. 前蜀(907年925年) 10. 后蜀(934年965年) 13. 宋朝 1. 北宋 960年 1127年 2. 南宋 1127年 1279年 3. 辽 916年 1125年 4. 西夏 1032年 1227年 5. 金朝 1115年 1234年 14. 元朝 1260年 1368年 15. 明朝 1368年 1644年 16. 清朝 1644年 1911年。
3. 300个成语及简短的解释
安乐窝 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
百世师 品德学问可以做为百代的表率。 杯中物 杯子中的东西,指酒。
闭门羹 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不成器 器:指人的度量、才干。
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出息。
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 掉书袋 掉:摆动,摇动。
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东道主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恶作剧 捉弄人的使人难堪的行动。 耳边风 在耳边吹过的风。
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二把刀 称对某项工作知识不足、技术不高的人。
赶浪头 指跟在大众后面做一些适应当前形势的事。 刮地皮 比喻贪官污吏千方百计地搜刮人民的财产。
假惺惺 假心假意的样子。 紧箍咒 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用来制服孙悟空的咒语,能使孙悟空头上的金箍紧缩,头痛欲裂。
后用来比喻束缚人的东西。 空城计 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口头禅 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老江湖 指在外多年,很有阅历,非常世故的人。 里程碑 路旁标志里数的碑。
比喻在历史进程中可作为标志的重大事件。 露马脚 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
乱弹琴 比喻胡扯或胡闹。 马后炮 象棋术语。
比喻不及时的举动。 马前卒 旧时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
现在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门外汉 指外行人。
闷葫芦 比喻很难猜透而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 迷魂汤 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
迷魂阵 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 莫须有 原意是也许有吧。
后指凭空捏造。 鸟兽散 形容成群的人象鸟兽逃散一样纷乱地散去(多形容敌人溃逃)。
跑龙套 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泼冷水 比喻挫伤别人的热情或兴致。
破天荒 指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 敲边鼓 比喻从旁帮腔或助势。
敲门砖 敲门的砖石,门敲开后就被抛弃。比喻骗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
敲竹杠 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来讹诈。 肉中刺 比喻最痛恨而急于除掉的东西。
杀风景 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在大家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使人扫兴的事物。
试金石 一种黑色坚硬的石块,用黄金在上面画一条纹,就可以看出黄金的成色。比喻精确可靠的检验方法。
耍花腔 用虚假而动听的话骗人。 替罪羊 古代犹太教祭礼是替人承担罪过的羊。
比喻代人受过。 五里雾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下马威 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 想当然 凭主观推断,认为事情大概是或应该是这样。
笑面虎 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凶狠的人。 眼中钉 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
一刀切 比喻用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 一风吹 比喻完全勾销(多指决定、结论等)。
一溜烟 形容跑得很快。 一窝蜂 一个蜂巢里的蜂一下子都飞出来了。
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 应声虫 比喻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
执牛耳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
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 逐客令 秦始皇曾下令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
后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为下逐客令。 走过场 形容办事只在形式上过一下,却不实干。
抱不平 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弱小的一方。 不旋踵 来不及转身。
比喻时间极短。也指不退却。
杵臼交 指不计贫贱的交谊。 打边鼓 指从旁鼓吹、协助。
打死虎 比喻抨击已失威势的人。 东窗计 指谋害忠良的阴谋诡计。
石尤风 指打头逆风。 耳报神 指暗中通风报信的人。
耳旁风 同“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
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放冷箭 乘人不备,放箭伤人。
比喻暗中伤人。冷箭:暗箭。
风马牛 风:放逸,走失。指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
后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相及”。
附骥尾 附着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别人而成名。
常作谦词。 故纸堆 指大量的古旧书籍、资料。
含贬义。比喻人埋首研读古书,不知人情世故。
虎而冠 冠:把帽子戴在头上。比喻生性残虐的人。
急先锋 比喻冲锋在前或积极领头的人。 假慈悲 慈悲:慈善,怜悯。
表面上装出一付慈爱怜悯的样子。 九回肠 形容回环往复的忧思。
回肠:形容内心焦虑不安。 九折臂 九:泛指多次;折:断。
多次折断胳膊,经过反复治疗而熟知医理。比喻阅历多,经验丰富。
卷地皮 把地皮都卷走了。比喻官吏的残酷搜刮。
辽东豕 比喻知识浅薄,少见多怪。 捋虎须 捋:抚摩。
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冒着很大的风险。 满天飞 形容到处都是。
亦作“满空飞”。 碰钉子 指遭到拒绝。
七返丹 传说中的一种丹药,有增功保健的功效。 墙有耳 比喻秘密易于外泄。
同“隔墙有耳”。 清君侧 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
清一色 原指打麻将时由一种花色组成的一副牌。后比喻全部由同一种成分构成。
三家村 指偏僻的小乡村。 守财奴 有钱而非常吝啬的人。
团团转 回环旋转,形容不知道怎么办好。 忘年交 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
同“忘年之好”。 忘形交 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
屋上乌 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