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字开头的诗句
李忱《吊白居易》: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孟郊《招文士饮》:文士莫辞酒,诗人命属花。
杜甫《天末怀李白》: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欧阳修《朝中措·平山堂》: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杜甫《偶题》: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贾岛《送汲鹏》:文采非寻常,志愿期卓立。
徐夤《纸被》:文采鸳鸯罢合欢,细柔轻缀好鱼笺。
舒亶《临江仙(送鄞令李易初)》:文采弟兄真叠玉,赤霄去路谁先。
2. 【”下”字开头的诗句
下马一为郯子问,中原云鸟正凄迷.——无题 顾炎武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长干行 崔颢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送别 王维下白雨,取龙女.织得绢,二丈五.——绵州巴歌 魏晋无名下土惟秦醉,中流辍越吟.——无题 鲁迅 下杜城边南北路,上阑门外去来车.——感旧 黄仲则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古诗十九首 汉无名氏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孔雀东南飞 汉无名氏下马如在山,令人忽疏散.——从天平节度使游平流园 曹邺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岑参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韩愈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感枫五首 李贺。
3. 是 字开头的诗句
是离愁 —— 五代 ·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非成败转头空 —— 明 ·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气所磅礴 —— 宋 · 文天祥《正气歌》是殆有养致然尔 —— 宋 · 文天祥《正气歌》是处红衰翠减 —— 宋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以见放 —— 先秦 · 佚名《渔父》【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煜 【作品】:相见欢 【内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1]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2]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 【注释】:[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2]离愁:指去国之愁.[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1、“无言独上西楼”:“无言”,无尽思绪,无可倾诉;“独上西楼”:登高问月,无人倾诉、心境落寞的行为观照;“月如钩”:寂寞清愁的意象,月圆必缺,载荷着人生的无常之悲.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种着梧桐树的寂静庭院为秋色笼罩(梧桐,古有“梧桐树,三更雨”、“疏雨滴梧桐”等句),“寂寞梧桐”,似有人树泯合之感;“深院”,庭院深深,音讯隔绝杳无;“清秋”:背景,为通篇充溢的“离愁”愁起之由.全句摹画了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图画.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表现了心宇深处深深的寂寞、万般的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4、“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别是一般滋味”指离愁,即“离愁在心头”之意.如果说前文还用“剪”和“理”的动作对离愁加以形象摹刻,本句则将离愁写得无可形状、无以陈述,为更深一层的写法。
【原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释】 淘尽:荡涤一空。渔樵:渔父和樵夫。
渚:水中的的小块陆地。【鉴赏】 这是杨慎所做《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
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
“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 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 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
下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全词似怀古,似物志。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语中富哲理、意境深邃。
下片则具体刻画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此句甚为豪迈、悲壮,其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含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澹泊、轻视。
临江豪迈的英世伟业的消逝,像滚滚长江一样,汹涌东逝,不可拒,空留伟业。而我认为此句比起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更有悲壮和凄婉之情。
尽管当初英雄们意气风发,春风。
4. 开头是诗句的作文
一。含有成长滴诗句:
和《大嘴乌》 (唐) 白居易
群雏又成长,众嘴骋残凶。
别弟妹 (唐)王维
两妹日成长,双鬟将及人。
满江红 (宋)刘克庄
麻与麦,俱成长。蕉与荔,应来享。
虞美人 (宋)黄人杰
青青两鬓年方壮,儿女俱成长。
二。有关成长滴诗句: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桐已秋声.
《少年行》一身能擘两雕弧,辱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赴新词强说愁。
《乐府诗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昔我往已,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哪里来。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霞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o(∩_∩)o 希望能帮助到你!
o(∩_∩)o ★★★★★请及时给予好评或采纳,万分感谢!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