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渡大渡河的故事(简短)
1935年5月25日晨,红一团开始强渡大渡河。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
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十七勇士战胜了惊涛骇浪,冲过了敌人的重重火网,终于登上了对岸。
敌人见红军冲上岸滩,便往下甩手榴弹。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勇士们击退了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随后,红一军团第一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扩展资料:
事件意义:
强渡大渡河是红军的一次生死之战,能否渡过河去, 是中国革命的关键。为了渡过大渡河,在作战开始前,先遣队首长对这次作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他们同作战部队一起制定渡河方案,从而使作战部队增强了信心,鼓足了勇气,为作战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英雄壮举:
坚信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坚定信念,使作战部队全军上下对这次作战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勇士们正是凭着对中国革命的无限忠诚,发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力精神,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向河对岸冲去,并成功地为后续部队打开了一条通道。
红军部队成功地强渡大渡河,十八勇士在作战中的英雄壮举,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强渡大渡河
2.关于大渡河的简单资料
大渡河 [编辑本段]简介 古称”沫水”。
在四川省西部。主源大金川发源于青海、四川边境的果洛山,在四川丹巴县与小金川汇合后称大渡河,至乐山市入岷江。
长909公里,流域面积82,700平方公里。沿途多峡谷,水流湍急,其中在金口河段的金口大峡谷最为著名,被誉为“世界最具魅力的天然公园”。
详解 中国岷江最大支流。是长江的二级支流。
位于四川省西部。古称沫水。
发源于青海省境内的果洛山东南麓。东源有阿柯河和麻尔柯河,于阿坝南部汇合后称足木足河;西源有多柯河和色曲河,于垠塘南部汇合后称绰斯甲河。
足木足河与绰斯甲河汇合后称大金川,是大渡河主流,南流至丹巴同来自东北的小金川汇合后称大渡河。在石棉县折向东流,到乐山市草鞋渡纳青衣江后入岷江。
长 1062千米,流域面积 7.77万平方千米。流域内沟谷纵横,支流众多,干支流之间组合呈羽状水系。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456 亿立方米,河口处多年平均流量1490立方米/秒。水力理论蕴藏量丰富,可开发装机2336.8万千瓦。
其中干流别格尔至乐山市长584千米,天然落差 2788米,水力蕴藏量2075万千瓦,是水能资源比较集中的河段。 四川泸定县城西跨越大渡河的铁索桥 大渡河是我国规划建设的重要水电基地,水能资源丰富,共规划一级电站22级,规划装机总容量超过2500万千瓦。
已经建成的有:于19711978年陆续投产的龚嘴水电站,装机容量为72万千瓦;于19921994年陆续投产的铜街子电站,装机容量为60万千瓦……为了保证大渡河流域梯级开发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加快梯级电站开发步伐,国家制定了“以国电大渡河公司为主,适当多元投资,分段统筹开发”的水电开发方案。大渡河双江口铜街子河段按双江口至猴子岩、长河坝至老鹰岩、瀑布沟至铜街子三段统筹开发。
上段和下段各梯级电站由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开发,其中装机容量为330万千瓦的瀑布沟水电站将于年全部建成投产,装机容量为66万千瓦的深溪沟水电站将于年全部建成投产;中段各梯级电站鉴于目前已开展的工作,由国电大渡河公司负责建设大岗山水电站,大唐集团公司开展长河坝、黄金坪,华电集团公司开展泸定水电站和中旭投资有限公司开展龙头石水电站项目的前期工作。 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在大渡河边的安顺场遭清军围追、堵截而全军覆没;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经强渡石棉县安顺场渡口和夺取泸定县城西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
[编辑本段]电影名:大渡河 电影名:大渡河 外文名称 Cross The DADU River 导 演: 林农 王亚彪 编 剧: 江西省《大渡河》创作组(黑龙江省文联鲁琪执笔) 主 演: 韩适 赵申秋 刘怀正 傅学诚 陈宝国 傅学诚 Xuecheng Fu 。.刘伯承 Liu Bocheng 韩适 Shi Han 。
.** Mao Zedong 刘怀正 Huaizheng Liu 。.** Zhu De 赵申秋 Shenqiu Zhao 。
.** Zhou Enlai 赵恒多 Hengduo Zhao 。.** Chiang Kaishek 陈宝国 Baoguo Chen 。
.赵剑峰 赵娜 Na Zhao 。.沈晓莹 尚敬 Jing Shang 。
.警卫员 王卫平 Weiping Wang 。.万细伢 王忠超 Zhongchao Wang 。
.沙玛洛嘎 翟乃社 Naishe Zhai 。.陈营长 唐佐辉 Zuohui Tang 。
.老彝民 正华 Zheng Hua 。.刘钧 陈汝彬 Rubin Chen 。
.魏高参 刘俊生 Junsheng Liu 。.孙营长 李宁 Ning Li 。
.何湘辉 摄影 Cinematography:王启民 Qimin Wang 剪辑 Film Editing:杨幸媛 Xingyuan Yang 美术设计 Art Direction by:刘学尧 Xueyao Liu 布景师 Set Decoration by:高廷伦 Tinglun Gao 录音 Sound recordist:陈文渊 Wenyuan Chen 上 映: 1980年 地 区: 中国大陆 颜 色: 彩色 胶片长度: 12本 类 型: 战争片 制作公司:长春电影制片厂 [中国] 故事梗概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队伍来到金沙江到大渡河之间的天险纵横的重叠山川中。数十万国民**军和军阀武装围追、堵截,**的座机也飞临川军首脑驻地,两种决定中国命运的力量对峙着……**、**、**、刘伯承等同志部署了佯攻大树堡、暗渡安顺场的战斗。
红军进入冕宁县城后,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释放了被反动政权拘押的群众,使这片彝族聚居地区,成为红军走向胜利的通衢。先遣团迅速夺取了安顺场渡口,17位勇士孤舟奋勇,直扑对岸守敌。
老谋深算的**也迅速调整了部署,调集部队左右夹击安顺场,妄图半渡而击,将渡河的红军分割围歼,扬言要红军重蹈石达开的覆辙。**等首长及时变通部署,将计就计,一面继续造成在安顺场涉渡的假象,一面另辟泸定桥为强渡点。
之后,又以刘伯承佯攻雅安,作直取成都状,迷乱了川军,调开了固守泸定的川军二0八旅。**察觉了真相后,恼羞成怒,走马换将,命令新任川军司令何湘辉火速调二0八旅回援泸定。
这时,我左路部队已占领桥头,攀着十三根凌空摇荡的铁索向右岸突击。当**打电话训示右岸守敌时,接电话的已是红军战士小张……**安步走下泸定桥头,对身边的战友们说:”梦想我们当石达开第二的那个人作何感想呢?” [编辑本段]强渡大渡河 ★ 中文名称: 强渡大渡河 ★ 发生时间: 1935年5月24日25日 ★ 发生地点: 。
3.强渡大渡河的故事(简短)最好是30字以内
飞 夺 泸 定 桥
光荣的任务
五月二十五日,红一师第一团在安顺场胜利地渡过了大渡河。但是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又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需要数十分钟,数万大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不知要花费多少时日。同时,**正在命令四川军阀杨森等部坚堵大渡河,并命令薛岳、周浑元部衔尾猛追。太平天国石达开就是在安顺场被清兵最后消灭的。**也梦想着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当时,很多爱国进步的人们也都在忧虑:红军会不会走石达开的道路?
为了迅速渡过大渡河,粉碎反革命前后夹击合围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我们左路军前卫红四团,就是在这紧急的情况下,迅速接受夺取泸定桥的任务的。红一师为右路军,渡过大渡河后沿东岸北进,策应我二师四团夺取泸定桥。
4.大渡河的铁索桥传说(简短)
三百年前,藏族和汉族的物质交流到了大渡河全靠渡船或溜索转渡。因渡河不
泸定铁索桥
及时,大渡河两岸经常货物堆集如山,一些鲜活食品(比如说山珍、肉菜)因无法过河而腐烂,而频繁的军队调动在这里也成了梗阻。公元1705元,康熙皇帝为了祖国的统一,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经过一年的修建,大桥于公元1706元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平定”(平判西藏准噶尔之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从此泸定铁索桥便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泸定县也因此而得名,这块御碑如今还屹立在西桥头。桥东还有康熙48年的“御制泸定桥碑记”。
5.关于两万五千里长征强过大渡河的简短故事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中央红军24日攻占大渡河右岸石棉县安顺场,歼灭守敌两个连。次日,红一军团第一团第一营第二连17名战士在连长熊尚林率领下,乘一只小船,冒着敌人猛烈的火力,强渡成功,击溃左岸敌守军一个营。因大渡河水流湍急,不能架桥,只有4只小船,每天只能渡一个团。中央军委决定夺取上游沪定桥为渡河点,部署红一军团第一师及干部团归聂荣臻、刘伯承指挥,循大渡河之左岸,**率红二军团指挥部、第二师主力及红五军团循大渡河之右岸,均向泸定桥急进,协同袭取该桥。
5月29日,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击溃国民党军阻击,一昼夜急行军120公里,抢占泸定桥西头桥头堡。这时,铁索桥木板已全被拆除,只剩下数根铁索悬荡在空中,东岸桥头有川军约1个团的兵力依托坚固工事抵抗,红军第二师第二连22名战士在连长廖大珠率领下,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攀扶着悬空的铁索向桥东攻击前进,夺取了东头桥头堡。后续部队紧跟过桥,占领沪定城,和左岸北上的红一师会合。
6.大渡河上的铁锁桥的故事,简短的
沪定桥西有噶达庙。相传修桥的时候,13根铁链无法牵到对岸,用了许多方法都失败了。有一位自称噶达的藏族大力士,两腋各夹1根铁链乘船渡过西岸安装,当他运完13根铁链后,因过于劳累不幸 死去。当地人修建此庙,以纪念这位修桥的英雄。
当然,传说终归是传说。实际上,在修建此桥时,荥经、汉源、天全等县召开研讨会后,能工巧匠云集于此,共商牵链渡江之计。最后采用了索渡的原理,即以粗竹索系于挺符合两岸,每根竹索上穿有10多个短竹筒,再把铁链系在竹筒上,然后从对岸拉动原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绳索,如此般巧妙地把竹筒连带铁链拉到了对岸。
7.哪个给我说下”巧夺大渡河”的主要内容,急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第2师第4团第2连廖大珠等22名干部战士,长征途中率先夺取泸定桥的突击队成员。1935年5 月,红军在安顺场强渡成功后(见十七勇士),又决定迅速抢占泸定桥。红军第一军团第1师未过河的部队和干部团在安顺场继续渡河,沿大渡河北上,主力沿大渡河右岸北上,两路夹河并进。右岸一路以红军第一军团第2师第4团为先锋团,5月27日晨,从安顺场出发,边行军边战斗,于29日晨占领泸定桥西岸。国民党军第二十四军第4旅第38团先于红军到达泸定桥,拆除桥板,企图阻止红军过河。29日傍晚,以第2连连长廖大珠为突击队长的22名勇士,在火力掩护下,冒着密集的枪弹,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国民党守军放火阻挡,勇士们冲过火海,进入城街,展开巷战,后续部队迅速跟进,经2小时激战,红4团占领了泸定县城,控制了泸定桥。是夜,沿左岸北上的部队击溃了国民党军第4旅的另2个团,到达泸定会合,保证红军主力迅速渡过了大渡河。
取得红军长征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