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字词句


以趣说为题目的说明文600字

从我入学开始,除了丁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之外,我还有一个老师,就是我的好朋友——词典老师。丁老师教会我使用字典,原来词典用处可大啦!它能帮助我理解词义,积累词汇,丰富知识,我已经与字典交上朋友啦!

从我接触的第一本字典是[新华字典]当我第一次翻开它时,那是众多的字词、音、义完全把我吸引住了,从此我对字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不释手。

每逢我看课外书或杂志,遇到不懂的字或多音字,我都会马上请教词典。有时我与爷爷为了一个字或者词义,都会争论不休,我会马上请教字典,解决我们爷孙俩的争辩问题,多有趣啊!

我还有成语词典、英语字典、歇后语谚语词典等。随着知识的增长,[新华字典]已不能满足我的需求,我便和字词更多,内容丰富的[现代汉语词典]交上了朋友,有了它,我又理解了一些词语的含义,并把它们应用在文章中,提高了我的作文水平。

词典不仅帮助我理解字、词的意义,而且使我获得了多方面的知识,如天文、地理、历史、历法、农业等。我从词典中知道了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地球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384000千米、张衡发明了浑天仪、李冰修筑了都江堰……等,好多常识。

我深深地感到,我的好朋友——词典的学问真是渊博,它能帮助我解决许多难题,告诉了我许多知识,我一百个尊重和敬佩我的朋友——词典。

民俗趣说20字

20字说不完的,还是这么说吧,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趣说 曌 字

曌”字是武则天专用 日月当空代指武则天

由来之一: 武则天原来的名字叫武照,称帝后改为“武曌”。 武则天从小聪明过人,自幼跟随母亲杨氏“明诗习礼”、“阅史披图”而思如潮涌,真可谓满腹经纶。她当了皇帝之后,创造了十九个新字,颁布于天下推广使用,并称之为“则天新字”。这十九个字其中就有“曌”字,是日月当空普照天下的意思。其实,这些字并不是她自己创造的。而是别人为她造出的。那么,这“曌”是怎样造出来的呢? 唐朝时,有位朝臣叫宗秦客,是山西蒲州人,和武则天是亲戚,从小就和武家有来往,他知道武则天原来的名字叫“武照”。在武则天还是皇后时,他与许多朝臣一样,非常佩服武则天的治国才能,经常出入宫中劝说武则天当皇帝。当时,武则天当皇帝受到一些朝臣的极力反对,因而阻力很大,说从来没有女人当皇帝的先例,武则天想当皇帝是**之事,是阴阳不合,是乾坤颠倒,更有甚者骂作“母鸡啼鸣,家败人亡”。 为了给武则天当皇帝制造舆论,驳倒那些反对派的言论,宗秦客就造了这个“曌”字,来到后宫,献给了武则天。他给武则天讲了这个字除了日月当空普照天下的意思外,更重要的是还有一层表示阴阳统一的含义,很符合她女人当皇帝的心境,又和她的名字“照”字同音。 这时,武则天正是需要帮助和支持的时候,一听宗秦客所说的意思心中十分高兴,马上就采纳了宗秦客的意见,把自己的名字由“武照”改为“武曌”。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67岁的武则天登基称帝,“诏行所造新字,以曌为名”。可见,自从武则天当上皇帝之后,便堂而皇之用”曌”作名字了,所以史书上有“则天皇后武氏,讳曌”的记载。 后来,“曌”字因为是皇帝的名字,人们不敢直书其名,便把“曌”字上部的“日月”写作“目目”,直到明末张自烈所著的《正字通》一书的“目部”才在“原从日月,非从二目”项下改正过来。 由来之二 一日,武则天心血来潮,想为自己取一个好字,可是琢磨了好几日,还是没有找到最合适的,就决定向天下文人征求最吉利的字,于是一张征求御字榜文贴到了长安城墙上。 话说少林寺有一个烧火的和尚,叫明空,此人除了方丈教会自己的僧号,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 这一日,明空到长安买菜。买菜回来,到城墙处,他忽然觉得肚子疼,想上茅厕,抬头看到城墙上贴一张纸,也没细想就撕了下来,准备如厕用。 守候此皇榜的御卒见好几日没人揭榜,就到一旁的西瓜摊吃西瓜。御卒吃完西瓜回来,正好看到明空揭榜,心中高兴:总算有人揭榜了,自己可以复命了。 御卒见明空揭了榜想走,急了,上去就把明空拽住:“和尚你不能走!” 明空见一个当兵的拉住自己,不知道怎么回事,问到:“官爷,为什么不让我走啊?” 御卒就把武则天征字的事讲了。 明空一听,一屁股坐到地上,昏过去了!等到御卒把他叫醒,明空嚎啕大哭,哀求到:“官爷,我不知道哇,我哪里会测字啊,您放过我把,我把御榜再贴上去,您看行吗?” 御卒一听摇头到:“不行,你必须和我进宫!”明空见求情不行,只好跟御卒去见武则天。 明空一路上又懊恼又害怕,懊恼自己莽撞揭了御榜,害怕自己会掉脑袋。但是,他不想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死了,于是脑筋一转打定了注意。 武则天听说有人揭了榜,很是高兴。连忙让揭榜人进殿。 明空颤颤悠悠进殿,见到武则天连忙跪倒请罪。武则天见进来一个和尚,又请罪,问到:“和尚,是你揭榜了吗,你为何请罪啊?” 明空低着头说:“我是出家人揭御榜恐怕不合适,有辱圣明!” 武则天一笑说:“无妨,你到说说你为我测的字是什么?” 明空到这时候只有豁出去了,说:“我这个字,字典里没有。” 武则天说:“那你写出来吧!” 于是武则天命左右给明空拿去纸墨。明空歪歪扭扭地写了一个“曌”字,这是明空在路上想好的,他就认识自己这两个字啊,所以干脆把二字叠加,变个“曌”出来。 武则天一看这个字,呵,还挺独特,问到:“和尚,这字怎么读啊?”明空一愣,这他到忘记了。好在他还算机灵,眼珠一转道:“日月当空普照大地,就叫照吧!” 武则天听了大喜,赏赐明空10万两银子重建少林寺。明空欢欢喜喜地回少林寺了。 后来,武则天作了皇帝,还为这个字作了一首打油诗: 日月当空曌,则天长安笑;一朝作皇帝,世间我最傲

谁给说说趣说汉字的读后感

读后感(1212 23:21:16) 标签:读后感 分类:文字

12月4日晚,小儿自习,余旁督修,读《书法报》,生发感想,拉杂记下,博方家一哂。

今日报纸,凡32版,去广告5.6.7.27.31计五版,余27版。

头版《陈传席谈书法》。即兴之谈,多有真知灼见。陈老言及:写书法史的人,应该把书法放在中国文化的环境中,要对中国文化精通,只知道书法的人,是研究不好书法的。此金玉良言。书法,书字当头,当以博览群书,丰厚学养做基,“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知其不可也”。当代书者或考考于技法之娴熟,或汲汲于形式之翻新,殊不知学问修行更为根本,匠气和文气,或由此分野。

二三版新闻版,有金陵四老展,有浙江女书家展。金陵四老潜心为艺矢志于书,几十年如一日,不慕名利,不事权贵,博学多思,卓多建树,足为后辈楷模!浙江女书家展又于网上见诸多图片,惜不见浙江毛燕萍大姐风采,久未问候,不知一切可好?甚念!

言论版言湖南书协集体润格事,一正一反,各圆其说。其实写字卖钱,古己有之。利人利己,何乐不为?至于润格,于书家言,或标高价,或低抛售,各人方式不同,亦无可厚非,只是鬻书同时莫忘提升书艺水平;于藏家而言,乃是见仁见智,张三以为千金不售,王五以为一文不值,却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刘勰言“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至理也。

佳作版、报上展、市县平台等当作品版并读。总觉隶书不多,佳作为零。日后组稿时能否协调一二?书画百家版苏老先生“文章怀抱”联,不合平仄。书画名家献礼展,似可更名为名家书画献礼展?名家版张建会以隶见长,为书协隶书委员,此次行楷示人,不知何故?

23版金石拓片展,令人眼馋。拓片既有史料价值,亦有艺术价值。近年为藏家所爱,购一上佳拓片,再请“南华北丛”或题或跋,或述其源流,或评其书画,或勾沉索隐,或考订著述,或诗词吟咏,张之壁间,察古观今,不亦快哉!

其余教学理论版,多有经验之谈。尤喜书论研读和黄宾虹艺语,因“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举类迩而见意远”。所谓长篇未必充实,短论亦可高深。尝见学者论曰:“文章有四境界:深入浅出,深入深出,浅入浅出,浅入深出”。流沙河先生之《趣说汉字》系列有第一境。其于文字渊源,条分缕析,推本溯源,有庄有谐,趣味盎然。余者如傅申先生之讲坛、徐利明博导之序言,朱以撒教授诸子批评及黄鸿琼教授美学分析,理论性强,应正襟危坐,心无旁骛,字斟句酌,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方能解读。

此时小儿欲睡,帮其整理,该报明日再读。

关于诗歌的趣谈,趣说,趣事

王之涣诗名,不但后世万分景仰,即他在世时,便已声震海内。他常与王昌龄、高适、崔国辅、畅当等名诗人交游,所作之诗“传乎乐章,布在人口”。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人薛用弱《集异记》所载“旗亭画壁”故事,便可说明当时人们对王之涣诗名的崇拜。

开元中,王之涣与王昌龄、高适齐名。一日天寒微雪,三人共来旗亭小饮,正好有10多个梨园伶官和四位著名歌妓也来此会宴,他们三人便在旁边一面烤火一面观看。王昌龄提议说,我们各擅诗名,究竟谁胜于谁,今天我们可看她们所唱谁的诗多,谁便为优者。第一个歌妓唱的是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在壁上为自己画了一道。第二个唱的是高适的“开箧泪沾臆”,高适也为自己画了一道。随后王昌龄又添得一道。王之涣说,这几位为普通歌妓,唱的都是下里巴人。应看那位最佳的歌妓唱的是谁的诗。若唱的不是我诗,刚终身不敢与你们二位争衡了。待那名妓唱时,果然为王之涣之诗,三人不觉开心笑起来。诸伶因他们大笑而见问,知是王之涣等,非常高兴,即拜请他们人席。旗亭画壁,遂成典故。元人还编成杂剧上演。从此可见当时王之涣诗名之盛。

作文 趣说自己

父亲与儿子一同行走。父亲的一个熟人碰见了,不认识他儿子,便问:“这是谁?”

做父亲的答道:“这人虽然是朝廷极为宠爱的吏部尚书真正外孙第九代嫡亲女婿,却是

我的儿子。”

还我红脸

一个人去友人家赴宴前,自己先喝了个半醉,面孔红红的。等到上友人家酒席,只觉酒

味很淡,越喝越无味,连原先喝的酒也醒了,面孔也褪红了。酒席后,对主人说:“您的酒

很好,只不过求您归还我那张红脸吧!”从前有个旅店贴了一张广告,上面写着:“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位旅客走上来,要求住店。店主指着广告说:“你没看见写的广告:‘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客人说:“我看见了。广告说得清楚:‘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其实,这句话还有另外两种句读方式:一种是疑问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种是陈述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先生的字据

从前,有个财主非常吝啬。一次他为儿子请一位教书先生。在讲待遇时,先生知道他平素对人很刻薄。就动了心思,和他立了个字据,上面写道:

无米面亦可 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亦可 无银钱亦可

财主看了非常高兴,他想先生用膳不讲究,而且不用掏学费,感到是占了大便宜。到了年底,先生要找财主算账。财主哪里肯给,二人就一同到县衙去打官司。县官让财主将字据念了一遍;财主就按所立的字据念了一遍,先生却按标点的停顿念了一遍,这样就念成了:

无米,面亦可;

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亦可;

无银,钱亦可。

财主一听傻了眼,只得将学费和饭钱付给了先生。

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请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为她的扇子题诗。那位书法家写的是唐朝王之涣的诗《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由于疏忽,书法家忘写了“间”字。慈禧大怒,要杀他。那位书法家急中生智,连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一首词。”并当场断句,读给慈禧听: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听了,转怒为喜,连声称妙。

巧改对联

从前有个老进士,他的儿子也中了进士,于是他好得意,准备第二天大宴宾客,进行庆祝,并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大门外。上联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下联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由于这老进士平时为富不仁,仗着自家有财有势,经常欺男霸女、鱼肉乡里,百姓对他无不恨之入骨。其中有个秀才见了这副对联顿时计上心来,决定要捉弄一下老进士以解心中恶气。于是,他趁黑夜把这副对联的“士”字下面一横加长,把“夫”家添了一撇,“人”字加了两横。

第二天,老进士请来的宾客都来了,大家一见这副对联,都交头接耳,偷偷暗笑。老进士闻讯出来一看,只见对联变成了“父进土,子进土,父子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

那老进士在众人面前出了丑,不由得大叫一声,昏了过去,百姓们则拍手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