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词牌名选择词句


在写词的时候,怎么选择词牌名

字数少,无名的,这样容易,也不会被被人的名声盖过

填词必须有词牌,就如写诗必须有题目。写诗时的题目,表达了整首诗的基本内容,即便不好标题,也可弄个“无题”之类;而填词时的词牌,亦已规定了作者基本的感情,即使无标题也无关紧要,因为可以把首句作为词的标题,如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尽》等;即使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有完整词牌、标题的作品,有些书中亦把它标成《念奴娇·大江东去》。可见,词牌比词题更为重要。

选择一个最适合于表达自己创作感情的词牌,是填好一首词的第一步。

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文学,是古人拿来当歌唱的(后来逐步脱离乐器是另一码事),而词牌正是规定了一首词的音乐腔调。

填词要选词牌,词牌又规定了一首词的音调,因此选择词牌就要选择词牌的声情,而不是选择词牌的名字。各个词牌都有它特定的声情,或细腻轻扬;或激越豪放;或婉约柔情;或慷慨雄壮;或幽怨凄凉;或坦荡激昂。凡此种种,词牌基本上已经规定了。如《满江红》、《念奴娇》适合填一些调子较高,感情激烈,声情俱壮的内容,因此在用韵上也以入声字为主;《小重山》、《一剪梅》适合填写一些调子低沉,感情细腻,凄清孤寂的内容,因此大多选用平韵。

填词时选词牌,最忌讳“顾名思义”,即依据词牌的表象去填词。如《千秋岁》,本来是凄凉幽怨的调子,用韵很密,连不压韵的各句也全用仄声字,读来声情幽咽(秦观有“落红万点愁如海”的名句,后来黄庭坚就用此词牌吊唁秦观,因此后人多拿它作吊唁之词);而如果你望词生意地用它去祝寿,则无论如何也不合情理。同样,《寿楼春》的声调也是哀怨凄婉,不能用来祝寿。另外如《贺新郎》,词调慷慨激昂,与燕尔新婚的感情不相适应,因此亦不能用来祝贺新人。这就是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如若违反了它,则再大的作家也填不出好词。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郭沫若先生1958年写的一首歌颂**的词,他把李清照的《声声慢》改成《声声快》,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改填成“蓬蓬勃勃,烈烈轰轰,轰轰烈烈轰轰”,尽管表面上已经改了词牌,但实在也不能算成功之作。

那么,怎样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内容需要去选择那些适合表达相应内容的词牌呢?根据夏承焘先生《唐宋词欣赏》,选择词牌有三种方法:

第一,从声、韵方面探索,包括字声平拗和韵脚疏密;第二,从形式结构方面探索,包括分片的比勘和章句的安排;第三,排比前人同牌作品,看他们用这个词牌写哪种感情最多、最好。

对初学者来说,三种方法中的第三种是最实际的,而且便于更快地掌握。

当然,词牌仅是一种格式,是一种形式而不是内容,而形式总是要为内容服务的,因此,我们也不能对词牌的选择墨守成规。我们揣摩古代大词人的作品,就是要用他们的作品来衡量某些词牌的声情;而不是用揣摩来的声情去衡量大词人的作品。《诗序》中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就如《诗经》,当初也是用来吟唱的,是先有情而后有言,然后才配以音律。只有这样,个人的情感才不至于受到音律的拘束而难于表达。即使是我们现今的歌曲,亦是先写歌词,然后再根据歌词的内容配曲。关于这一点,《乐记》中有“诗言其志,歌咏其声,舞动其容。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故“有心则有诗,有诗则有歌,有歌则有声律,有声律则有乐歌。”就连宋代王灼的专论词牌选择的《碧鸡漫志》,也有“古人初不定声律,因所感发为歌,而声律从之”之说。可见,表达真切的思想感情比形式的选择要重要得多。

注:本文某些观点,参考夏承焘先生《唐宋词欣赏》,特此说明。

词牌名的选择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词牌的分类: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

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

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

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

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http://**view/*。

自己创作一首词 选词牌名 押韵 要求绝对原创

我把自己早年在空间里的复制给你看吧,绝对原创。

零 八 大 事 记

仿 哀时古调

(一)5.12

山崩绝 地惨烈

生灵遭涂炭

瞬间成永诀

竭力救人翻废墟

倾囊赈灾争捐献

哀哉 汶川

国民皆泣血

(二)8.8

程落马 刘遗恨

罗格竖拇指

艺谋卷风云

体团一雪雅典耻

国足再激球迷愤

座满 票罄

鸟巢较输赢

(三)9.12

光洲红 三鹿空

高官逼落马 患儿排长龙

媒体病变‘封口费’

人心慌恐‘蛋白精’

贻害 无穷

总理色凝重

注:简光洲,东方早报记者,是最早曝光

三鹿事件者。

(四)9.25

十亿情 千年梦

神七显神威

呼啸傲长空

扬眉四海看华夏

腾飞九天有巨龙

举步 量天

浩瀚太空中

填词入门;如何选择适合的词牌

做了烟雨的编辑之后,经常看到一些作者词作内容和词牌基调不甚相符,比如用《满江红》词牌填了一首缠绵悱恻的相思词,用《小重山》填了一首苍凉越的哀汶川,所以一直以来希望能整理出一些简捷的资料,让喜欢填词的朋友更好地选择表达自己内容的词牌。

不足之,敬请斧正。希望能对喜欢填词的朋友有所帮助,并预祝创作丰收! 填词必须有词牌,就如写诗必须有题目。

写诗时的题目,表达了整首诗的基本内容,即便不好标题,也可弄个“无题”之类;而填词时的词牌,亦已规定了作者基本的感,即使无标题也无关紧要,因为可以把首句作为词的标题,如李煜《相见欢无言独西楼》,李清照《武陵风住尘香花尽》等;即使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有完整词牌、标题的作品,有些书中亦把它标《念奴娇大江东去》。可见,词牌比词题更为重要。

选择一个最适合于表达自己创作感的词牌,是填好一首词的第一步。 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文学,是古人拿来当歌唱的(后来逐步脱离音乐是另一码事),而词牌正是规定了一首词的音乐腔调。

填词要选词牌,词牌又规定了一首词的音调,因此选择词牌就要选择词牌的声,而不是选择词牌的名字。各个词牌都有它特定的声,或细腻轻扬;或越豪放;或婉约柔;或慷慨雄壮;或幽怨凄凉;或坦昂。

凡此种种,词牌基本已经规定了。如《满江红》、《念奴娇》适合填一些调子较高,感烈,声俱壮的内容,因此在用韵也以入声字为主;《小重山》、《一剪梅》适合填写一些调子低沉,感细腻,凄清孤寂的内容,因此大多选用平韵。

填词时选词牌,最忌讳“顾名思义”,即依据词牌的表象去填词。如《千秋岁》,本来是凄凉幽怨的调子,用韵很密,连不压韵的各句也全用仄声字,读来声幽咽(秦观有“落红万点愁如海”的名句,后来黄庭坚就用此词牌吊唁秦观,因此后人多拿它作吊唁之词);而如果你望词生意地用它去祝寿,则无论如何也不合理。

同样,《寿楼》的声调也是哀怨凄婉,不能用来祝寿。另外如《贺新郎》,词调慷慨昂,与燕尔新婚的感不相适应,因此亦不能用来祝贺新人。

这就是形式对内容的作用,如若违了它,则再大的作家也填不出好词。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郭沫若先生1958年写的一首歌颂**的词,他把李清照的《声声慢》改《声声快》,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改填“蓬蓬勃勃,烈烈轰轰,轰轰烈烈轰轰”,尽管表面已经改了词牌,但实在显得不伦不类。

那么,怎样根据自己的思想感和内容需要去选择那些适合表达相应内容的词牌呢?如果你精通音律,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词谱都以五音十二律标出了词牌的曲调。

如果你不通音律也可以按照夏承焘先生的办法:第一,从声、韵方面探索,包括字声平拗和韵脚疏密;第二,从形式结构方面探索,包括分片的比勘和章句的安排;第三,排比前人同词牌优秀作品,看他们用这个词牌写哪种感最多、最好。 对学者来说,三种方法中的第三种是最实际的,而且便于更快地掌握。

当然,词牌仅是一种格式,是一种形式而不是内容,而形式总是要为内容服务的,因此,我们也不能对词牌的选择墨守规。我们揣摩古代大词人的作品,就是要用他们的作品来衡量某些词牌的声;而不是用揣摩来的声去衡量大词人的作品。

《诗序》中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就如《诗经》,当也是用来唱的,是先有而后有言,然后才配以音律。只有这样,个人的感才不至于受到音律的拘束而难于表达。

即使是我们现今的歌曲,亦是先写歌词,然后再根据歌词的内容配曲。关于这一点,《乐记》中有“诗言其志,歌咏其声,舞动其容。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故“有心则有诗,有诗则有歌,有歌则有声律,有声律则有乐歌。”

就连宋代王灼的专论词牌选择的《碧漫志》,也有“古人不定声律,因所感发为歌,而声律从之”之说。可见,表达真切的思想感比形式的选择要重要得多。

下面将常见词牌曲调做简单介绍,并分别归类:一、压抑凄凉类: 《河傅》悲切。 《金人捧露盘》苍凉楚。

《钗凤》声凄紧。 《祝英台近》宛转凄抑。

《剑器近》低徊掩抑。 《西吴曲》苍凉楚。

《雨霖铃》缠绵哀怨。 《摸鱼儿》苍凉郁勃。

《普萨蛮》紧促转低沉。 《天仙子》伤伤别,急调苦。

《曲玉管》抒写羁旅中的怀旧伤离绪。 《蝶恋花》、《青玉案》是达幽咽调,描写感。

《卜算子》婉曲哀怨而略带几分切。 《南乡子》适宜抒写缠绵低抑调。

《阮郎归》急凄苦,凄婉绝。 《生查子》比较谐婉、怨抑。

《莺啼序》凄凉悲苍,宜写伤伤别之。 《一斛珠》婉转凄抑,不宜表达壮烈豪迈之志。

《风入松》轻柔婉转、掩抑低徊,适宜表达和婉调。 《忆旧游》、《扬州慢》、《高台》音调缠绵,忧婉凄抑,适宜表达凄抑调。

《何满子》哀歌愤懑,悲凉凄怨的哀曲,“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寿楼》凄音哀乐,抑郁悲哀,原是悼亡之作,宜寄托哀思。

不可顾名思义用来祝寿。 《千秋岁》凄凉幽怨、声幽咽,宜表达悲伤感抑之,绝不能祝寿。

词有哪些词语中国古代的词有哪些词牌名

【安公子】 【暗香】 【八归】 【八六子】 【八拍蛮】 【八声甘州】 【百字令】 【拜星月慢】 【宝鼎现】 【碧牡丹】 【薄幸】 【卜算子】 【步蟾宫】 【采莲令】 【采莲子】 【采桑子】 【彩云归】 【钗头凤】 【长命女】 【长寿乐】 【长亭怨】 【长亭怨慢】 【长相思】 【朝中措】 【丑奴儿】 【丑奴儿慢】 【传花枝】 【促拍满路花】 【翠楼吟】 【大酺】 【淡黄柳】 【捣练子】 【捣练子令】 【笛家弄】 【氐州第一】 【帝台春】 【点绛唇】 【调啸词】 【蝶恋花】 【定风波】 【洞仙歌】 【斗百花】 【渡江云】 【多丽】 【二郎神】 【法曲第二】 【法曲献仙音】 【芳草渡】 【粉蝶儿】 【风流子】 【风入松】 【凤归云】 【凤凰阁】 【凤凰台上忆吹箫】 【凤栖梧】 【凤衔杯】 【凤箫吟】 【甘草子】 【甘州】 【甘州令】 【感皇恩】 【高阳台】 【鬲溪梅令】 【隔帘听】 【隔浦莲近拍】 【更漏子】 【宫中调笑】 【孤雁儿】 【古倾杯】 【关河令】 【归朝欢】 【归国遥】 【归去来】 【归田乐】 【归自谣】 【桂殿秋】 【桂枝香】 【郭郎儿近拍】 【过涧歇近】 【过秦楼】 【汉宫春】 【撼庭秋】 【好事近】 【合欢带】 【河传】 【荷叶杯】 【贺圣朝】 【贺新郎】 【鹤冲天】 【红窗迥】 【红窗听】 【后庭花】 【花犯】 【画堂春】 【浣溪沙】 【浣溪纱】 【黄金缕】 【黄莺儿】 【击梧桐】 【集贤宾】 【祭天神】 【佳人醉】 【减字浣溪沙】 【减字木兰花】 【江城子】 【江梅引】 【江南柳】 【解连环】 【解佩令】 【解语花】 【金错刀】 【金凤钩】 【金蕉叶】 【金缕曲】 【锦堂春】 【酒泉子】 【菊花新】 【剧暑】 【倦寻芳】 【看花回】 【兰陵王】 【浪淘沙】 【浪淘沙令】 【浪淘沙慢】 【酹江月】 【离别难】 【离亭燕】 【荔枝香】 【梁州令】 【梁州令叠韵】 【两同心】 【临江仙】 【临江仙引】 【留春令】 【留客住】 【柳初新】 【柳梢青】 【柳腰轻】 【柳枝】 【柳枝词】 【六丑】 【六么令】 【六幺令】 【六州歌头】 【轮台子】 【迈陂塘】 【卖花声】 【满朝欢】 【满江红】 【满庭芳】 【慢卷袖】 【眉妩】 【梅花引】 【梅子黄时雨】 【梦还京】 【梦江南】 【迷神引】 【迷仙引】 【摸鱼儿】 【莫思归】 【木兰词】 【木兰花】 【木兰花令】 【木兰花慢】 【内家娇】 【南歌子】 【南柯子】 【南楼令】 【南浦】 【南乡子】 【念奴娇】 【鸟夜啼】 【女冠子】 【抛球乐】 【琵琶仙】 【品令】 【婆罗门令】 【婆罗门引】 【破阵乐】 【破阵子】 【破阵子令】 【菩萨蛮】 【凄凉犯】 【戚氏】 【齐天乐】 【绮罗香】 【千秋岁】 【千秋岁引】 【秦楼月】 【沁园春】 【青门引】 【青平乐】 【青衫湿】 【青玉案】 【倾杯】 【倾杯乐】 【清平乐】 【清商怨】 【庆宫春】 【庆清朝慢】 【秋霁】 【秋蕊香引】 【秋叶香】 【秋夜月】 【曲游春】 【曲玉管】 【鹊桥仙】 【鹊踏枝】 【鹊蹋枝】 【绕佛阁】 【如梦令】 【如鱼水】 【阮郎归】 【瑞鹤仙】 【瑞龙吟】 【瑞鹧鸪】 【塞孤】 【三姝媚】 【三台词】 【三台令】 【山花子】 【山亭柳】 【上行杯】 【少年游】 【哨遍】 【生查子】 【声声慢】 【十二时】 【十六字令】 【石州慢】 【石州引】 【寿山曲】 【受恩深】 【疏影】 【双声子】 【双双燕】 【霜天晓角】 【霜天晓月】 【水调歌头】 【水龙吟】 【思帝乡】 【思归乐】 【思远人】 【思越人】 【送征衣】 【苏幕遮】 【苏武慢】 【诉哀情近】 【诉衷情】 【踏莎行】 【太常引】 【太平时】 【摊破浣溪沙】 【探春慢】 【唐多令】 【剔银灯】 【??人娇】 【天门谣】 【天仙子】 【天香】 【添字采桑子】 【铜人捧露盘引】 【透碧宵】 【望海潮】 【望汉月】 【望江东】 【望江南】 【望江怨】 【望远行】 【尾犯】 【尉迟杯】 【乌夜啼】 【巫山一段云】 【无闷】 【无题】 【吴音子】 【武陵春】 【舞春风】 【西河】 【西江月】 【西平乐】 【西施】 【惜春郎】 【惜分飞】 【惜琼花】 【喜迁莺】 【夏初临】 【夏云峰】 【献仙音】 【献衷心】 【相见欢】 【湘月】 【潇湘神】 【小梅花】 【小镇西】 【小镇西犯】 【小重山】 【小重山令】 【谢池春】 【谢池春慢】 【谢新恩】 【新雁过妆楼】 【行香子】 【宣清】 【雪梅香】 【鸭头绿】 【盐角儿】 【眼儿媚】 【宴清都】 【燕归梁】 【扬州慢】 【阳关曲】 【阳关引】 【阳台路】 【杨柳枝】 【夜半乐】 【夜飞鹊】 【夜游宫】 【谒金门】 【一丛花令】 【一寸金】 【一萼红】 【一斛珠】 【一剪梅】 【一落索】 【一叶落】 【夷则商国香慢】 【忆帝京】 【忆江南】 【忆旧游】 【忆秦娥】 【忆少年】 【忆余杭】 【引驾行】 【应天长】 【莺啼序】 【迎春乐】 【迎新春】 【永遇乐】 【渔父】 【渔歌子】 【渔家傲】 【渔枝子】 【虞美人】 【雨霖铃】 【玉蝴蝶】 【玉楼春】 【玉女摇仙佩】 【玉山枕】 【御街行】 【怨王孙】 【月下笛】 【早梅芳】 【昭君怨】 【折新荷】 【鹧鸪天】 【征部乐】 【中秋月】 【昼夜乐】 【竹马子】 【竹枝】 【竹枝词】 【驻马听】 【祝英台近】 【爪茉莉】 【转应曲】 【子夜歌】 【醉垂鞭】 【醉公子】 【醉花间】 【醉花阴】 【醉落魄】 【醉蓬莱】 【醉。

怎样来选择词牌来写作

在写作中,选择什么样的词牌来表达自己要写的内容,虽然文无定法,但还是有一些规律要遵守的。

首先来看什么是词牌。词在最初时先有曲调,然后填上词句。

用现在的话说,每首词都是先有一个歌谱,随后配上词,这种曲调的名称就是词牌,词是一个词牌一个调子,所以词牌又称词调。词牌各不相同,要用某一个词牌写词,就得按照这个词牌的段数,句数,字数及用韵情况和平仄按排等规定照样填写,这就是古人所说“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明,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最初的词牌一半是根据词的内容而定的,也就是说,词牌和内容是完全吻合的。

但随着后来填词者越来越多,许多词牌被大量的共同使用,到这时,词牌便只剩下了一个形式的外壳,即只是标明这首词应怎样唱,而同内容无关系了,再到后来,词同音乐分离,则词牌也和音乐失去了联系,只用来表示一首词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等格式了。下面我们来看看词牌是怎么产生的。

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一 词牌本来是乐府诗题 如(乌夜啼)(风入松)(长相思)(玉树后庭花)二 词牌沿用乐曲的名称 根据唐人崔令钦(教坊记)所载,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有名可记的教坊曲就有三百三十多 种,其中一部分曲各被以后写词的人作为词牌如(破阵乐)(何满子)(荷叶杯)(万年秋)(菩萨蛮)(天仙子)等等三 根据词的内容而定的词牌 如(双双燕)最初时咏燕子的,(临江仙)最初是咏水仙的,(女冠子)是写道情的四 取别人的诗句中的几个字作词牌 如(醉春风)是取自李白诗句“丝管醉春风”的末三个字,(看花回)是取刘禹锡的诗句“无人不道看花 回”的末三个字,(点绛唇)取江淹诗句“明珠点绛唇”末三个字。(西江月)取自李白的诗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又如(忆江南),取自白居易诗句“能不忆江南”五 摘取某些历史故事而作为词牌 如(解连环)出自庄子“连环可解也”,(华胥引)出自(列子)“黄帝昼寝,梦游华胥之国”, (塞翁吟)来自(淮南子)所记塞翁失马之事。

六 摘取本词中的几个字作词牌 如(忆秦娥)是取自“秦楼梦断秦楼月”的句子,(占春芳)是因为创此调的苏轼原词中有“红杏了, 夭桃尽,独自占春芳”。七 词人自制的词牌 如柳永,周邦彦等人都有许多自度曲,作完曲后,根据词意定下词牌八 用名人的名字作词牌 如(西施)(虞美人)(师师令)(念奴娇)都属此类九 用地名作词牌 如(南浦)(湘江静)(八声甘州)(伊川令)等 其实在众多的词牌中,可以考证出的只占少数,按(钦定词谱)载,共有词牌826个加上别体共2306个。

绝 大多数已无法考证它们的来历了。词在没有和音乐分离以前,词人在写词时是要先择词牌的,过去称为选调,也就是说,某一类词牌只适宜表现某种内容,那时,词牌同内容是吻合的如(忆江南)就是写江南的美景,(渔歌子)就是写渔人,有的词咏叹词牌的本意如(思越人)就是咏西施(更漏子)就是一支小夜曲,(喜迁莺)是一首祝贺别人考取进士的词所以也叫(鹤冲天),这些词的内容与词牌名字相吻合,那么词牌名就是题目。

也有的词其内容与词牌名字毫无关系,词牌名只不过是表明所用的曲调,声腔。因此无法探求词意了。

唐宋词多数是这种通用性,在内容和题材上没有严格限制。但也有一些词牌,按其曲调的本意及习惯用法,有一定的约定俗成用法,一般的不能违背一用于歌咏风土人情的 如(竹枝歌)最初多咏四川巴渝一带的风土,后来可以泛咏风土人情二用于祠神的 如(苏合香)(皇帝盐)(四朵子)等三用于应制的 如(醉蓬莱)(黄河清)(舜韶新)(并蒂芙蓉)(寿星明)等多与歌颂庆贺有关。

四用于咏物的 如(黄莺儿)用于咏黄莺,(疏影)(汉宫春)(暗香)用于咏梅花,(荷花媚)(惜红衣)用于咏荷花 (春草碧)用于用春草。五用于节日的 如(人月圆)用于咏元宵节,(龙山会)用于咏重阳节,(鹊桥仙)用于咏七夕。

六用于祝寿的 如(长寿仙)(大椿)(庆寿光)七用于悼念的 如(寿楼春)八用于酒词的 如(抛球了)(上行杯)(三台)(劝金船)(荷叶杯)九用于佛曲的 如(太常引)(三皈依)(柳含烟)十用于道曲的 如(渔家傲)(千秋岁)十一用于爱情的 如(诉衷情)(蝶恋花)十二用于思念的 如(长相思)十三用于表达激越感情的 如(满江红)(水调歌头)(六州歌头)(水龙吟)(贺新郎)十四 用于忆旧的 如(少年游) 十五 用来表达凄苦的 如(竹枝)十六 用来凄惋感情的 如(凄凉犯)(惜分飞)(雨霖铃)十七 (看花回)(玉山枕)(柳腰轻)(佳人醉)(阳台路)(红窗迥)(剔银灯)则多属靡靡之音总的来说,选择一个恰当的词牌,就是为了更好的切合词牌,更好的抒发感情,尽管今天这些规矩越来越淡薄, 但如果选错了,有可能闹出笑话。辟如说(寿楼春),它是用来悼念亡妻的。

如果有人用来给别人祝寿,那就摊上事了,摊上大事了,作为词来说,当初都是配乐来唱的,虽然我们不知道当初的音乐是什么样,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像这类词牌一定是哀乐性质,可想而知,你用哀乐词牌填上祝寿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