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南浔的词句

一、赞美南浔的名句

文化上:南浔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才辈出,书香不绝。明代时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仅宋,明,清三代,南浔就出了进士41名。

经济上:早在南宋时期,南浔已经是“耕桑之富,甲于浙右”。明万历至清中叶为南浔经济繁荣鼎盛时期,民间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得半个镇”之说。南得之所以一跃成为江浙雄镇,主要是因为蚕丝业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附近遍地皆桑,家家养蚕,户户缫丝织绸”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建筑上:南浔桥多,民间早有“十步一桥”的说法,据清道光、同治和民国三本镇志的统计,分别有74座、107座、195座,现在保存的小桥也有几十座之多,一座座小桥沟通了小城内如织的水路,清风桥、明月桥、通津桥、洪济桥、便民桥……

不好意思~~只有这么一点了~~

二、赞美南浔的诗句

1)

《东离湖州泊南浔》

【宋】 戴表元

张帆出东郭,沽酒问南浔。画屋芦花净,红桥柳树深。

鱼艘寒满港,橘市书成林。吾道真迂阔,浮家尚越吟。

2)

《次韵答友人四首》

【 宋】 仲并

久矣忘情岂用闲,已看要起示无还。自怀白发苍颜客,不堕黄花翠竹间。

顾我分为方外友,如公合上道家山。暇时及此频相过,城北城南浔几湾。

3)

《湖州道中》

【 元】 韩奕

百里溪流见底清,苕花苹叶雨新晴。南浔贾客舟中市,西塞人家水上耕。

岸转青山红树近,湖摇碧浪白鸥明。棹歌谁唱弯弯月,仿佛吴侬《子夜》声。

4)

《夜泊南浔》

【 明】文征明

春寒漠漠拥重裘 ,灯火南浔夜泊舟 。风势北来疑雨至,波光南望接天流 。

百年云水原无定 ,一笑江湖本浪游 。赖是故人同游宿 ,清樽相对散牢愁。

上草堂 明/董份 ,碧溪深处绝世喧 。自汲清流日灌园 ,却笑渔船长共到 。

5)

《泛月登浔东分水阁》

【 清】董骏

蓬莱何必去东瀛 ,三濑湾前杰阁撑 。

朱拱霏微流玉液 ,遥闻天半步虚声。

三、描写南浔藏书楼的诗句

南浔是中国近代史上罕见的一个巨富之镇,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就曾正式宣布南浔镇升级为市。

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古镇上,有着号称“四象”的江南四大首富。又有类如《红楼梦》中宁国府、荣国府那样八家公爵似的,号称“八牯牛”的大富之户,以及拥有充满了民间嘲讽意味的,号称“七十二只金黄狗”的豪门、财主。

南得镇是江南水乡名镇之一,也是驰名中外的“辑里湖丝”的故乡,文化悠久,人才辈出,风景优美。现总面积34.27平方公里,其中镇区为3.2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4万4千多。镇上名园古迹甚多,历史上最盛时期有大小园林20余座,现存有小莲庄、颖园和嘉业堂藏书楼等,明代百间楼风貌奇特,清代张石铭和张静江故居别有情致。

江南水乡的南浔不单外美,而且内秀,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是旅游小憩之胜地。南浔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初见成效,基础设施、新区拓展、投资环境等硬、软件建设进展顺利。

已充分显示出经济建设、对外开放、小城镇建设方面的“龙头”作用和辐射功能,是湖州市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窗口”。线路: 1.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刘氏梯号(红房子)镇史馆求恕里张石铭旧宅 2.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江南民俗风景区刘氏梯号(红房子)广惠宫镇史馆求恕里张石铭旧宅张静江故居百间楼。

四、赞美南浔的诗句

1) 《东离湖州泊南浔》 【宋】 戴表元 张帆出东郭,沽酒问南浔。

画屋芦花净,红桥柳树深。 鱼艘寒满港,橘市书成林。

吾道真迂阔,浮家尚越吟。 2) 《次韵答友人四首》 【 宋】 仲并 久矣忘情岂用闲,已看要起示无还。

自怀白发苍颜客,不堕黄花翠竹间。 顾我分为方外友,如公合上道家山。

暇时及此频相过,城北城南浔几湾。 3) 《湖州道中》 【 元】 韩奕 百里溪流见底清,苕花苹叶雨新晴。

南浔贾客舟中市,西塞人家水上耕。 岸转青山红树近,湖摇碧浪白鸥明。

棹歌谁唱弯弯月,仿佛吴侬《子夜》声。 4) 《夜泊南浔》 【 明】文征明 春寒漠漠拥重裘 ,灯火南浔夜泊舟 。

风势北来疑雨至,波光南望接天流 。 百年云水原无定 ,一笑江湖本浪游 。

赖是故人同游宿 ,清樽相对散牢愁。 上草堂 明/董份 ,碧溪深处绝世喧 。

自汲清流日灌园 ,却笑渔船长共到 。 5) 《泛月登浔东分水阁》 【 清】董骏 蓬莱何必去东瀛 ,三濑湾前杰阁撑 。

朱拱霏微流玉液 ,遥闻天半步虚声。

五、赞美南浔的名句

文化上:南浔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才辈出,书香不绝。

明代时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仅宋,明,清三代,南浔就出了进士41名。

经济上:早在南宋时期,南浔已经是“耕桑之富,甲于浙右”。明万历至清中叶为南浔经济繁荣鼎盛时期,民间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得半个镇”之说。

南得之所以一跃成为江浙雄镇,主要是因为蚕丝业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附近遍地皆桑,家家养蚕,户户缫丝织绸”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建筑上:南浔桥多,民间早有“十步一桥”的说法,据清道光、同治和民国三本镇志的统计,分别有74座、107座、195座,现在保存的小桥也有几十座之多,一座座小桥沟通了小城内如织的水路,清风桥、明月桥、通津桥、洪济桥、便民桥……不好意思~~只有这么一点了~~。

六、描写湖州的古诗

湖州地处浙江省北部,东邻上海,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濒太湖,处苏浙皖三省交汇之地,与江苏省南部的苏州、常州,并称“三吴”。

**1959年12月29日在一封信上为其《登庐山》诗句“浪下三吴起白烟”作注说:“三吴,古称苏州为东吴,常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 题安吉董岭水诗周朴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

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韩奕《湖州道中》百里溪流见底清,苕花苹叶雨新晴.南浔贾客舟中市,西塞人家水上耕.岸转青山红树近,湖摇碧浪白鸥明.棹歌谁唱弯弯月,仿佛吴侬子夜声.苏东坡赞美湖州飞英塔: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 震泽浮云天.苏东坡描写骆驼桥:三年京国厌藜蓠,长羡淮鱼压楚糟。今日骆驼桥下泊,恣看修网出银刀.苏东坡《将之湖州戏赠莘老》:“余杭自是山水窟,仄闻吴兴更清绝。

湖中橘林新著霜,溪上苕花正浮雪。顾渚茶牙白于齿,梅溪木瓜红胜颊。

吴儿脍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亦知谢公到郡久,应怪杜牧寻春迟。

鬓丝只可对禅榻,湖亭不用张水嬉。”梅尧臣 <<湖州陪太守南园宴>>:是时辄预车马来,倾市竞观民业抛.戴表元: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李煊写的赞美湖州的诗句: 侬家生长碧湖头, 打桨真从镜里游。

怪道当年苏学士,杭州不住住湖州。

七、描写古镇四季的好句

唐张祜《枫桥》枫桥古镇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忆重游岁月遥。 惟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

明 史鉴 :《夜宿乌镇有怀同游诸君子(二首)》 乌镇

两两归舟晚渡关,孤云倦鸟各飞还。月明乌镇桥边夜,梦里犹呼起看山。

风荡彩舟明月中,鸳鸯湖上水如空。城中年少能歌舞,也学蛾眉故恼公。

宋 作者: 陈宓 :《约杨至之潘谦之登清水岩不果和潘韵》西塘

春入溪山几许深,拟陪杖屦远追寻。千章古木都凝绿,百啭黄鹂尚好音。

君有佳人同笑语,我怀拙患阻登临。移时伫立西塘上,有酒盈樽敢自斟。

宋 戴表元 :《东离湖州泊南浔》南浔

张帆出东郭,沽酒问南浔。画屋芦花净,红桥柳树深。

鱼艘寒满港,橘市书成林。吾道真迂阔,浮家尚越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