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好词好句好段及感受摘抄
1. 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
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其实,我们生命中就多了一点空间。有朋友的人生路上,才会有关爱和扶持,才不会有寂寞和孤独;有朋友的生活,才会少一点风雨,多一点温暖和阳光。
其实,宽容永远都是一片晴天。 2.宽容就是忘却。
人人都有痛苦,都有伤疤,动辄去揭,便添新创,旧痕新伤难愈合。忘记昨日的是非,忘记别人先前对自己的指责和谩骂,时间是良好的止痛剂。
学会忘却,生活才有阳光,才有欢乐。 3. 宽容就是不计较,事情过了就算了。
每个人都有错误,如果执著于其过去的错误,就会形成思想包袱,不信任、耿耿于怀、放不开,限制了自己的思维,也限制了对方的发展。即使是背叛,也并非不可容忍。
能够承受背叛的人才是最坚强的人,也将以他坚强的心志在氛围中占据主动,以其威严更能够给人以信心、动力,因而更能够防止或减少背叛。 4. 宽容就是潇洒。
“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宽厚待人,容纳非议,乃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美满之道。
事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活得也累,难得人世走一遭,潇洒最重要。 5. 宽容是一种坚强,而不是软弱。
宽容要以退为进、积极地防御。宽容所体现出来的退让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无奈和迫不得已不能算宽容。宽容的最高境界是对众生的怜悯。
6. 宽容就是在别人和自己意见不一致时也不要勉强。从心理学角度,任何的想法都有其来由。
任何的动机都有一定的诱因。了解对方想法的根源,找到他们意见提出的基础,就能够设身处地,提出的方案也更能够契合对方的心理而得到接受。
消除阻碍和对抗是提高效率的唯一方法。任何人都有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体会,我们要尊重他们的知识和体验,积极吸取之间的精华,做好扬弃。
7. 宽容就是忍耐。同伴的批评、朋友的误解,过多的争辩和“反击”实不足取,惟有冷静、忍耐、谅解最重要。
相信这句名言:“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能退一步,天地自然宽。
2.怎样进行小学语文字词句篇的教学
小学语文字词句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难点,也是重要一环之一,所以,要在小学就要打好基础。
那么,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授以方法,巧于引导。在学生识字学词用句上下功夫。
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认识。 一、自编歌诀激发兴趣小学生的特点是对歌诀记诵感兴趣,老师就采用歌诀记忆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尤其是要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去自编歌诀,学生记诵起来也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我教的是农村小学生,他们对农村的事物熟悉,我就把学习知识的歌诀与他们一起自编唱诵。
例如,一年级小学生记a o e等字母,书上的歌诀是:“嘴巴张大aaa,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ee”,小学生对书上的歌诀不易懂,而且,小学生读完之后只是记住了型,我就把这首歌诀改了一下,让学生背诵:“a像小辫脑后拖,鸡蛋圆圆ooo,小鱼摆尾eee,农村生活真快活。”这样一改,小学生就把a的形状与梳着马尾辫的小姑娘的形象联系起来了,对照印证强化了记忆。
而歌诀中的鸡蛋、小鱼是孩子们常见的东西,他们把熟悉的事物与学习的内容结合起来,印象更加深刻。记忆的知识也更加容易和牢固。
此外,还有“i像立正站得好,u像跳绳摇啊摇,”所以,老师要结合实际打破书本上现成歌诀的束缚,大胆去自编歌诀。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编歌诀记忆所学知识。二、授以方法给学生引路在学生学习字词句的过程中,老师要结合学习内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学习引好路。
学生在采用老师教给的学习方法中受到启发,会认真去思考、探究。这样,老师就起到了引导思路的作用。
例如,学生记诵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时,有的学生总是背诵不下来。还有的背诵时句子顺序颠倒,还有更多的是背诵时总卡壳,结结巴巴背了上句接不上下句。
针对这种情况,我把诗句先写到黑板上面:“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让学生速读,读得十分流利后,再去背诵。然后,在学生背诵语句凌乱无序时,再让学生把诗句的句首四个字写在纸上:“草拂儿忙”作为提示,学生看着这四个句首字背诵《村居》全诗,很快学生也不结巴和卡壳了。
背得慢的学困生也有了很大进步。此外,让学生学习整体认读音节时也是如此,针对学生记不下来整体认读音节的问题,老师可以让学生把十六个整体认读音节分成几类,例如,(1)z c s zhi chi shi r与 i组成八个音节:zi ci si zhi chi shi ri ;(2)y 、w与组成两个音节:yu wu ; (3)y 与e 、ue组成两个音节:ye yue ;(4)y与in un uan ing 组成四个音节:yin yun yuan ying 。
这样,让学生分类记诵就很容易记住了。同时,让学生用整体认读音节去组词,强化记忆。
例如,(1)侄子、尺子、日子、次子、狮子、柿子、石子、式子、虱子、院子、鱼籽、叶子、椰子; (2)四十、诗词、只是、知识、事物、云雾、实施、事实、时事、呜咽;(3)雨夜、鱼翅、爷爷、也是、一次、午夜、越野、五岳、支持、因此、音乐、隐约;(4)无疑、一只、一日、四页、医院、一元、愿意、音义、字韵、诗韵、雨云、映月 (5)月影、营运、诗词、四肢、四支、饮食、吟诗、于是、浴室、鱼食。学生对老师教给的方法感到比较实用,也对他们是个促进,因为学生对老师的点拨感到很认可,在有了进步时,老师及时鼓励他们想办法战胜困难。
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有这样,老师教给方法才能引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教师示范感染学生有时候,老师要给学生做个示范,因为老师的示范作用很大,感染学生,促使学生仿效老师去做。例如,老师想让学生把一篇文章背诵得一字不差,老师事先要背的很流利,然后在学生练习背诵时,给学生展示一下“背”功,学生看到老师这么大年龄都被松下来了,我们年龄小,记忆力强,所以应该背诵得更加熟练和扎实才行。
老师的行动对学生是个示范,其感染作用不可小觑。此外,老师的示范作用不仅仅在学词句上,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激励作用。
让学生写日记,这是要有恒心和毅力的,所以,老师也要坚持写日记。让学生限时写作文,老师也要给学生当面现场完成一篇范文,这对学生的感染力也是很大的。
四、分组竞赛激励学生在学习字词句的过程中,分组竞赛学习激励的做法是不可或缺的。例如,让学生记忆词句时,看那组学生积累的词句多,在用词句灶具上看哪组学生积累本上的词语造句精当。
在课堂上看那个小组的学生能够认真思考和积极发言,研讨交流气氛活跃,学优生对学困生帮助得好,使学困生进步幅度大。这样,通过分组竞赛学习,激励全班学生,老师和班长对全班进行日评比、周总结,大力表彰有进步的小组和个人。
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使全班学生都有很大进步。
3.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阅读教学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语言文字训练,就是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和听说读写的训练.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把这些训练分为理解语言的训练、积累语言的训练和运用语言的训练.词句的理解,词句的积累,词句的运用.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长期任务.段篇训练同词句训练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在段片训练的过程中应该而且完全可以进行词句的训练.没有词句训练的段篇训练,实际上是一种架空的语言训练.在训练手段上,各个年级都应突出读的训练,包括朗读、默读、背诵.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途径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借助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再通过阅读及其他训练手段指导学生体会思想内容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思想教育要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渗透,语言文字训练不能脱离课文的思想内容孤立进行.培养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是进行严格的语言文字训练,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指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并通过练习使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语言文字训练必须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4.200字好句好段加感想
你好yueguan1111你的问题咱也不太晓得、去网上找了些来给你,如下: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
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
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
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
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
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
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
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
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
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甜水泡着,被金灿灿的钱堆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这让大人么操心就足够了,还轮不到我们呢。 Z 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
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
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
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
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开始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我们更应该开始满足自己的幸福生活。为了以后,为了将来,为了我们到“人间”的那一天。
读书心得 暑假伊始,自小热爱读书的我便早早的制订好了读书计划。 我按照计划读了高尔基的《童年·我的同学·在人间》、鲁迅的《呐喊》、谢婉莹的《冰心儿童文学全集》、刘洋的《绿野仙踪》、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卡洛尔的《爱丽斯漫游奇境记》等几本中外著名作家的作品。
这些书基本上都是我从各个书店中淘回来的。自己的积蓄不算太多,但又想买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开始的时候,只能硬着头皮攒钱去买那些昂贵的书籍,后来便有了经验,从那些被人遗忘的书堆中找到许多好的书籍。
其中有名著、有童话、有诗歌、有小说、有散文……无论中外,写的都是那么引人入胜,使我得到了许多课本上得不到的知识,也有了许多感想和心得,笔尖流露出一时的感受。 在我读过的这些书籍中,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便是鲁迅的《呐喊》了。
《呐喊》深刻地揭露了旧时封建社会的残忍,从中我也读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残忍景象。从《狂人日记》到《孔乙己》再到《啊Q正传》,从《风波》到《故乡》再到《社戏》,没有一篇不是在用犀利的笔锋与封建社会的欺压百姓的人们手中的尖刀、火枪做斗争,他犀利的笔锋令国民党反动派闻风丧胆,无论是他的文章还是他的爱国之心,都是那么地令人肃然起敬。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新社会,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温饱甚至小康,但是老一辈的精神不能丢啊。 在我认为,读书是人生中最好的娱乐、消遣的方式,它不但能给予人无穷无尽的知识,而且可以给予人无限的乐趣并且培养人为人处事的的能力。
在人们孤独的时候,读书变成了最大的乐趣。这时它既是人们丰富知识的工具,也是消遣的娱乐品,当人们在这时看它时,会感到快乐、轻松;而在人们处理事务的时候,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
从读书中获得的对自己有利的东西是无穷尽的,能力便是其中之一,多读一些好书,对自己是有利无害的,如果能够在实践的时候不是单纯的运用书本中的知识,而是在书中的知识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结合自己的实际,灵活运用,才是读好书的最高境界。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是高尔基爷爷的一句名言,也同样是对书籍赞美的一句名言。从这句话中便可以看出书在世界的地位是多么重要,它的价值有多么珍贵。
正如高尔基爷爷所说的,一本一本的书,就像一个一个。
5.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习心得
21世纪素养分为三大类: (1)学习与创新素养,包括: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 (2)数字化素养,包括: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与通信技术素养(ICT素养); (3)职业和生活技能,包括灵活性与适应能力、主动性与自我导向、社交与跨文化交流能力、高效的生产力、责任感、领导力等。
如何培养核心素养? 北京市去年开始做一项工作,由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研究中国首都的孩子到底应当具备什么样素养。我认为我们必须转变教育发展方式,这个教育发展方式既包括孩子学习的方式,也包括老师教育的方式,还包括管理的方式,这三个方式都可以发生变化,而且是同时变化。
我们在北京11个区县进行了调研。 下面给大家看一些比较典型的结果。
首先看孩子学习方式,特别是学习动机。 我们发现,孩子们最主要的学习动机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取得好成绩,其次是为了满足父母、为了老师,只有10%是满足自己的学习兴趣,这个比例非常低。
孩子总是处于被动的情况下会产生真正的兴趣吗?很难。没有浓厚的兴趣能产生诺贝尔奖吗?不可能。
任何一个科技诺贝尔奖都是基于浓厚兴趣产生的,没有兴趣就没有创造,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兴趣。 我们再看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我们看到,孩子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其次是老师提问题自己表达,第三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学习,而喜欢完全听老师讲课的所占比例平均不到10%。所以我觉得我们老师一定要改变教学方式。
所以想要让中国孩子富有创造力,我们必须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这样他将学会发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另一个调研结果是中国老师怎么给孩子布置作业。
我们发现预习和复习排第一位,第二是做练习题,第三是查阅资料,第四是阅读图书,这四个选项都是围绕书本,目的是为了把书本知识背得滚瓜烂熟,考试做得又快又好。而动手操作、专题研究、社会调查等重在培养能力的作业很少。
所以我们的作业结构必须发生变化。 我们再看看老师的需求。
需求量最大的是改进或扩展课堂教学技巧,第二是增加学生学习特点方面的认识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但是现在的国培项目不能满足这个要求,很多培训专家讲完课就走了,让老师学会教书、让老师深入了解孩子,必须在常态课堂当中反复磨,磨一两年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不是运动式培训能解决的。
很多老师说他们最主要的障碍是时间和精力不足,因为各级政府机构对学校干预太多,学校没有自由,这是很大的问题。所以政府职能必须转变,必须让老师们安安静静地教书,这是第一。
第二,中国的专家很多,中国现在研究教育的人有40多万,但他们对学校的了解真的很少。我做校长培训有20多年,跟校长接触很多,有的校长跟我讲,说褚老师您知道什么是专家吗?在我们校长眼中,专家就是鱼缸里面的金鱼,可以用于观赏,但是如果把金鱼拿出来放在河水里面,放在海水里面,它就不行了,因为不接地气。
专家不了解实际情况,一让他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他就现出原形。我觉得中国教育研究者必须深入学校进行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校发展提供切实服务。
我们再看教学方式的变化。老师在教研活动中都在研究什么?大多在研究教学过程,其次是研究教学教法,对孩子的研究很少。
在教研活动中,在目标分解教材教法分析方面,教研组长发挥作用最大,因为他们了解课标、了解知识体系,对教材非常熟悉,但是学情分析方面教研员就不行了,反而是普通老师最了解学生,为什么呢?因为教研人员已经脱离课堂,他很多年不教书,他的优势是知识优势、教材优势而不是了解学生的优势。在实际教研活动当中对学生情况分析很少,可能和我们教研活动当中话语权不一样有关系,教研活动中,普通老师没有发言机会,甚至自己不敢说。
所以,教研活动将来让普通老师多讲讲孩子的情况,我认为这是重要的突破。 我们再看最有效的教研交流形式,同学科同年级教研效果最好,为什么?因为教的是同一学科同一本书,第二是同学科跨年级,效果最不好的是跨学科同年级。
但这种教研交流形式我认为非常重要。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这个人本身不分学科,但是我们的学科教学深深割裂了,所以我认为教孩子不同学科的老师很有必要坐下来讨论讨论,该怎么样培养完整的人。
我们现在提出课程整合,课程整合两种方式一个是纵向整合,比如英语一年级到六年级,横向整合不同学科之间老师整合,这种整合越来越多,需要加强这种教学方式。 下面说一下管理怎么转变。
管实际包括三个方面,学校怎么管老师、管学生,这是学校内部抓的;第二怎么管学校,第三怎么管政府。现在学校对老师、对学生管得很严,政府对学校管得很死,但是没有人管政府。
过去为考而管,为考而教,为考而学,我认为将来要发生变化,应当学校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结果,主动发展是过程。我们首先看学校怎么管。
学校内部的管理关键在于抓住评价环节。 评价一个学生是不是好学生不能只看分数,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