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略的四大名著故事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
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
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
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
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
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
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三国演义》带来我国历史小说创作的热潮,它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我国已家喻户晓,妇而皆知。 《三国演义》的版本很多,主要有:明弘治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粗朴,内容平易;《三国志演义》,清毛宗岗增删评点本,约成书于康熙初年,该本在社会上流传最为广泛。
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重印出版。 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
全书120回,前80回是曹雪芹所作,后40回据说由高鹗续写。 雪芹1715?一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居士。
清代伟大小说家。祖籍一说是河北丰润,一说是辽宁辽阳。
清人入关后,入正白旗内务府籍。从他曾祖至他父亲,其家世袭江宁织造。
幼年时家势贵盛,气派显赫。后来其父因事获罪,产业被抄没,家道衰落。
曹氏全家从南方北迁,中年后住在北京西北郊,家境清贫,过着“举家食粥”的日子。曹雪芹多才多艺,能诗善画,嗜酒健谈,性格傲岸。
《红楼梦》写到80回时,因贫病交迫,加之爱子夭折,含恨而逝,使《红楼梦》成为未完稿的著作。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同时,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描绘,牵涉到封建社会政治法律、宗法、妇女、道德、婚姻等方面的问题,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态,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生动的人物形象。宝玉始终站在封建主义精神道德之外,他视仕途为禄蠹,以应酬文字为沽名钓誉之工具,视读圣贤为畏途,既具有浓厚的贵公子的纨裤习气,又具有反封建的叛逆性。
他尊重女性,尊重个性,追寻自由,是一位贵族家庭乃至封建制度的叛逆典型;黛玉是一位冰清玉洁、孤高自许、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她视爱情如同她的生命,但她的爱情却因不容于贵族家庭而被摧毁;宝钗是一位遵奉妇道、恪守妇规的封建淑女,她同样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红楼梦》突破了传统的取材和构思方式,将社会高度浓缩于家庭范围内作整体展现,贾府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缩影。
《红楼梦》写人的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描写的人物皆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具有多重性格,打破了以往小说写人类型化的特征,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有: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以精雕细刻的工夫,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注意人物的个性。
2.四大名著中的任何一个小故事
<三顾茅庐>: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
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南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草船借箭>: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
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
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诸葛亮在三天内会造出10万枝箭。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
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
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
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
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
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出战。
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
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
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
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
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
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
3.四大名著中的经典故事
《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
孙悟空向东海龙王借得定海之宝——如意金箍棒,又去地府强销生死簿。龙王,阎君去天庭告状,在太白金星的举荐下,玉皇大帝将孙悟空叫到天庭当弼马温。悟空在知道了弼马温是不入流的小官后,打下界去,愤而回归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托塔天王李靖奉命率领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却被悟空打败,撤回天庭。玉帝在太白金星的建议下,第二次招安孙悟空,封他为有名无实的齐天大圣,并让他去管理蟠桃园。没过多久,王母娘娘开蟠桃大会,让七仙女到蟠桃园摘取仙桃,孙悟空在得知蟠桃会没请自己后,盗桃偷丹,扰乱蟠桃会,酒醒后自知闯下大祸,再次逃下界。天庭第二次围剿花果山,孙悟空因被金刚镯打中头,被二郎神率领六圣擒拿。押上天庭,斩妖台各种刑法都无法伤到孙悟空分毫,于是太上老君将孙悟空带回兜率宫,放进八卦炉里炼丹,孙悟空因躲在巽位,反而炼出火眼金睛,四十九天后逃出八卦炉,大反天宫。后来,如来佛用五指山镇压了孙悟空,并告知其数百年后将有人来将他放出来。过了五百年,唐僧领命救孙悟空出五指山,于是孙悟空在观世音的点化下,跟随唐僧前往西天取经,一路斩妖除魔的故事。
《三国演义》火烧赤壁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攻打吴国,于是吴蜀联合抗曹.因为魏军不善水战,孔明、周瑜决定火攻.先是“凤雏”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魏军船只用铁索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再是周瑜假打黄盖,后者假装降魏;最后孔明推测出东风将至. 于是,黄盖带数十条船降魏,船里装满柴草.快到魏军时,黄盖点燃柴草,火借风势向魏军烧去.魏军本不熟水性,船又连在了一起,死伤无数.魏军大败,退回北方.
《水浒传》 智取生辰纲
杨志为保生辰纲顺利押送,一路急行,防范甚严,导致随行押送人员苦不堪言.在路经黄泥岗时路遇一批贩枣客人,后又有一人贩酒而来,贩枣客买一桶酒,在付钱时发生纠纷,又有人偷喝了另一桶是的半瓢,再有人偷喝未成被贩酒人擒住.杨志见属下口渴难耐就容许他们买下了剩下的酒 ,喝下后却发现药发作了.原来这是这群贩枣客就是晁盖、吴用等人假扮的,贩酒客则是白胜所扮.这条智取生辰纲的计策是吴用提出的,原先两桶酒皆为好酒,他们先喝一通引诱杨志等人.后来第一贩枣客人偷喝是为了让杨志不能动,第二人偷喝时则乘机在瓢中放了药,因偷喝未果所以药进入了剩下的酒中.所以杨志等人喝时就中了药倒地,尽失生辰纲.
《红楼梦》黛玉葬花
黛玉头夜敲怡红院的门找贾宝玉,晴雯误以为是丫头,便拒绝开门。黛玉错疑在宝玉身上,那一夜她枉自嗟叹着身世生宝玉的气。次日恰逢饯花之期,看见落花满地,便躲了众人来到昔日葬桃花的地方,更不由感花伤己,感叹“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凄伤身世,写出了那篇有名的《葬花词》,不觉已悲痛地倒在了葬花坡之上。宝玉听到后痛苦不堪,宝玉赶上去作了“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的沉痛倾诉,才化解了这一场误会。
4.把我国的四大名著中的每一个名著的10个故事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
《三国演义》:桃源结义,曹操险刀,温酒斩华雄,辕门射戟,过五关斩六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败走麦城,火烧连营,六出祁山,魏帝禅让,蜀吴被灭。
《西游记》:猴王出世学艺,大闹天宫,观音授宝众人取经,九九八十一难,众人圆满。
《红楼梦》:贾林相见,两小无猜,众女齐聚,贾家败落,林死贾痴,宝玉出家。
《水浒传》:太尉放走星宿,高俅发迹,林冲落草,智取生辰纲,火并王伦,宋江为囚与各兄弟相识,晁盖死卢俊义落草,梁山排位败官兵,梁山招安战辽灭三寇,一百零八将死散各自事。
5.四大名著的小故事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却说鲁肃领了周瑜言语,径来舟中相探孔明。
孔明接入小舟对坐。肃曰:“连 日措办军务,有失听教。”
孔明曰:“便是亮亦未与都督贺喜。”肃曰:“何喜?”孔 明曰:“公瑾使先生来探亮知也不知,便是这件事可贺喜耳。”
唬得鲁肃失色问曰: “先生何由知之?”孔明曰:“这条计只好弄蒋干。曹操虽被一时瞒过,必然便省 悟,只是不肯认错耳。
今蔡、张二人既死,江东无患矣,如何不贺喜?吾闻曹操换 毛、于禁为水军都督,则这两个手里,好歹送了水军性命。”鲁肃听了,开口不 得,把些言语支吾了半晌,别孔明而回。
孔明嘱曰:“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 先知此事。恐公瑾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
鲁肃应诺而去,回见周瑜,把上项 事只得实说了。瑜大惊曰:“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肃劝曰:“若杀孔明, 却被曹操笑也。”
瑜曰:“吾自有公道斩之,教他死而无怨。”肃曰:“何以公道斩 之?”瑜曰:“子敬休问,来日便见。”
次日,聚众将于帐下,教请孔明议事,孔明欣然而至。坐定,瑜问孔明曰:“即 日将与曹军交战。
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为 先。”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
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枝箭, 以为应敌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
孔明曰:“都督见委,自当效劳。敢问 十万枝箭,何时要用?”瑜曰:“十日之内,可完办否?”孔明曰:“操军即日将至, 若候十日,必误大事。”
瑜曰:“先生料几日可完办?”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 纳十万枝箭。”瑜曰:“军中无戏言。”
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 办,甘当重罚。”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置酒相待,曰:“待军事毕后, 自有酬劳。”
孔明曰:“今日已不及,来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 箭。”饮了数杯,辞去。
鲁肃曰:“此人莫非诈乎?”瑜曰:“他自送死,非我逼他。 今明白对众要了文书,他便两胁生翅,也飞不去。
我只吩咐军匠人等,教他故意迟 延,凡应用物件,都不与齐备。如此,必然误了日期。
那时定罪,有何理说?公今 可去探他虚实,却来回报。” 肃领命来见孔明。
孔明曰:“吾曾告子敬休对公瑾说,他必要害我。不想子敬 不肯为我隐讳,今日果然又弄出事来。
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箭?子敬只得救我!”肃 曰:“公自取其祸,我如何救得你?”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 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帐,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吾别有妙用,第三日包管 有十万枝箭。
只不可又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计败矣。”肃允诺,却不解其意。
回报周瑜,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只言孔明并不用箭竹、翎毛、胶漆等物,自有道 理。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覆我。”
却说鲁肃私自拨轻快船二十只,各船三十余人,并布幔、束草等物,尽皆齐备, 候孔明调用。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
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 密请鲁肃到船中。肃问曰:“公召我来何意?”孔明曰:“特请子敬同往取箭。”
肃 曰:“何处去取?”孔明曰:“子敬休问,前去便见。”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 径望北岸进发。
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
果然是好大雾!前人有篇《大雾垂江赋》曰: 大哉长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吴,北带九河。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 扬波。
至若龙伯、海若,江妃、水母,长鲸千丈, 天蜈九首,鬼怪异类,咸集而有。盖夫鬼神之所凭依,英雄之所战守也。
时也阴阳既乱,昧爽不分。讶长空之一色,忽大雾之四屯。
虽舆薪而莫睹, 唯金鼓之可闻。初若溟蒙,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
然后上接高 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
鲸鲵出水而腾波,蛟龙潜渊而吐气。又如梅 霖收溽,春阴酿寒,溟溟漠漠,浩浩漫漫。
东失柴桑之岸,南无夏口之山。战船千 艘,俱沉沦于岩壑;渔舟一叶,惊出没于波澜。
甚则穹昊无光,朝阳失色,返白昼 为昏黄,变丹山为水碧。虽大禹之智,不能测其浅深;离娄之明,焉能辨乎咫尺! 于是冯夷息浪,屏翳收功,鱼鳖遁迹,鸟兽潜踪。
隔断蓬莱之岛,暗围阊 阖之宫。恍惚奔腾,如骤雨之将至;纷纭杂沓,若寒云之欲同。
乃能中隐毒蛇,因 之而为瘴疠;内藏妖魅,凭之而为祸害。降疾厄于人间,起风尘于塞外。
小民遇之 夭伤,大人观之感慨。盖将返元气于洪荒,混天地为大块。
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 擂鼓呐喊。
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 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 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
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 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
比及号令到来,毛、于 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 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
6.四大名著的故事名10个
我就每本挑几个比较有名的给你吧
水浒传:1.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3.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4.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5.虔婆醉打唐牛儿,宋江(怒杀阎婆惜)
6.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7.张都监(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8.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
9.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10.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注:括号里为人们常说的短名字
西游记:1.大闹天宫
2.三打白骨精
3.真假美猴王
4三借芭蕉扇
5.车迟国斗法
红楼梦:1.黛玉葬花
2.刘姥姥进大观园
3.宝钗扑蝶
4.元妃省亲
5.晴雯补裘
三国演义:1.桃园三结义
2.三顾茅庐
3.三英战吕布
4.七擒七纵
5.六出祁山
6.煮酒论英雄
7.四大名著里的故事请简要地写下来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四大名著之【水浒传】
施耐庵(1296年1370年)中国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出生于江苏一代,兴化白驹场人。关于他的生平资料正确性有所争议,也有查无此人之说。主要是水浒传一书作者素有争议,有一考为该书根本非施耐庵所写,而是罗贯中所写。在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水浒传》中,将作者写做施耐庵和罗贯中。
四大名著之【西游记】
吴承恩(约1504年约1582年)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将近80岁。
四大名著之【红楼梦】
在20世纪初,「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这个问题曾经引起中国学界的争论,这个争论至今仍然存在。大致上可分为二说:一、红楼梦是由曹雪芹所撰写的;二、红楼梦的作者另有其人。
至於红楼梦本身则在第一章中说:这个故事真正作者已不可考,是由曹雪芹传抄、批阅及增删数次而成。一般而言,认为曹雪芹是本书作者是比较主流的看法。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祖先原为汉人,后入旗籍,为正白旗。中国清代著名作家。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高鹗(约1738年 约1815年),满族人,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祖籍辽宁铁岭,著有《红楼梦》后40回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