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昭传的重点字词句


《与朱元思书》的重点字词的翻译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课文注释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本文为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旅所见的信。

一作《与朱元思书》。吴均(469—520),字叔庠。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其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

书:信函 (2)俱:全,都。 (3)净:消散,散尽。

(4)共色:同样的颜色。共,相同。

(5)从流飘荡:(小船)随着江流漂浮荡漾。从,顺,随。

(6) 任意东西: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东西:名词活用作动词。

(7)自富阳至桐庐: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杭州境内,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阳的西南中游。(注: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

原文可能是作者笔误。)至:到。

许:表约数。 (8)独绝:独一无二。

独:独特。 绝:到了极点。

(9)皆:全,都。 (10)缥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

青白色。 (11)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2)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这里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13)急湍:湍急的水流。

(14)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5)若:好像。

(16)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马。 (17)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

(18)负势竞上:凭借(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

竞:争着。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19)轩邈(miǎo):比高远。轩,高。

邈,远。这里作动词用。

(20)直指:笔直地向上。指:向。

(21)千百成峰:形成无数的山峰。 (22)激:冲击。

(23)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4)好鸟相鸣:好,美丽的;相鸣,互相和鸣。 (25)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26)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

转,通“啭”,鸟婉转地叫。 (27)无绝:就是“不绝”。

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28)鸢(yuān)飞戾(lì)天:意思是鸢飞到天上。

这里比喻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鸢,古书上说是鸱(chī)一类的鸟。

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形状与鹰略同。戾,至。

(29)望峰息心: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30)经纶世务者:处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

(31)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返”,返回。

窥:看 。 (32)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

柯,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33)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昼:白天。

犹:好像。 (34)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

疏条:稀疏的小枝。交:相互。

(35)日:太阳,阳光。 见:看见编辑本段|回到顶部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桐庐到富阳(可能是作者笔误,桐庐在上游,富阳在下游)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与朱元思书》的重点字词的翻译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课文注释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本文为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旅所见的信。

一作《与朱元思书》。吴均(469—520),字叔庠。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其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

书:信函 (2)俱:全,都。 (3)净:消散,散尽。

(4)共色:同样的颜色。共,相同。

(5)从流飘荡:(小船)随着江流漂浮荡漾。从,顺,随。

(6) 任意东西: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东西:名词活用作动词。

(7)自富阳至桐庐: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杭州境内,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阳的西南中游。(注: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

原文可能是作者笔误。)至:到。

许:表约数。 (8)独绝:独一无二。

独:独特。 绝:到了极点。

(9)皆:全,都。 (10)缥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

青白色。 (11)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2)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这里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13)急湍:湍急的水流。

(14)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5)若:好像。

(16)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马。 (17)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

(18)负势竞上:凭借(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

竞:争着。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19)轩邈(miǎo):比高远。轩,高。

邈,远。这里作动词用。

(20)直指:笔直地向上。指:向。

(21)千百成峰:形成无数的山峰。 (22)激:冲击。

(23)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4)好鸟相鸣:好,美丽的;相鸣,互相和鸣。 (25)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26)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

转,通“啭”,鸟婉转地叫。 (27)无绝:就是“不绝”。

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28)鸢(yuān)飞戾(lì)天:意思是鸢飞到天上。

这里比喻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鸢,古书上说是鸱(chī)一类的鸟。

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形状与鹰略同。戾,至。

(29)望峰息心: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30)经纶世务者:处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

(31)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返”,返回。

窥:看 。 (32)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

柯,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33)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昼:白天。

犹:好像。 (34)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

疏条:稀疏的小枝。交:相互。

(35)日:太阳,阳光。 见:看见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桐庐到富阳(可能是作者笔误,桐庐在上游,富阳在下游)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左忠毅公逸事重点字词解释

①厂狱——这里指东厂监狱。明成祖为镇压人民和官员中的反对派,于永乐十八年(1420)在京师东安门北设东厂(原址即今北京市东城东厂胡同),由宦官掌管,从事特务活动,有事可直接报告皇帝,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又在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也从事特务活动,后因遭到反对、被迫撤销。

②被炮(p2o)烙——遭受炮烙的刑罚。

③更敝衣,草履——“敝衣”后的逗号可取消或改为顿号。

④“为除不洁者”的“为”——通“伪”饰也。

⑤筋骨尽脱——筋骨与肉分离

送东阳马生序的重点字系咩呀

嗜:特别爱好

无从:没有办法。

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致:得到。

假借:同意复词。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走:跑。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以是:因此

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以二十。这里即指二十岁。

患:担心,忧虑。

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尝:曾经。

趋:奔向。

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叩问:求教。叩,请教。

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又作德高望重。

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辞色:言语和脸色。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叱咄:训斥,呵责。

至:周到。

复:这里指辩解。

俟:等待。

负箧(qiè)曳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穷冬:隆冬。

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支:通“肢”四肢的意思

媵(yìng)人:服侍的人

汤:热水。

沃灌:浇灌。灌,通“盥”,盥洗。

衾:(qīn)被子。

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缊(yù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

口体之奉:指衣食的享 用.

于令仪赠盗的译文原文,重要字词解释和主人公品质

原文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1),长厚不忤物(2),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室(3),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4)。令仪曰:“汝素寡过(5),何苦而为盗耶(6)?”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11)以衣食(7)。”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12)去(8)。”盗大感愧,卒(13)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之(9),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10)。

注释

(1)市井人:做生意的人,市井:做买卖。

(2)长(zhǎng)厚:宽厚,年长而又厚道。

(3)盗:贼

(4)乃:原来。

(5)素:向来。

(6)邪:同“耶”。

(7)十千:指十贯铜钱。

(8)去:离开,使去:拿走。

(9)延:聘请。掖:教育。

(10)令族:有声望的家族。

(11) 足:足够。

(12)使:让。

(13)卒:最后,最终。

(14)物:人。

(15)既:已经。

(16)忤(wǔ):触犯。

(17)寡悔:很少有懊悔,意为很少做错事。即为人谨慎小心。

(18)诘:诘问

译文

于令仪,是个商人,他为人忠厚不得罪人,晚年时的家道非常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是邻居的小孩[1]。 于令仪问他说:“你一向很少做错事,有什么苦衷要做贼呢?”小偷回答说:“为贫困所迫罢了。”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麽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贯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于令仪依照他的要求给了他。小偷已经离开,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大为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带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你会被人追问的,留下钱财,到了明天再拿走。”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善良的人。邻居乡里都称令仪是好人。令仪选择子侄中的优秀者,办了学校,请有名望的教书先生来执教。儿子及侄子于杰效,陆续考中了进士,成为曹州南面一带的望族。

于令仪宽厚善良,有一颗原谅的心,能够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诲周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