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同里的诗句
1,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作者;韦庄
2,伊予同里。自来交契。各贪浮名浮利。总悟无常,物物般般捐弃。予先别离宁海,又继而、贤来关里。愿同志,更同心同德,同搜玄理。慎勿攀援爱念,便宁心宁意,全神养气。尘世之中,不染不著为最。殷勤完全功行,常清静、有些消息。神光灿,泼焰焰焰地,是你真底《满庭芳·伊予同里》年代: 元 作者: 马钰
3,仲月当南吕,晨装拜古林。逢君在东观,不得话离襟。策马缘云路,开缄扣玉音。还期才浃日,里社酒同斟。《拜昭陵出城,与张秘监阁老同里,临行别承在》年代: 唐 作者: 权德舆
4,云阶连月地。记旧游、身在温柔乡里。花阴透窗绮。罗衾拥残梦,流莺惊起。银瓶水沸。待梳妆、屏风共倚。看情眉恨眼,宿粉剩香,乱愁无际。长记。多情消减,宋玉连墙,茂陵同里。离怀似水。天涯路,叹愁悴。想鸳机织锦,鸾台窥镜,秦丝幽怨未已。好归去、共把琴书,倚娇扶醉。《瑞鹤仙·云阶连月地》年代: 宋 作者: 郭世模
5,伊予同里。自来交契。各贪浮名浮利。总悟无常,物物般般捐弃。予先别离宁海,又继而、贤来关里。愿同志,更同心同德,同搜玄理。慎勿攀援爱念,便宁心宁意,全神养气。尘世之中,不染不著为最。殷勤完全功行,常清静、有些消息。神光灿,泼焰焰焰地,是你真底。《满庭芳·伊予同里》年代: 元 作者: 马钰
2.有哪些描写“同里”的诗句
1.《拜昭陵出城与张秘监阁老同里临行别…归寻辱清辞辄酬之》
唐代:权德舆
仲月当南吕,晨装拜谷林。逢君在东观,不得话离襟。
策马缘云路,开缄扣玉音。还期才浃日,里社酒同斟。
2.《夏日同里杨华州中丞》
唐代:武元衡
三伏草木变,九城车马烦。碧霄回骑射,丹洞入桃源。
台殿云浮栋,緌缨鹤在轩。莫将真破妄,聊用静持喧。
石甃古苔冷,水筠凉簟翻。黄公垆下叹,旌旆国东门。
3.《奉酬礼部阁老转韵离合见赠(时为秘书监)》
唐代:张荐
移居既同里,多幸陪君子。弘雅重当朝,弓旌早见招。
植根琼林圃,直夜金闺步。劝深子玉铭,力竞相如赋。
间阔向春闱,日复想光仪。格言信难继,木石强为词。
4.《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唐代:柳宗元
故友仍同里,常僚每合堂。渊龙过许劭,冰鲤吊王祥。
玉漏天门静,铜驼御路荒。涧瀍秋潋滟,嵩少暮微茫。
遵渚徒云乐,冲天自不遑。降神终入辅,种德会明扬。
独弃伧人国,难窥夫子墙。通家殊孔李,旧好即潘杨。
世议排张挚,时情弃仲翔。不言缧绁枉,徒恨纆徽长。
贾赋愁单阏,邹书怯大梁。炯心那自是,昭世懒佯狂。
5.《喜迁莺》
宋代:王千秋
春前腊尾。问谁会开解,幽人心里。映竹精神,凌风标致,姑射昔闻今是。试妆竞看吹面,寄驿胜传缄纸。迥潇洒,更香来林表,枝横溪底。
谁为。停征骑。评蕙品兰,俱恐非同里。天意深怜,花神偏巧,持为翦冰裁水。拟唤绿衣来舞,只许苍官相倚。醉眠稳,尽参横月落,留连行李。
3.描写同里的诗句
1,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作者;韦庄2,伊予同里。
自来交契。各贪浮名浮利。
总悟无常,物物般般捐弃。予先别离宁海,又继而、贤来关里。
愿同志,更同心同德,同搜玄理。慎勿攀援爱念,便宁心宁意,全神养气。
尘世之中,不染不著为最。殷勤完全功行,常清静、有些消息。
神光灿,泼焰焰焰地,是你真底《满庭芳·伊予同里》年代: 元 作者: 马钰3,仲月当南吕,晨装拜古林。逢君在东观,不得话离襟。
策马缘云路,开缄扣玉音。还期才浃日,里社酒同斟。
《拜昭陵出城,与张秘监阁老同里,临行别承在》年代: 唐 作者: 权德舆4,云阶连月地。记旧游、身在温柔乡里。
花阴透窗绮。罗衾拥残梦,流莺惊起。
银瓶水沸。待梳妆、屏风共倚。
看情眉恨眼,宿粉剩香,乱愁无际。长记。
多情消减,宋玉连墙,茂陵同里。离怀似水。
天涯路,叹愁悴。想鸳机织锦,鸾台窥镜,秦丝幽怨未已。
好归去、共把琴书,倚娇扶醉。《瑞鹤仙·云阶连月地》年代: 宋 作者: 郭世模5,伊予同里。
自来交契。各贪浮名浮利。
总悟无常,物物般般捐弃。予先别离宁海,又继而、贤来关里。
愿同志,更同心同德,同搜玄理。慎勿攀援爱念,便宁心宁意,全神养气。
尘世之中,不染不著为最。殷勤完全功行,常清静、有些消息。
神光灿,泼焰焰焰地,是你真底。《满庭芳·伊予同里》年代: 元 作者: 马钰。
4.有哪些描写“同里”的诗句
1.《拜昭陵出城与张秘监阁老同里临行别…归寻辱清辞辄酬之》 唐代:权德舆 仲月当南吕,晨装拜谷林。
逢君在东观,不得话离襟。 策马缘云路,开缄扣玉音。
还期才浃日,里社酒同斟。 2.《夏日同里杨华州中丞》 唐代:武元衡 三伏草木变,九城车马烦。
碧霄回骑射,丹洞入桃源。 台殿云浮栋,緌缨鹤在轩。
莫将真破妄,聊用静持喧。 石甃古苔冷,水筠凉簟翻。
黄公垆下叹,旌旆国东门。 3.《奉酬礼部阁老转韵离合见赠(时为秘书监)》 唐代:张荐 移居既同里,多幸陪君子。
弘雅重当朝,弓旌早见招。 植根琼林圃,直夜金闺步。
劝深子玉铭,力竞相如赋。 间阔向春闱,日复想光仪。
格言信难继,木石强为词。 4.《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唐代:柳宗元 故友仍同里,常僚每合堂。
渊龙过许劭,冰鲤吊王祥。 玉漏天门静,铜驼御路荒。
涧瀍秋潋滟,嵩少暮微茫。 遵渚徒云乐,冲天自不遑。
降神终入辅,种德会明扬。 独弃伧人国,难窥夫子墙。
通家殊孔李,旧好即潘杨。 世议排张挚,时情弃仲翔。
不言缧绁枉,徒恨纆徽长。 贾赋愁单阏,邹书怯大梁。
炯心那自是,昭世懒佯狂。 5.《喜迁莺》 宋代:王千秋 春前腊尾。
问谁会开解,幽人心里。映竹精神,凌风标致,姑射昔闻今是。
试妆竞看吹面,寄驿胜传缄纸。迥潇洒,更香来林表,枝横溪底。
谁为。停征骑。
评蕙品兰,俱恐非同里。天意深怜,花神偏巧,持为翦冰裁水。
拟唤绿衣来舞,只许苍官相倚。醉眠稳,尽参横月落,留连行李。
5.有一篇描写同里的文章
退思园的玲珑雅致,三桥二堂的遗骨风韵,罗星听雨的浪漫情致……而同里最具灵气和叫人念念不忘的就是那一湾水了。
水是同里的灵魂,水是同里的依赖,水是同里的骄傲,水是同里千年的承载。水的律动,水的轻灵,造就了同里整体的美。
不知从哪里淌来的水,也不知它流到哪里去,碧绿的河水交织成纵横交错的密网。同里镇内河港交叉,水天相连,水村隐现。
水将同里分割,一个只有三、四平方公里的小镇被分割成七个圩,水同时又是串联这七个圩的纽带。悠悠绿水,水活水清。
市镇布局一切环绕水做文章,因水成街,因水成路,因水成市,因水成园,巧妙而自然地把水、路、桥、民居、园林等融为一体,“家家临水,户户通舟”,沿岸“屋宇丛密,街巷逶迤”。镇里的民宅大都靠着水,粉墙黛瓦,错落有致,河街并行,逶迤曲折,出门见河,夜眠枕河,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同里镇区市河总长5.14公里,水面9.37公顷,为镇区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以上,平均每个市民占有13.9平方米;石驳岸总长6.04公里,临水民居 5.46万平方米,占民居总建筑面积的36.9%。纵横相连阡陌交错的河道水汊,曲折幽深精致典雅的小弄院落,千姿百态大小不一的石桥河埠,构筑了“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柳桥通水市,河港入湖田”典型江南水乡古镇的景致。
水是同里的命脉,是古镇发迹之所在。镇上不少深宅大院,如耕乐园、嘉荫堂、崇本堂等,均依水而筑,琴韵书声融入潺潺水声绕淌于门前屋后,春风月夜,绿意红情。
历史上同里的园林构筑都与水连在一起,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宋代诗人叶茵构筑别业,称“水竹墅别业”,园有十景,如“曲水流觞”、“竹风水月”、“峭壁寒潭”等,都是与水相联的水上景观。
元代,同里的“水花园”为叶振宗所居,地广数里,在同里湖畔。明代同里有“湖林别业”,为任秀之园第,地处庞山湖畔。
清代有世界文化遗产、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著名贴水名园“退思园”,在姑苏众多的古典园林中也是独具一格的。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指出:任氏退思园于江南园林中独辟蹊径,具贴水园之特例,山、亭、馆、廊、轩、榭等皆紧贴水面,园如出水上。
陈从周教授还高度评价了同里的水:“同里以水名,无水无同里”。明定同里“前八景”中,不少景观也以水为背景,以水定景,如“九里晴澜”、“莲浦香风”、“水村渔笛”。
“后四景”中“罗星听雨”景观,更是以水景为特色,被誉为“蓬莱仙境”。同里人喜欢水,同里人离不开水,同里人折服于水。
同里是水做的,才会有女人的种种神韵。因为有水,同里人喝茶的习惯也比其他古镇浓。
抗战前同里有茶楼 20余家,为取水方便一般都建在沿河,河水经矾沉淀后既可沏茶。如今的同里,河边全是有蓝布台面的桌和藤椅,不时地可以看到喝茶聊天的游客。
如果是淡季,则有客栈的主人自已泡了一壶茶,坐在河边,把了一本书看,手边的栏杆上是几盆长势正好的兰花。水里的鱼虾才是小河真正的主人。
夏日的晌午,树荫底下的河桥弯里,一群调皮的小鱼儿,排着队,倏然一过,水面微微地晃了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刚误以为自己目眩或是走神,却又游了回来,仿佛是爱惹事生非的顽童。
眼疾手快的少年终能逮到一两尾落伍者,那便他们最好的玩物了。大鱼则在河中央游,悠哉游哉,一副奈何不了它的得意样,于是少年们只有吮指干瞪眼的份儿了。
同里是名符其实的江南鱼米之乡。由于同有荡河港众多,这里有取之不尽的各种各样的水产品。
盛产鱼、虾,较为珍贵的有太湖银鱼、白鱼、鳜鱼、鳗鱼、鳝、鳖、鲈鳢等,还有青鱼、草鱼、鳙鱼、鲢鱼、鳊鱼、鲤鱼、鲫鱼等。小虾平日里是照不到面的,唯有天热水泛时,那些小虾像走累了的旅人,随意地贴在河驳岸边,一动不动了,于是大人小孩碗的碗,锅的锅,沿着驳岸一捞就是一大把。
这一切得赶,因为这些乏了的旅人休息好了又会即刻消失的,一只也没有,仿佛有集合号的。如此的乐趣在每一个同里人都可以娓娓道来。
除鱼虾、蚌类等水产品外,同里水生植物品类齐全,主要有茭白、芹菜、莼菜、芡实、菱、藕、荸荠、芋艿、慈菇等,有的可上餐桌,有为时令补品,有的是应时果品,其中芡实(俗称鸡头肉)被称为“水中人参”,为同里土特产中佼佼者。说到水不能不说桥,水多必然会桥多。
同里的桥是进出小镇的门户和纽带,建造得都比较考究。如果说水是婀娜多姿的女人,那么桥则是讨好水的汉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博取水女人的心。
或以优美的弧度体现男人的体恤和温柔;或以石板棱角分明的堆砌成平桥来展现男人的刚毅和粗旷;或以年代的久远取胜或以内涵深邃而见长,以一个个好听的名字来撷取水女人的芳心,或简约、或内敛、或睿智、或祥和,如“小川”、“东溪”、“富观”、“思本”、“普安”、“泰来”、“升平”、“得春”、而“长庆、吉利、太平”则是众所周知的三桥,每个名字都独具匠心,苦煞了这些男人似的桥、桥似的男人。除了造型不同的各种古桥吸引着游人,同里还有各式各样的河桥让前来古镇的人大开眼界。
所谓河桥,北方人称之为水码头,南方人叫它河埠头、河桥头。万籁寂静,支耳。
6.形容古镇的诗句
1、【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忆江南·江南好】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送人游吴】唐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水港 一作:水巷)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4、【龙门镇】唐 杜甫
细泉兼轻冰,沮洳栈道湿。不辞辛苦行,迫此短景急。
石门雪云隘,古镇峰峦集。旌竿暮惨澹,风水白刃涩。
胡马屯成皋,防虞此何及。嗟尔远戍人,山寒夜中泣。
5、【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唐 高适
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
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登顿驱征骑,栖迟愧宝刀。远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劳。
绝坂水连下,群峰云共高。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
7.古镇同里的介绍
水乡古镇同里,位于太湖之滨。乃江南六个著名水乡古镇之一。“五湖环境于外,一镇包涵于中。镇中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同里旧称“富土”。宋代时,改称“同里”, 沿用至今。
镇区被同里、九里、叶泽、南星、庞山五湖所环抱,又被“川”字形的十五条网状河流将镇区分割成七个岛。古镇区的街道均沿河而筑,四十多座建造于各个朝代、风格各异的石桥,将其连成一体。在同里最为出名的是“一园、两堂、三桥”,都是古色古香的造型。一园是江南名园退思园,此园在不大的面积里精巧安排,使得小小的园林给人一种移步换景千变万化的感觉。两堂指的是崇本堂、嘉荫堂。三桥指的是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
同里古镇的退思园是晚清私家园林建筑的经典。园主任兰生,字畹香,号南云,曾任安徽凤颍六泗兵备道,于清光绪十一年革职回乡。请本镇画家袁龙设计此园,园名“退思”二字取“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袁龙,字东篱,诗文书画皆通。他根据江南水乡特点,因地制宜,精巧构思,历时两年(公元18851887年)建成此园。退思园虽小,却集中了江南古典山水宅园的山、池、建 筑、藤木、花草,而 且春夏秋冬、琴棋书画各景俱全。布局隽巧适度,景色宜人,充满诗情画意。不失为园林建筑史上的杰作。正是:莫道园林小,佳景知多少。
退思园的主体建筑宅第分东西两侧,西侧建有轿厅、茶厅、正厅三进,为婚丧嫁聚及迎送宾客之用。东侧内宅,建有南北两幢各五楼五底的“畹香楼”,楼与楼之间由东西双重廊与之贯通,俗称“走马楼”,为江南之冠。园景部分亦分东西两侧,西庭东园。庭系园之序,中置旱船,坐春望月楼,岁寒居。园以水为中心,具贴水园之特亭、例,山、堂、廊、轩、榭、舫皆紧贴水面,园如出水上,可谓独秀江南,在建筑美学上也堪称一绝。北岸的退思草堂为全园主景,站在堂前平台上环顾四周,琴房,三曲桥,眠云亭、菰雨生凉轩、天桥、辛台、九曲回廊、闹红一舸舫、水香榭、览胜阁以及假山、峰石、花木围成一个旷远舒展,彼此对应的开阔景区,构成一幅浓重的水墨山水画长卷。而每一建筑既可独立成景,又能互为对景,彼此呼应。其中坐春望月楼、菰雨生晾轩、桂花厅、岁寒居、点出春、夏、秋、冬四季景致,琴房、眠云亭、辛台、览胜阁塑造出了琴、棋、书、画四艺景观。
同里镇距苏州城南25公里,同里湖、叶泽湖、南星湖、庞山湖、九里湖四面环抱,镇上有川字形河流,沿岸建筑因水而成,屋宇丛密,街巷逶迤,家家户户有河桥、埠头。今存明清宅园三十八处、寺观祠宇四十七处,士绅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数百处,其中以退思园最为著名,今已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退思园是最具晚清建筑风格的江南名园,由园主同里人任兰生始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占地九亩八分。此园由同里人袁龙设计,他根据江南水乡特点,因地制宜,布局为横向,西为宅,中为庭,东为园。自西向东,建筑体量由重而轻,由密而疏。园则小巧精致,清雅宜人,花木泉石点缀四时景色,给人清澈、幽清、明朗之感。构园以池为中心,四周散置亭台楼阁、廊肪桥树、厅堂房轩,都近水而筑,仿佛浮于水上,故有“贴水园”之称。
嘉荫堂在竹行街万尤家弄口,旧称柳宅,前后四进,占地一四分。主厅嘉荫堂,处处雕刻,精妙绝伦。内宅衍庆楼前有青水砖雕门楼,天井石板上有浮雕“五福捧寿”。楼西北临水筑水秀阁,小巧精致,人居阁中,可听风声、水声和橹声。与嘉荫堂仅一河之隔的是祟本堂,建于清末民初。前后五进,布局紧凑,尤以雕梁画栋著名,有木雕一百余件,其中门窗隔扇上的《西厢记》、《红楼梦》令人称绝。厅楼之间有风火墙相隔,楼廊左右设蟹眼天井,备泻水防火之用。宅东有暗长陪弄,出入一进进院落,弄壁有灯塞,放置油灯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