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家风的古诗句
孟子:养身莫善于寡欲。
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德惟贤,能服于人。
李世民: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颜之推: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亲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范仲淹: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尊亲;礼仪勿疏狂,逊让敦慕邻。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保五毂恩;做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奉主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
苏洵:入则孝顺父母,出则和睦乡邻。长上有问必答,在座定要抬身。不可虚言戏谑,不可斜侧骄矜。莫呼长上表号,开口就要尊称。饮食先让长者,行路当随后行。
纪晓岚: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林则徐:不孝父母,敬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存心不正,风水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做事乖张,聪明无益;时运不济,妄救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淫恶肆意,阴陟无益。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2.关于家训家风家规的古诗句或者对联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梁书·周舍徐勉传》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元·无名氏《渔樵记》
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陶行知《怎样选书》
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有财无义,惟家之殃。《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宋·林逋《省心录》
3.关于好家风的古诗
一、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诗经•小雅•小宛》品读【原 文】宛彼鸣鸠,翰飞戾天。
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
各敬尔仪,天命不又。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教诲尔子,式谷似之。
题彼脊令,载飞载鸣。我日斯迈,而月斯征。
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交交桑扈,率场啄粟。
哀我填寡,宜岸宜狱。握粟出卜,自何能谷?温温恭人,如集于木。
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今 译】斑鸠鸟儿小又短,高高飞起上云天。
我的心里多忧伤,相信从前老祖先。通宵达旦睡不着,怀念父母在世情。
凡是聪明睿智人,喝酒温和不昏乱。那些无知糊涂蛋,一旦酒醉更自满。
各人威仪须谨慎,天命一去不复返。田野大豆生长茂,平民采来作菜肴。
螟蛉蛾儿有幼子,细腰蜂儿背回巢。好好教育下一代,继承祖德莫忘了。
瞧那鸟儿叫脊令,一边飞来一边鸣。我今日日向前进,你也月月忙远行。
早起晚睡多努力,不要有辱你父母。飞来飞去桑扈鸟,沿着场圃啄粟米。
可怜我们穷苦人,要吃官司坐牢里。抓把粟米去问卦,哪里能够得吉利?人们恭谨又温良,好比住在高树上。
惴惴不安多小心,好像走近深谷旁,战战兢兢须提防,就像踩在薄冰上!二、孝无终始,不离其身——(西晋)傅咸《孝经诗二章》品读【原 文】立身行道,始于事亲。上下无怨,不恶于人。
孝无终始,不离其身。三者备矣,以临其民。
以孝事君,不离令名。进思尽忠,义则不争。
匡救其恶,灾害不生。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今 译】人在世上要遵循天道,而孝道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的。(先王以德治国)人们无论尊贵还是卑贱,都没有怨恨不满。
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孝道是无始无终的,能够保持富有和尊贵。
服饰、言语、行为这三方面都合乎礼法道德。先王以规矩法度来治理国家,管理民众。
有孝行的人侍奉国君必能忠诚,不会失去自己美好的名声。要竭进忠心,对合义之事,就不要谏诤。
对过失行为要加以匡正补救,就不发生各种天灾。对父母兄长孝敬顺从到了极致,就可以通达于神明。
三、义方既训,家道颖颖——(西晋)潘岳《家风诗》品读【原 文】绾发绾发。发亦鬓止。
日祗日祗。敬亦慎止。
靡专靡有。受之父母。
鸣鹤匪和。析薪弗荷。
隐忧孔疚。我堂靡构。
义方既训。家道颖颖。
岂敢荒宁。一日三省。
【今 译】把乌黑的头发卷起来,进入成年人行列。要学习各种技能,继承优良家风,为人要恭敬谨慎。
就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家族美德要发扬光大。鹤在北山呜叫,鹤的孩子也附和着呜叫,不能继承发扬家风,感到很痛苦,无法排解。
家族的家庭风既定,家规严谨。我必须一日三省,随时随地检点自己,岂敢荒废。
四、明者处事,莫尚於中——(西汉)东方朔《戒 子 诗》品读【原 文】明者处世,莫尚于中。优哉游哉,于道相从。
首阳为拙,柳下为工。饱食安步,以仕代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才尽身危,好名得华。
有群累生,孤贵失和。遗余不匮,自尽无多。
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藏,与物变化。
随时之宜,无有常家。【今 译】明智人的处世态度,没有比合乎中道更为可贵的了。
从容自在自然合于中道。所以,像伯夷、叔齐这样的君子虽然清高,却显得固执,拙於处世;而柳下惠正直敬事,不论治世乱世都不改常态,是最高明巧妙的人。
衣食饱足,安然自得,以做官治事代替隐退耕作。身在朝廷而恬淡谦退,过隐者般悠然的生活,虽不迎合时势,却也不会遭到祸害。
道理何在呢?锋芒毕露,会有危险;有好名声,便能得到华彩。得到众望的,忙碌一生;自命清高的失去人和。
凡事留有余地的,不会匮乏;凡事穷尽的立见衰竭。因此圣人处世的道理,行、藏、动、静因时制宜,有时华彩四射,神明奥妙;有时缄默蛰伏,莫测高深。
他能随着万物、时机的变化,用最合宜的处世之道,而不是固定不变,也绝不会拘泥不通。
4.有关家风古诗词
宋 释正觉 偈颂二百零五首
孤筇长作水云游,底事而今嗾下休.
一点破幽明历历,十分合体冷湫湫.
暗中须透金针穴,转处还藏玉线头.
劫外家风兹日辨,渠侬真与我侬俦.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
清·王豫《蕉窗日记》
治家以和平两字为主.清·钱泳《履园丛话·治家》
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
鲁迅《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父亲》
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
明·徐渭《杀狗记》
富贵子弟无成者,失于姑息也;
贫贱子弟易成者,习于严束也.
清·陈荩《修匿余编》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宋·王应麟《三字经》
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5.家风家训古诗词
李世民: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颜之推: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亲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范仲淹: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尊亲;礼仪勿疏狂,逊让敦慕邻。
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保五毂恩;做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
处世行八德,修身奉主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苏洵:入则孝顺父母,出则和睦乡邻。
长上有问必答,在座定要抬身。不可虚言戏谑,不可斜侧骄矜。
莫呼长上表号,开口就要尊称。饮食先让长者,行路当随后行。
纪晓岚: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