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仙人洞的介绍
仙人洞,位于庐山天池山西麓。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慢慢形成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岩。这里的飞岩可栖身,清泉可以洗心,俯视山外,白云茫茫,江流苍苍,颇有远离尘世的感觉。这里不仅是历来最为游人所喜爱的胜景,而且是道教的福地洞天。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此洞中修炼,直至成仙。后人为奉祠吕洞宾,将佛手岩更名为仙人洞。
2. 庐山仙人洞的介绍
《庐山仙人洞》是已故**夫人江青拍摄于1961年的摄影作品,为**期间制作的用于发稿使用的大尺幅样片,并作为封二作品收录于《新摄影》(1968年)第一期中。年10月31日出现在北京华辰今秋拍卖的图录上。这幅照片摄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庐山会议期间,深得**赞赏并为之赋诗一首。1年11月16日下午,江青摄影作品《庐山仙人洞》以10000元起拍,终以34万元落槌,远远超出原先的预估价。
3. 仙人洞的长白山仙人洞景区介绍
长白山仙人洞是集长白山、仙人洞、仙人桥、仙人河、仙人路、仙人峰“一山五仙”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仙人洞曲折幽深,神秘莫测。洞口处,古人所题“天然仙境”,刻有《金刚经》上的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洞外建有一群古建筑庙宇,有“长白山如来寺”,“关帝庙”,“娘娘庙”,“钟鼓楼”等等。这里是天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风景名胜。
仙人洞原名叫“文华洞”,大约形成于六亿年前,属于窝卷灰岩,是由海象沉积、酸水冲刷后形成的卷灰岩溶洞,洞内错落高低,奇特险峻,洞中连洞,上下相连。洞中大厅可容纳百余人。洞中岩石色彩斑斓,千姿百态,如怪蟒翻身,如猛虎下山,似彩云流彩,似翡翠琥珀。洞中曾出土大量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刀和陶器,仙人洞外建有关帝庙和雷音寺。仙人洞游集考古、惊险、猎奇于一体而著称。
千百年来,人们传说仙人洞颇有灵气,纷纷上香祈祷,使这里香烟缭绕,信徒不断。又对仙人洞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同时也生出一些悬念,成为仙人洞之谜。
谜一是仙人洞到底有多长有多深?传说可通到长白山,长达上百里,最上端在长白山梯云蜂下的梯子河里。当年在仙人洞“关帝庙”当住持的王道长,字理存,六岁在山东莒县出家,来“关帝庙”多年,“**”时洞封庙毁,隐居深山,在长白山深山里的江边架了一个窝棚,独自一人苦心修行,一住便是二十多年,如今已是八十多高龄。据王理存回忆,当年他独身入洞探秘,在洞里连走带爬地探索了七天,里面洞连洞,大洞套小洞,宽的地方可以站立行走,窄的地方便得爬行。由于所带的干粮吃光了才返回来,临回来时在沿途都做了记号。
死于“**”后期的孟老道,字元修,在仙人洞的“关帝庙”住过多年。他也曾入洞探险,在里面转悠了十多天,走迷了路,差点死在里面。他心有余悸,一提仙人洞就害怕,再也不敢进去了。
许多有识之士、勇于探险者从古至今纷纷入洞探险。有的探洞后回来说,往南行有一条小河,一步迈不过去,两步还有余,再不敢过,过去了就回不来了。
谜二是仙人洞古时是否有人居住?近些年在洞内发现了一些石斧、陶器,以及古代非常进步的刮血器。究竟有没有人居住,有什么人在内?1927年,王海涛道士在洞内打坐修炼,张元俊县长曾亲自入内拜望。在“**”初期,“**”造反入洞,在洞的稍深处一座岩石上发现—名早已坐化了的道土,衣衫已成灰烬,石上有半口袋已经风化成末的小米。在一侧的入烬,石上有半口袋已经风化成末的小米。在一例的入口处,有一石刻:“亏心莫入”。意思是做了亏心事的人不能进洞,进去了再也回不来了,令人生畏。一些心虚的人说死也不敢往里走了。
谜三是仙人洞内究竞有没有生物?近年从洞中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些动物化石,有熊,鹿,狐等动物化石。这些动物是生活在洞内,还是从外面进来后死在洞内的,这的确是一个谜。王老道进洞时曾看见头顶的岩石上贴满了一层厚厚的蝙蝠,又黑又大,煞是吓人。
仙人洞,何仙所住?能否通到长白山?这确是待解之谜。
4. 求庐山旅游景点
仙人洞(Fairy Cave) 誉满海内外的仙人洞,位于庐山天池山西麓。
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慢慢形成天然洞窟。
因其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岩。这里的飞岩可栖身,清泉可以洗心,俯视山外,白云茫茫,江流苍苍,颇有远离尘世的感觉。
这里不仅是历来最为游人所喜爱的胜景,而且是道教的福地洞天。 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此洞中修炼,直至成仙。
后人为奉祠吕洞宾,将佛手岩更名为仙人洞。仙人洞进口处,为一圆形石门。
门上方 正中镌刻“仙人洞”三字。左右刻有对联:“仙踪渺黄鹤,人事忆白莲。”
入圆门便见一大巨石横卧山中,宛若一只大蟾蜍伸腿欲跃,人称“蟾蜍石”。石上有一株苍松,名石松。
石松凌空展开两条绿臂,作拥抱态。其枝枝叶叶,密密层层,蓊蓊郁郁,生机盎然:其根须裸露,却能迎风挺立,千百年不倒,充分显示了庐山松特有的坚强不屈的性格,堪称庐山奇景。
松下石面镌刻有“纵览云飞”四个大字,传为清末民初诗人陈三立所书。 顺石径小道逶迤而下,苍翠崖壁间一岩洞豁然中开,洞高达7米,深逾14米。
洞壁冰岩麻皱,横斜错落,清晰地记载着它那漫长的岁月,这就是仙人洞。洞内有一石制殿阁纯阳殿。
殿内立有吕洞宾身背宝剑石的雕像。两旁有两副对联:“称师亦称祖,是道仍是儒”、“古洞千年灵异,岳阳三醉神仙”。
洞穴最深处,有两道泉水沿石而降,滴入天然石窖中,叮咚有声,悦耳动听。这便是《后汉书》上记载的千年不竭的“一滴泉”。
石窖外用石板石柱构成护栏。石柱上镌刻“山高水滴千秋不断,石上清泉万古常流”的对联。
泉水清澈晶莹,其味甘美。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比重大,凸出碗口不溢,漂硬币平置不沉。
此处青峰与奇岩竞秀,碧泉与幽洞争厌。绕洞的云雾,时而浓如泼墨,时而淡似青烟,变幻多姿。
洞旁苍色的山岩下,依山临壑建有一栋斗拱彩绘、飞檐凌空的殿阁,名老君殿。殿为歇山式单层建筑,整个建筑显得庄重而又轻巧。
内供太上老君臣骑牛的雕像。 自从朱元璋建立大明政权以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说明自己是“天子”,有神助,编撰了很多这方面的神话,而这些神话大多与仙人洞有关。
相传朱元璋称帝后,突患热病 濒于死亡,宫内御医束手无策。忽报庐山仙人洞的赤脚僧送温良药来,朱元璋服后,立即病愈,太祖龙心大悦,让使者到庐山寻找仙人。
当使者来到仙人洞小道上寻找时,不见寺庙,只见苍岩巨石上刻的“竹隐寺”三字。使者称奇,回京城复命。
朱元璋便下旨在刻处建“访仙亭”。亭侧小道也因此称为“仙路”。
过“访仙亭”沿“仙路”前行,便到“新访仙亭”。据传民国时,在一个 月明星朗、风微气清的夜晚,**、宋美龄、马歇尔曾到此亭 赏月品茶,闲坐亭中看奇峰赏月,星斗闪烁,悠然自得,惬意非常. 仙人洞并不宽敞,其旁所建的道观规模也不算大,但名声却颇响。
其中一个原因是当年**主席曾写过一篇极负盛名的诗,其中有句云:“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这诗句,使得许多从未来过庐山的人也知道上面有个仙人洞。
5. 十三陵仙人洞的资料
又名来仙洞,在贵阳市市区东水口山上,是该市著名的道教胜地。
仙人洞历史悠久,明中叶以前己有游人游览。正德年间,著名学者王阳明有《来仙洞》诗记游洞事。清康熙时成为道教宫观,近数年重修。此地有三清殿,三官殿,八仙亭,舍身岩,会仙桥,石窟等景观。三清殿为三层阁楼,飞檐之角上所塑鸟兽栩栩如生,一层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像,二层为藏经楼。三宫殿供天、地、水三官。道院左侧有石磴如长蛇挂悬峭壁间,石磴逼仄,洞途过舍身岩,会仙,有钢制栏杆以护游人,登临心悸目眩。石磴顶有石,长宽各三米。伫立远眺,南明河弯曲迎面流来。山下车如蚊蚋,行人如蚁。洞下河边“船石”,巨石出水面,宛然桅舟野泊,是为一景。
仙人洞——小孤山景区面积为8.609平方公里。有卧龙山、青云山、石佛山和仙人洞等。仙人洞在小孤仙人洞山镇东南一里多,洞址东南是青云山,西北是翠云山,洞口偏西南,对面是小孤山,洞前是海城河。依山旁水,妙境佳地。此洞是旧石器时期古人类遗址,距今已有40万年之久。海城河右岸边有三个角山,洞位中间三角山端坡角,洞穴完好无损。洞宽阔5.8米,洞深19米,洞室面积90平方米。洞后与落水洞相连,洞顶有两个窟窿,最高4.8米,洞内有堆积物高达6米,高于河床4米。洞口上方有光绪年间刻汉白玉石额一块,上书“玊洞”二字。“玊”音su 诉。《说文解字注》释为:朽玉,有疵点的玉石;《集韵》释为:琢玉的人,或姓。据此可见这旧石器时期古人类遗址是与玉有关。卧龙山、石佛山及窟窿山沟等,山峰奇特,险峻峭拔,风光旖旎,让人留连往返,让人感受大自然的无限情趣。在窟窿山沟里,怪石嶙峋,层层叠叠,交错有致,蔚为奇观。山谷两侧有东石林、西石林、罗圈砬子、阎王鼻子、东石门、窟窿山洞等。唐代海城地区正处战略要冲地带,唐太宗征东的故事传说在这地区流传很多。窟窿山洞传说,是唐太宗征东时薛仁贵一箭射穿,留下了窟窿而名之。因为这一景区奇石怪石群聚因名之为“石圣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