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武则天的小故事
唐太宗是个精明能干的皇帝,但是他的儿子高宗却是个庸碌无能的人。
唐高宗即位以 后,自己不会处理朝政大事,一切靠他的舅父、宰相长孙无忌拿主意。后来,他立了皇后武 则天,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武则天本来是唐太宗宫里的一个才人(一种妃嫔的称号),十四岁那年,就服侍太宗。当时太宗的御厩里,有匹名马,叫“狮子骢”,长得肥壮可爱,但是性格暴躁,不好驾驭。
有一次,唐太宗带着宫妃们去看那匹马,跟大家开玩笑说:“你们当中有谁能制服它?” 妃子们不敢接嘴,十四岁的武则天勇敢地站了出来,说: “陛下,我能!” 太宗惊奇地看着她,问她有什么办法。武则天说:“只要给我三件东西:第一件是铁 鞭,第二件是铁锤,第三件是匕首。
它要是调皮,就用鞭子抽它;还不服,用铁锤敲它的头; 如果再捣蛋,就用匕首砍断它的脖子。” 唐太宗听了哈哈大笑。
他虽然觉得武则天说的有点孩子气,但是也很赞赏她的泼辣性格。 唐太宗死了后,按照当时宫廷的规矩,武则天被送进尼姑庵。
这当然是她很不情愿的。 唐高宗在他当太子的时候,就看中了武则天。
即位两年后,他把武则天从尼姑庵里接出 来,封她为昭仪(妃嫔的称号)。后来,又想废了原来的王皇后,立武则天做皇后。
这件事 遭到很多老臣的反对,特别是高宗的舅父长孙无忌,说什么也不同意。 武则天私下拉拢一批大臣,在高宗面前支持武则天当皇后,有人对高宗说:“这是陛下 的家事,别人管不着。”
唐高宗这才下了决心,把王皇后废了,让武则天当皇后。 武则天当了皇后以后,就使出她那果断泼辣的手段,把那些反对她的老臣一个个降职、流放,连长孙无忌也被逼自杀。
不多久,那个本来已经十分无能的高宗害了一场病,成天头昏眼花,有时候连眼睛都张 不开。唐高宗看武则天能干,又懂得文墨,索性把朝政大事全交给她管了。
武则天掌了权,渐渐不把高宗放在眼里。高宗想干什么,没有经过武则天同意,就干不 了。
唐高宗心里气恼,有一次,他跟宰相上官仪(上官是姓)商量。上官仪是反对武则天掌 权的,就说:“陛下既然嫌皇后太专断,不如把她废了。”
高宗是个没主意的人,听了上官仪的话,说:“好,那就请你去给我起草一道诏书吧。” 两个人的说话,被旁边的太监听见了,那些太监都是武则天的心腹,连忙把这件事报告 武则天。
等上官仪把起草好的诏书送给高宗,武则天已经赶到了。她厉声问高宗说:“这是 怎么回事?” 唐高宗见了武则天,吓得好像矮了半截。
他把上官仪起草的诏书藏在袖子里,结结巴巴 地说:“我本来没这个意思,都是上官仪教我干的。” 武则天立刻下命令把上官仪杀了。
打那以后,唐高宗上朝,都由武则天在旁边监视;大小政事,都得由皇后点了头才算数。 公元683年,高宗死了。
武则天先后把两个儿子立为皇帝——中宗李显和睿(音ru ì)宗李旦,都不中她的意。她把中宗废了,把睿宗软禁起来,自己以太后名义临朝执政。
这一来,又遭到一些大臣和宗室的反对。 有个官员徐敬业被武则天降职,借这个由头,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
武则天找宰相裴 炎商量。裴炎说:“现在皇帝年纪大了,还不让他执政,人家就有了借口,只要太后把政权 还给皇帝,徐敬业的叛乱自然会平息。”
武则天认为裴炎跟徐敬业一样,都想逼她下台,一气之下,就把裴炎打进牢监;又派出 大将带领三十万大军讨伐徐敬业。徐敬业兵少势孤,抵抗了一阵,就失败了。
接着,又有两个唐朝宗室——越王李贞和琅琊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也被武则天派兵 镇压了。 经过这两场小小的兵变,全国恢复了安宁,没有人再敢反对武则天。
武则天巩固了她的 统治,就不满足太后执政的地位了。 有个和尚猜到了太后的心思,伪造了一部佛经,献给武则天。
那部佛经里说,武则天本 来是弥勒佛投胎到人世来的。 佛祖派她下凡,就是要让她代替唐朝皇帝统治天下。
又过了几月,有个官员名叫傅游艺,联络了关中地区九百多人联名上书,请求太后即位 称帝。武则天一面推辞,一面提升了傅游艺的官职。
结果,劝她做皇帝的人越来越多。据说 当时文武官员、王公贵族、远近百姓、各族首领、和尚道士,上劝进表的有六万多人。
公元690年九月,武则天接受大家的请求,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她就成了中 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关于武则天的小故事
一代女皇武则天原本是个猫痴,她将收集来的各种名猫极品,豢养于宫中,对猫儿是宠爱有加。但是后来,武则天不仅无心养猫、见了猫就怕,甚至下令「皇宫中一律不得养猫」。这种转变,究竟是什麽因素使然呢?
原来武则天怕猫,是担心情敌萧淑妃的诅咒成真。武则天被唐高宗立为皇后前,便与原先的王皇后、萧淑妃等人争宠恶斗。武则天取得后位后,即利用权势遣人断去被废的王皇后、萧淑妃二人的手足,然后将之扔进酒瓮里浸泡。武则天要他眼中两个贱妇的骨头,醉死在酒中。故萧淑妃死前,曾凶狠地咒骂武则天,说:「阿武妖猾,乃至於此!愿他世生我为猫,阿武为鼠,生生扼其喉。」
3.关于武则天的故事
武则天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四品才人,赐号武媚。
太子李治一次在宫中遇见武才人,见她美貌,多看了几眼,武氏报以媚笑,两人眉眼传情。 李世民去世之后,武氏在感业寺削发,当了尼姑。
李治即位,为高宗。太宗周年忌日,李治到寺里烧香,又见到了出家的武氏。
武氏对着李治流泪,李治也流下泪来。 情这种东西真怪,正经八儿的显得平淡,不合理得到的倒是挑动了心。
李治的皇后王氏一直没有生育,李治求子心切,对萧淑妃宠爱有加。王氏十分嫉妒,听说李治对着武氏流泪之事,便暗中叫武氏蓄发,并劝李治接入后宫,想以此离间李治与萧妃之情。
武氏入宫后,立即动了谋取皇后之位的心机。开始时,对皇后低声下气,百般讨好,得到皇后的称赞。
不久,武氏被拜为二品昭仪 。 武氏得到皇帝的专宠,皇后和萧淑妃反而被冷落。
于是两人结成同盟,不断在高宗面前说武氏坏话,可是皇帝一句也听不进去,对武氏却言听计从。 永徽五年,武氏生一女婴,高宗钟爱异常,视若掌上明珠。
一天,王皇后前来探望,武氏却有意避开。等到皇后离去后,武则天便用锦被扼杀了自已的亲生女儿。
高宗下朝,见女儿被害,大怒,下令追查凶手。侍奉宫女一致诉说王皇后刚刚离开此地。
武则天则哭得死去活来。 高宗认定女儿是皇后所害,顿生废立之心。
后以害死孩子的罪名废王皇后和萧淑妃为庶人。 王氏和萧氏被囚宫中,武则天派人将王氏和萧氏各打一百棍杖,并割去手足,投入酒瓮中。
王、萧二人在酒瓮中哭喊了几天几夜才气绝而死。萧妃临死时大骂:“阿武妖精,竟惨毒至此!愿来世转生为猫,阿武为鼠,我要等将她喉咙咬断!” 武则天自此怕猫,下令宫中不准养猫。
4.武则天的事迹要简洁的
武则天(11张)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汉族。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民间起义,曾出现一个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
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5.武则天的一些小故事
1、当武则天还在幼年襁褓中时,袁天罡一见到武则天的母亲杨氏便吃惊地说:“夫人的骨相,一定能生贵子!”武则天的母亲便把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领出让袁天罡相面,可是袁天罡一看说可以官至三品,只不过是能保家的主儿,还不算大贵。
杨氏又唤出武则天的姐姐武顺(后封韩国夫人)让袁天罡相,袁天罡称“此女贵而不利夫!”最后由保姆抱出穿着男孩衣裳打扮的武则天,袁天罡一见襁褓中的武则天大为震惊,说她“龙瞳凤颈,极贵验也!”但又遗憾地说:“可惜是个男子,若是女子,当为天下主!”2、武则天为改革文化,创造了则天文字。部分则天文字还传到日本,成为某些日本人的人名用字。
而韩国庆州也发现过则天新字的印经。3、武则天的男宠数量很多,为了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成立了控鹤监。
久视元年(700年)初,她又将控鹤监改为奉震府,由张易之、张昌宗二兄弟管理,俨然成为历代皇帝的“三宫六院”,张氏兄弟就像是东西宫的“皇后”、“贵妃”,成为武则天“妃嫔”的总管。扩展资料:后世纪念武则天死后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弘道元年(683年),武则天命吏部尚书韦待价负责乾陵的工程。
次年八月李治下葬,之后乾陵工程继续进行。神龙二年(706年),武则天葬入乾陵。
人物评价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后,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
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则天。
6.武则天事迹简单概括50至100字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
在位前后,“明察善断”,多权略,知人善任,重视选拔人才,开创殿试、武举及试官制度。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
同时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军事上收复安西四镇,一度使后突厥归降。
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
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
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智略过人,兼涉文史,颇有诗才。有《垂拱集》及《金轮集》,今已佚。
《全唐诗》存其诗。 扩展资料: 关于武则天的容貌,传世文献有不少记载,据《旧唐书》,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的容貌和性格都像武则天,这符合唐人审美,武则天的容貌应当也是如此。
后来武则天称帝,年岁虽高,但驻颜有术,善于涂泽粉饰,时常容光焕发,即使和子孙站在同侧,也感觉不到她的衰老。直到神龙政变后,武则天才迅速衰老下去。
然而,关于武则天容貌,后世却缺乏可信的图像资料,例如:《历代古人像赞》较为晚出,且对武则天抱有偏见;《唐后行从图》的年代和作者有争议;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一说是按武则天的形象雕刻的,但也只是传说;四川广元皇泽寺里有武则天的塑像,可能有所本,但原件已经损坏,翻修件也很难说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武则天的真容。 。
7.武则天的小故事(100字以内)
武则天小故事:1、御史吃肉武则天信仰佛教非常虔诚,称帝后严禁人为杀生屠宰。
有次,武则天派御史娄师德去查案。途中吃饭时,厨师上了一盘熟肉。
娄师德满心欢喜,嘴上却问:“皇上禁止天下杀牲,这肉是哪里来的?”厨师回道:“这只羊是被豺狼咬死的,只好做给大人吃了。”娄师德高兴的说:“这只豺可真懂事,看到我这大官吃饭就去咬羊,正好给我解馋。”
一会,厨师又端来一条鱼。娄师德又问鱼是哪里来的?厨师说:“这条鱼也刚被豺狼咬死。”
娄师德听后训斥他:“笨蛋,豺狼不会潜水,怎能咬死鱼?应该是水獭咬的才对!”后来有人将此事举报给武则天,娄师惶恐万分,武则天却一笑置之。2、忠心石头武则天兴周替唐,很在意天下人的议论。
有次,神都洛阳的一个小官在河滩看到一块石头,无意间将石头击成两半,发现石头的中心是红色的。他连忙将石头进献给武则天,并奉承道:“皇上造福万民,连石头有一颗忠于皇上的红心。”
武则天非常高兴,准备赏赐他。大臣李昭德却说:“如果这块红心石头是表忠心于皇上,那其他石头是要造反吗?”武则天仍然赏赐了献石的小官。
3、看人下菜拾遗张德家里生了个男孩,他非常高兴。偷偷宰了一只羊,设宴招待前来道贺的同事。
比他职位低的杜肃吃饭时,偷偷藏了一块肉。离开张府后立即上表武则天,揭发张德违犯皇帝的屠宰禁令,并要求将他治罪。
第二天上朝时,武则天问张德:“听说你添了个男孩,真是喜事。但你招待大家的羊肉是从哪来的?”张德知道有人告发,不住的叩头请罪。
不料武则天又说:“朕虽然严禁屠宰杀牲,但有红白喜事特殊,不在此禁,朕不怪罪你。只是提醒你,今后招待同事,也应见人下菜碟。”
说完,当众把杜肃的奏折拿给他看。满朝大臣都盛赞陛下英明,杜肃惭愧至极。
4、万年王八武则天做了皇帝后,非常喜欢听好话。加之女人心性更甚,很多人为此想破脑袋。
襄州人胡延庆用朱砂调成漆,在大乌龟肚子上写“天子万万年”。谎称是在河里发现的天生神物,特意进献给皇帝。
李昭德当场拆穿了他的把戏,命人用刀将那几个字刮下来检验,并要求治胡延庆欺君之罪。武则天却欢喜的说:“‘天子万万年’也不算什么坏心眼!”最终也没处罚。
郎中朱前疑上书拍马屁:“臣昨晚在梦中见到陛下统治天下八百年。”武则天看到奏章后,很高兴地将他升为拾遗。
5、杀子称帝武则天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长子李弘为皇太子,高宗欲禅位给他,他还想娶萧淑妃的女儿为妻。
渐渐引起武则天的反感,最终以药酒毒死李弘。李弘死后,高宗立李贤为太子。
他聪明好学,在士人中很有声望,却引起武则天的猜疑。她设计置死李贤,高宗求情后将其废为庶人,流徙到2300里外的巴州,最终逼其自杀。
李显和李旦在武则天的摆弄下,都有过两次登基的经历,史上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