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集团的简短启示(关于巨人集团的案例分析)


1.关于巨人集团的案例分析

一、扩张战略的选择

选择做一个混合式多样化发展的企业,出发点是为了分散经营的风险,但在对各个行业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对整个产业环境缺乏预测和分析的情况下,贸然扩张只会使风险更大。

1. 多角化战略与市场覆盖的矛盾

巨人的发展显然想走混合型多样化的道路,但它忽视了混合化经营的基本要求:资金充足并且每个事业达到行业的平均利润。从生物工程的部分可以看出,尽管巨人在生物保健方面异军突起,但整个生物工程却是亏损的。实行多角化战略并不意味着每个产业的细分市场都要进入,应该按照企业的特长和现有资源进行取舍。它想做市场的全覆盖,但忽视了生物工程行业的特殊性:资金要求巨大。该产业的亏损就是没有做到细分市场的取舍,没有做到每个细分市场达到行业平均利润。

2. 多角化战略与巨人大厦的矛盾

与上面的矛盾相似,多角化战略需要强大、充裕的资金做后盾。巨人大厦的巨额支出显然是与战略不相符的。一个行业的发展往往要经过 “问号明星金牛瘦狗”的过程,建造巨人大厦的资金抽自生物保健业,显然在这个决策做出之前管理成没有理智的判定生物保健的所处阶段,导致了连锁效应。

3. 短期利润与长期稳定的矛盾

战略的宗旨就是长期生存稳定发展,发展应建立在稳定的前提下。

外部环境:巨人的失败,最根本的,可以说是没有一套为自己“量身订做”的战略。所谓“量身订做”就是战略选择没有适应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没有着眼于企业的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决策没有溶化在环境中,而是孤立于现实的。

二广告适量就好,倾听下属建议,选择性的制定比较完善的决策

2.巨人传的主要内容和启示

《巨人传》通过主人公卡冈都亚及其儿子庞大固埃的成长过程,用荒诞的手法、夸张的语言,幽默而辛辣的笔调,无情地抨击了经院教育的腐败、教会的权威,热情地讴歌了人文主义教育,颂扬了文艺复兴的新精神。

拉伯雷《巨人传》高度颂扬了人文主义教育理想。拉伯雷本人就受过人文主义教育的熏陶,因此,他充分认识到教育对人的影响。在《巨人传》中,他高度肯定教育的巨大作用,用许多篇幅和笔墨去论述教育在巨人成长中的作用。卡冈都亚、庞大固埃父子之所以能成为身心发达、和谐发展的巨人,全赖于良好的人文主义教育。在卡冈都亚给儿子庞大固埃的信中,拉伯雷借人物之口写道:“我勉励你善用青春的光阴,一心向学,培养德行。你今身居巴黎,有你的师傅哀庇斯特蒙等朝夕相伴,在他们嘉言懿行的示范和谆谆不倦的教诲之下,你的学识自然将更日有进境了。”(第212213页)。他认为教育对儿童的个性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他期望通过教育将儿童培养成为博学多识、能言善写、活泼健康、信仰新教的人文主义者。他认为儿童具有良好的天性,但是有待发展的人,应通过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思想品德。他同时反对摧残儿童身心的禁欲主义的强迫教育、死记硬背和教条灌输,而要求尊重儿童人格,依照儿童的天性进行教育。拉伯雷的理想新人只有通过这种教育才能培养出来。

3.巨人公司的发展经历

1991年4月,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注册成立,公司共15人,注册资金200万元,史玉柱任总经理。8月,史 玉柱投资80万元,组织10多个专家开发出M6401汉卡上市。11月,公司员工增加到30人,M6401汉卡销售量 跃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获纯利达1000万元。1992年7月,巨人公司实行战略转移,将管理机构和开发基地由深圳迁往珠海。9月,巨人公司升为珠海 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注册资金1.19亿元。史玉柱任总裁,公司员工发展到100人。12月底,巨人集团主推的 M一6401汉卡年销售量2.8万套,销售产值共1.6亿元,实现纯利3500万元。年发展速度达500%。1993年1月、巨人集团在北京、深圳、上海、成都、西安、武汉、沈阳、香港成立了8家全资子公司,员工 增至190人。12月,巨人集团发展到290人,在全国各地成立了38家全资子公司。集团在一年之内推出中文手写 电脑、中文笔记本电脑、巨人传真卡、巨人中文电子收款机、巨人钻石财务软件、巨人防病毒卡、巨人加密 卡等产品。同年,巨人实现销售额3百亿元,利税4600万元,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4.详细分析巨人集团陷入困境的原因

巨人集团出现的空前的危机是有其深刻原因的.这里既有主客观的原因,也有宏观与微

观环境的因素.主要是:国家政策调整,公司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媒体报道推波助澜等.

巨人集团危机的起因始于斥巨资兴建巨人大厦.1993年,巨人集团决定在珠海建巨人

大厦.大厦设计有70层,高度为200多米,建成后将成为中国之最.楼址选在珠海市中心

繁华地带.当时正值中国房地产最热的时候,又加上那时的”巨人”正以每年400倍的速度

增值,因此,建巨人大厦对于巨人集团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异想天开的事,建成后将成为巨人

事业飞速发展的象征.带着巨人集团全体员工的美好愿望和对明天的憧憬,巨人大厦破土动

工.当时它在香港出售楼花筹资8 000万元,在内地筹资4 000万元,其余资金皆为巨人集

团自筹.

建巨人大厦是在1992~1993年特定的经济环境下立项的.由于国家宏观调整使中国房

地产市场骤然降温,当时巨人大厦刚刚破土动工,因此,预售楼花很少有人问津.从这里不

难看出,巨人集团对漫长的经济调整和房地产市场风险估计不足,没有做好充分的调查,论

证.另外,巨人大厦后来又因水灾和重大技术难题,延误了11个月的工期.还有,巨人大

厦自始至终都没有得到过一分钱的贷款.当时公司过于相信自己的实力,认为不需要银行贷

款,自己能够解决资金问题.现在看来,当时的想法是失策的.巨人集团的全部债务近2

亿元,其中银行只有1 000多万元,债权人主要是小型投资者和小型加工厂,公司的债务结

构严重不合理

5.我想知道巨人集团的企业文化,谁帮忙告诉一下,拜托了

简介

史玉柱,安徽人。研究生毕业后1989年“下海”,在深圳研究开发M6401桌面中文电脑软件。1992年成立巨人高科技集团,注册资金 1.19亿元,被1995年7月号《福布斯》列为中国大陆富豪的第8位,是当年惟一高科技起家的企业家。

从巨人汉卡到巨人大厦,从脑白金到黄金搭档,史玉柱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创业者之一。从创业青年,到全国排名第八的亿万富豪,再到负债两个多亿的“全国最穷的人”,再到身家数十亿的资本家,2001年,史玉柱当选“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史玉柱的“三大战役”

史玉柱自称企业发展为打战役,在1994年确立自己的三大主导产业时史玉柱就称之为要打“三大战役”,即电脑、药品、保健品。的确这三大战役在1995年初为史玉柱创造了奇迹,比如1994年底开始的脑黄金战役,在1995年1至3月,脑黄金的回款额居然做到了1.9个亿。即使在保健品做得最好的时候,史玉柱没有忘记自己赖以起家的电脑软件:

史玉柱自称最主要的仍是计算机产业,从1995年8月份开始,进入了产品结构调整,我们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今后产品以软件为主,硬件将逐渐被抛弃,这是需要下大决心的。中国目前的计算机产业处于低谷时期。

史玉柱认为中国计算机产业要从低谷中走出来,必须要在中文软件上突破。要按照我们的长处发展,至少要先占领国内的市场中文软件开发对于组织管理的要求很高,中国管理跟不上,而外国企业却已开始踏足这一领域。中国目前圈套型的计算机企业都没有离开中文软件的开发,如四通公司的中文打字机其实就是一套汉字处理软件。巨人也是靠巨人汉卡起来的。中文软件的面很广,不仅是文字处理,还包括教育软件、商用软件等领域。各个方面推出几个革命性的产品,创造出新的需求,就可将中国计算机产业从低谷中拯救出来。

6.巨人集团的发展战略是什么,评述一个优势 还有评价史玉柱

史玉柱在任何时候都会显得与众不同 他曾是中国最受指责的商人之一,早年盖巨人大厦失败,被上千篇负面报道围攻;重新出山做保健品,营销手法连续遭到舆论恶评;再次创业做网络游戏,他更被人指责“毒害青少年”,好不容易公司在美国上市,跟着就被投资者告上法院。

在这接连不断的跌宕起伏中,史玉柱身上折射出中国企业界所稀缺的那股“劲儿”——不屈不挠 刚上市就被告 这么多年大风大浪过来,史玉柱渐渐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些宿命式的结论。 比如说,他现在隐隐觉得,跟他有关的事情,一开始或许还会不错,但很快就会变。

这不,他的公司巨人网络11月1日刚刚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媒体的喝彩声还没有平息,他就在美国成了被告。 再比如说,几年前,“还巨人大厦的债,怎么也不会是坏事吧,但到了后期,80%的声音是怀疑。”

更不用说备受质疑的脑 白金了。 他开自己的玩笑,即使去卖大米,他所卖的大米大概也会有毒。

巨人网络在11月19日披露第三季度财报,旗下游戏《征途》第三季度平均同时在线玩家和最高同时在线玩家人数都出现下滑。 有投资者认为巨人网络在10月12日披露招股说明书时已经知道三季度数据,但在11月19日才公布数据,这种做法是故意隐瞒,这导致投资者受损。

代表投资者提起诉讼的律师事务所认为,巨人网络披露的信息远达不到美国证券法的要求,巨人网络是恶意损害投资者权益。 史玉柱对此事丝毫不解释,他已经习惯了这种事情。

12月7日,记者从巨人网络招股说明书中发现,这个说明书上的信息披露截止日期是2007年9月30日。这意味着之前的指控在法律上并不成立。

“该律师事务所素以告人著名,当年告空中网也没成功,这回的洋相更出大了,甚至连招股书都没看就匆忙声明要告了。”一位业内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不过,当史玉柱听到关于他的游戏《征途》毒害青少年的批评时,他却十分委屈:“公司运营的游戏在注册的时候都以身份证号码进行年龄限制,注册后一发现玩家有未满18岁的证据,也立即踢下线。这么做绝对是国内第一家。”

只打轻装上阵仗 从巨人汉卡到脑黄金再到脑 白金、黄金搭档、网络游戏,史玉柱咸鱼大翻身,其商业上的成功可以媲美哈佛商学院的教学案例。 这些成功的案例中具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全都是不需要大量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

用三年时间从入门做到上市的网络游戏是如此。史玉柱测算最多亏掉前期投入的2个亿,这2个亿对当时的他来说,是小菜一碟。

做脑 白金也是如此。“当时我们只做一个县,50万就能启动。”

12月7日,史玉柱如此对南方周末回忆脑 白金起家之初。这50万中,还有大约15万资金用来找厂家贴牌生产脑 白金。

对于庞大的中国保健品市场来说,对于脑黄金曾有过的辉煌销售额来看,50万的确是九牛一毛。“不可能不成功,我自己到一线去推销调查,完全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东西。”

史玉柱做网络游戏之前,也与玩家交流很久,知道玩家需要什么样的游戏,“不打无把握之仗”。 他惟一一次涉身大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巨人大厦,惨遭失败。

这或许很容易解释,在脑 白金为他赚了巨额财富之后,他却根本不进入利润丰厚的 房地产行业。“得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

他说。 某种程度上,史玉柱似乎成了中国商界的神射手,设定目标之后,通过精准的判断直中靶心。

这得益于当年的惨败。巨人大厦一败,对史玉柱的打击巨大,像是被游戏中的巨人怪物持巨锤狠揍一顿。

“幸亏11年前倒了一次。”他说。

玩网游的人对经验值很看重,况且,他还有别人买不到的最好的装备——足以傲视群雄的市场感觉。 当一个有经验值的人明白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做事前先控制好此项投资的风险,其境界与一般的总结教训已完全不同。

这种变化,与机场候机楼中电视屏幕上喧嚣着教你怎么砍掉企业成本、如何管理员工的讲演片相比,更是演戏与实战的区别。 “我不太在乎别人的批评” 巨人大厦出事后,“有上千篇声讨我的报道。”

史玉柱说,“自那以后,就不太在乎别人的批评了。” 当一个人成为一个符号的时候,就会在这个符号代表的意义上走向顶端。

史玉柱先成了创业的符号,但他被三千篇媒体报道集中摧毁的时候,他又成了一个失败的符号。 从脑 白金到黄金搭档,史玉柱是一路被质疑着走向成功的。

当媒体以严苛的眼光对脑 白金及黄金搭档这种实际为食品的保健品给以药品的效果追问后,也没有造成类似于巨人大厦的悲剧结尾。 更被别人挂在嘴上的则是史玉柱式的广告,铺天盖地且不厌其烦地重复,与之享受同样待遇的是哈药系列广告及哈药的刘存周。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两大系列“最差广告”,从审美方面的批评并没有给操作者带来不良收益。当然,也有战略批评家认为,这是丧失美誉的营销,可惜伟大的战略批评家们并不能给整体处于创业初期的中国企业们提供短期内最需要的现金流及利润。

史玉柱在两个产品上获得了惊人的成功,而刘存周则是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了一个在外资眼中值几十亿的销售网络。这种效果,并不逊于当年史玉柱半版广告开始巨人汉卡时代。

质疑是越发流行的一种潮流,。

7.巨人集团是干什么的

高科技公司,在电脑技术等方面都有涉足. 1989年8月,在深圳大学软件科学管理系硕士毕业的史玉柱和三个伙伴,用借来的4000元钱承包了天津大学深圳科技工贸发展公司电脑部,并用手头仅有的4000元钱在《计算机世界》利用先打广告后付款的方式做了8400元的广告,将其开发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推向市场。

广告打出后13天,史玉柱的银行账户第一 次收到三笔汇款共15820元。巨人事业由此起步。

到9月下旬,史玉柱将收到的款项全部再次投入广告。4个月 后,M6401的销售额一举突破百万大关,从而奠定了巨人集团创业的基石。

1991年4月,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注册成立,公司共15人,注册资金200万元,史玉柱任总经理。8月,史 玉柱投资80万元,组织10多个专家开发出M6401汉卡上市。

11月,公司员工增加到30人,M6401汉卡销售量 跃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获纯利达1000万元。1992年7月,巨人公司实行战略转移,将管理机构和开发基地由深圳迁往珠海。

9月,巨人公司升为珠海 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注册资金1.19亿元。史玉柱任总裁,公司员工发展到100人、12月底。

巨人集团主推的 M一6401汉卡年销售量2.8万套,销售产值共1.6亿元,实现纯利3500万元。年发展速度达500%。

1993年1月、巨人集团在北京、深圳、上海、成都、西安、武汉、沈阳、香港成立了8家全资子公司,员工 增至190人。12月,巨人集团发展到290人,在全国各地成立了38家全资子公司。

集团在一年之内推出中文手写 电脑、中文笔记本电脑、巨人传真卡、巨人中文电子收款机、巨人钻石财务软件、巨人防病毒卡、巨人加密 卡等产品。同年,巨人实现销售额3百亿元,利税4600万元,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由于国际电脑公司的进入,电脑业于1993年步入低谷,巨人集团也受到重创。1993、1994年,全国兴起 房地产和生物保健品热,为寻找新的产业支柱,巨人集团开始迈向多元化经营之路一计算机、生物工程和房 地产。

在1993年开始的生物工程刚刚打开局面但尚未巩固的情况下,巨人集团毅然向房地产这一完全陌生的领 域发起了进军。欲想在房地产业中大展宏图的巨人集团一改初衷,拟建的巨人科技大厦设计一变再变,楼层 节节拔高,从最初的18层一直涨到70层,投资也从2亿元涨到12亿元,1994年2月破土动工,气魄越来越大。

对于当时仅有1亿资产规模的巨人集团来说,单凭巨人集团的实力,根本无法承受这项浩大的工程。对此, 史玉柱的想这是:1/3靠卖楼花,1/3靠贷款,1/3靠自有资金。

但令人惊奇的是,大厦从1994年2月破土动 工到1996年7用巨人集团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支撑。1994年3月,巨人集团 推行体制改革,公司实行总裁负责制,而史玉柱出征集团董事长。

1994年8月,史上往突然召开全体员工大 会,提出“巨人集团第二次创业的总体构想”。其总目标是:跳出电脑产业,走产业多元化的扩张之路,以 发展寻求解决矛盾的出路。

1995年2月,巨人集团隆重召开表彰大会,对在巨人脑黄金战役第一阶段作出重大贡献的一批“销售 功臣”予以重奖。5月18日,巨人集团在全国发动促销电脑、保健品、药品的“二大战役”。

霎时间,巨 人集团以集中轰炸的方式,一次性推出电脑、保健品、药品三大系列的30个产品。巨人产品广告同时以整版 篇幅跃然于全国各大报。

不到半年,巨人集团的子公司就从38个发展到228个,人员也从200人发展到2000人。 多元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巨人集团自身的弊端一下于暴露无遗。

1995年7月11日,史玉柱在提出第二次创 业的一年后,不得不再次宣布进行整顿,在集团内部进行了一次干部大换血。8月,集团向各大销售区派 驻财务和监察审计总监,财务总路和监察审计总监直接对总部负责,同时,两者又各自独立,相互监控。

但是,整顿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局面。1995年9月,巨人的发展形势急转直下,步入低潮。

伴随着10月发动 的“秋季战役”的黯然落幕,1995年底,巨人集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 1996年初,史玉柱为挽回局面,将公司重点转向减肥食品“巨不肥”,3月份,“巨不肥”营销计划 顺利展开,销售大幅上升,公司情况有所好转。

可是,一种产品销售得不错并不代表公司整体状况好转, 公司旧的制度弊端、管理缺陷并没有得到解决。相反“巨不肥”带来的利润还被一些人私分了。

集团公司 内各种违规违纪、挪用贪污事件层出不穷。其属下的全资子公司康元公司,由于公司财务管理混乱,集团 公司也未派出财务总监对其进行监督,导致公司浪费严重,债台高筑。

至1996年底,康元公司累计债务已 达1亿元,且大量债务存在水分,相当一部分是由公司内部人员侵吞造成的,公司的资产流失严重。而此时 更让史玉柱焦急的是预计投资问亿元的巨人大厦。

他决定将生物工程的流动资金抽出投入大厦的建设,而不 是停工。进入7月份,全国保健品市场普遍下滑,巨人保健品的销量也急剧下滑,维持生物工程正常运作的 基本费用和广告费用不足,生物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按原合同,大厦施工三年盖到20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