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百家宴由来简短


1.百家宴酒的百家宴传说

百家宴的美丽传说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人有个传统的习俗延续至今,即每逢佳节,除了侗哥侗妹载歌载舞欢庆节日外,还要在鼓楼前摆起百家宴。

在百家宴开席前,两排长长的桌子上摆满了侗家的特色菜,族长带领大家唱着祝福歌围着桌子转上一圈,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席间,侗家姑娘小伙子唱着敬酒歌走到客人面前,一个个地拉着耳朵敬酒,以此表示对贵客到来的欢迎和祝福。

而侗家的百家宴,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古时候,一个侗寨遭到洪魔的袭击。眼看稻田被淹没,房屋被冲倒,侗民就要被洪魔吞食,这时,从天上下来一位英雄,用他有力的翅膀,斩断了洪魔的脊梁,侗民得救了。

为了表示对英雄的敬意,家家户户都想请英雄到家中吃顿饭,但英雄第二天一大早就要离去,不可能一一到侗民家里做客。这时,一位漂亮的侗族姑娘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每家做几道最好的菜,在鼓楼前摆开百家宴热情款待英雄。因此这个习俗一直沿袭到现在。

百家宴上,不管客人从哪里来,都会被热情的侗家人拉入席,以侗家特有的香醇的糯米酒溶入酒中倒进客人的嘴里。席后,全寨的男子吹起芦笙,姑娘们跳起踩堂舞,一直到月亮高挂。

正是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才成就了五粮液的百家宴酒。

品牌 百家宴酒,系出名门 “百家宴”是五粮液股份公司旗下重磅推出的自销品牌,为五粮液旗下的嫡系精品,“是五粮液的亲孩子”。年下半年投放市场。百家宴走的是中低端路线,价格从二三十元到二三百元不等。也就是说,普通老百姓花几十元就能喝到真正的五粮液酒。百家宴酒作为五粮液自己的低价产品,肩负着为五粮液进攻最广大低价市场的重任。自面市之后,得到了公司高层领导的关注与支持,并且确保百家宴酒的每瓶酒都流淌着五粮液的血液,代表五粮液的品质。同时,五粮液也构成了百家宴酒这个增值价值链中的最关键一个环节。品质 健康白酒,宴请百家 百家宴系列产品是五粮液股份公司精心规划的一款自销优势产品,喝过的人有80%反映,五六十元的百家宴酒,和其他品牌100多元的酒相比,口感相当。 据了解,百家宴酒源自五粮液的酿造工艺,和五粮液一样为纯粮酿造产品,而且不含任何香精,含醇量极低,属于健康型白酒,喝着顺畅,不口干,不头晕。 据介绍,百家宴目前推出了五款酒,其中包含五粮液系列酒中唯一的一款光瓶酒,延续了原五粮液瓶子的包装风格;其余还推出了四款包装最符合当今感观的产品,均以红色的喜庆颜色为主,具备“百家宴酒,宴请百家”的基本特质。品格 重视销售,效益突显 由于白酒市场竞争激烈,所以一个品牌如果想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专卖、直销等传统的销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因此,一些颇具个性特色的销售模式诞生了。 针对百家宴酒,在做好专卖、直销等渠道的基础上,又开创性地通过团购、定制等新型营销模式开辟市场。截至目前,团购、定制已经为百家宴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口碑效应也日益突显。“以客户为导向的定制酒个性鲜明,满足了消费群体个性化需求。” 品位 重视服务,赢得民心 在白酒市场,重视销售工作的企业不胜枚举,都渴望通过得力的销售举措,赢得最大的市场份额和市场话语权。但是,重视服务工作的白酒企业却不多见,而百家宴酒却是其中之一。 一些新酒上市,口感究竟如何,往往让消费者不知所措。百家宴酒为了表明产品品质,推出了“先尝后买”的服务,让消费者觉得好喝了再掏钱买也不迟。同时,他们还实行不满意退货的服务举措,“消费者喝了觉得不好喝,就可以退货。” 还有,由于白酒市场监管不力、个别商家缺乏诚信等原因,假冒白酒在一定区域较为泛滥,因此有的消费者一不小心就会买到假酒,让人烦闷不已。而且,有些小厂生产的酒常常通过“傍大款”的形式打擦边球,而经常有消费者因为普遍缺乏识别能力而上当受骗。 对此,百家宴酒为了帮助消费者解除烦恼,特向广大消费者郑重承诺:“假一赔万。”这表明,凡在百家宴形象店购买的酒,均可以放心饮用。

2.请简单介绍越南历史.

越南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4世纪已生活在红河流域的中下游,并逐步形成了部落联盟。从公元前111年起,越南处于中国封建王朝的管辖之下,直到中国的宋朝以前都是中国的郡县,当时越南称为”交趾”、”安南”,这就是越南历史上的郡县时代。公元968年,丁部落建立”大瞿越国”,自称”大胜明皇帝”。从此,越南摆脱了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成为自主的国家,但仍然与中国保持”藩属”关系。1802年,越南的阮氏政权完成了全国的统一。1804年,定国号为”越南”。1858年法国殖民主义者侵略越南,1884年阮氏王朝与法国签订了《顺化条约》,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1885年,中国清政府和法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结束了越南的”藩属”关系。法国占领越南后,全面推行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将越南分割为交趾支那、安南、东京三个部分,将它们和柬、老拼凑为”法属印度支那联邦”,集大权于法国总督一身。

越南人民为反抗法国的殖民统治进行了长期的英勇斗争。1945年8月19日,越南八月革命成功。同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在河内巴亭广场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1945年9月23日,法国对越南发动殖民主义战争,越南人民进行了9年的全国抗战。1954年5月7日,越南取得了奠边府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迫使法国于同年7月20日签订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全部解放了越南北部国土。此时,越南从北纬17 划分为南北两方。

日内瓦协议签订后,美国取代法国,在南方扶持亲美政权。1960年12月20日,越南南方民族解放战线成立,越南进入了抗美救国时期,也就是著名的越战时期。经过长期的军事、外交斗争,1973年1月27日,越美在巴黎签订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美军被迫从越南全部撤走。1975年春季,越军对西贡伪军发动总攻击,同年4月30日解放西贡,5月1日解放南方全境,统一了越南。1976年7月2日,越南国会正式宣布南北统一,并更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3.越南阮氏起源

古越南有阮氏王朝,因此,今天越南多有阮姓者。

越南有阮氏是否与我国阮氏同宗、同源无考。

我国阮氏起源:

一、姓氏源流阮氏起源有三: 1、以国为氏,是皋陶氏之后。商代有阮国,是商的诸侯国,汽笛在今甘肃省泾川县境内。商末,西岐诸侯王姬昌灭阮国,原阮国王族相约以国名为姓,成为阮姓。后来,阮姓族人为避仇杀,分散到了各地。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阮氏,商之诸侯,国在岐渭之间。周文王侵阮徂共见于诗,子孙以国为氏。” 2、出自偃姓,亦属皋陶之后。据传,皋陶生于曲阜,偃姓,其后亦有人以阮为姓。 3、石姓有人改姓阮姓。据《南史》记载,东晋末期,有石姓人改姓阮姓。二、郡望堂号【郡望】 太原郡:战国时秦国初置,治所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堂号】 “竹林堂”:三国时候,阮籍为竹林七贤之一,曾官至步兵校尉。三、历史名人 阮瑀(约165212):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为曹操司空军谋祭酒,管记事,能诗,善作书檄,有《阮元瑜集》阮籍(210263):三国时魏国文学家、名士,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他博览群书,尤好庄老,有《阮嗣宗集》。他有八十余首《咏怀诗》,颇为有名。阮咸:魏晋间名士,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阮籍之侄,”竹林七贤”之一。他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曾为散骑侍郎。阮孝绪(479536):字士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他撰写了《七录》,仿照《七略》分类法,将当时所见图书6288种,44520卷,分为经典、纪传、子兵、文集、术技、佛法、仙道七录,已佚。现尚寸《广宏明集》,有五十五部序目,可考察其分类情况。阮元:字伯元,号云台,清朝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嘉庆、道光年间,历任户、兵、工部侍郎,浙、闽、赣诸省巡抚,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他倡修《清史》、《儒林》、》文苑传》、,历官所至,以提倡学术为己任。他在浙设诂经精舍,在粤立学海堂,撰《十三经校勘记》、《经籍纂诂》、汇刻《皇清经解》180余种。

4.越南国名的由来

阮福映遣使宗主国中国,请求改国号为“南越”,最终嘉庆皇帝下赐国号“越南”,并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这就是越南国名的由来。

具体历史:

10世纪,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越南(当时叫安南)利用中国的四分五裂局面,摆脱了中国的控制。

980年,黎桓建立前黎朝,并击退了侯仁宝率领的北宋军队的干涉。1010年,李公蕴建立李朝,1054年改国号为“大越”。

1471年,后黎朝灭占婆国,疆土逐渐向南扩张。1527年,莫登庸篡夺后黎朝,建立莫朝。1531年,后黎朝在郑、阮两大家族的支持下复辟(又称中兴黎朝),与莫朝对峙,越南开始进入了200多年的南北分裂时期。

1592年,后黎朝灭莫朝,名义上统一全国,但越南继续分裂,北部由郑氏家族控制,南部则由阮氏家族控制,两大家族不断发生战争,史称“郑阮纷争”。而名义上的共主——后黎朝皇帝则完全是傀儡,处于郑氏控制之下。1698年,阮氏家族出兵吞并下高棉(今湄公河三角洲),奠定了当代越南的版图。

1771年,爆发西山起义,阮文惠三兄弟先后灭阮、郑,统一全国,建立西山朝。后黎朝末代君主黎维祁逃往中国,请求清军援助其复国。

西山军在1789年击退了清朝干涉军,后黎朝彻底灭亡。1802年,原阮氏家族的后代阮福映在法国支持下灭西山朝,建立阮朝(1802年~1945年)。次年阮福映遣使宗主国中国,请求改国号为“南越”,最终嘉庆皇帝下赐国号“越南”,并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这就是越南国名的由来。

扩展资料

越南的人口和民族:

1、人口

越南人口约为9000万,排名世界第13位。男性占50.2%,女性占49.8%。城市人口占33%,农村人口占67%。越南有54个民族,京族占总人口87%;少数民族有岱依族、泰族、芒族、高棉族、赫蒙族、侬族、华族等。

2、民族

越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政府认定的有54个。每一个越南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生活方式,以及文化遗产。多数越南西部的少数民族族群被统称为“山里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越南

5.“越南”叫法的由来是什么

如今的越南国在清嘉庆前称安南国,是当时中国的属国。乾隆帝曾出兵安南,支持黎维祁与安南国王阮光平交战,并作为“十全武功”之一,大肆宣扬。

嘉庆即位以后,安南的局势一度更加动荡不安,阮光平死后,其子阮光缵继位,不仅与故广南王的后裔阮福映发生内战,还暗中支持中国广东省一带“洋盗”的活动,而嘉庆却无力象乾隆时那样耀武扬威,只得采取克制优容态度,终于酿成严重问题。“洋盗”事件从最初就有阮光缵支持的安南人参与,嘉庆深知此情,但只是说:内地人民出洋为“匪”,还无法官为禁止,何况外国人,怎么值得为这种事兴师动众去征讨该国呢?

阮光缵与阮福映交战之后.都想讨好清廷以让清廷支持自己,阮光缵一改过去做法,把60多个“洋盗”解送到广东;阮福映得知,也缚送“洋盗”到广东正法。嘉庆对比,却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态度,嘱咐粤督吉庆,说安南两派自相吞噬,与我国无关,不必过问.如果安南有人内投,自应妥为安置,如果来我国请兵,则一定要据实奏闻。对一直向自己朝觐纳贡的小国如此挑衅置之不理,如此内乱又公然表示不干涉,这在一向以“天朝”自居的清廷,实是少见之事。

嘉庆七年(1802),阮福映击败阮光缵而登上国王宝座,遂遣使清朝,请求以“南越”为国名。嘉庆对此类问题.倒是非常敏感,立即指令军机处:以“南越”二字册封,断不可行。因为南越之名,包罗甚广,考之前史,如今的广东、广西地界,都包括在内。嘉庆认为,阮福映即使领有整个安南,也不过是交耻故地,怎么竟敢称为南越,他到底想要干什么?于是,嘉庆让军机处密饬广东、广西一带海道边关的地方官留心防备,以防阮福映图谋不轨。

其实,阮福映表现还是极为恭顺的,他之所以想用“南越”作国名,是因他原从越裳之地起家,如今又吞并安南,所以以两地各取一字为“南越”,并没有其它非分之想。嘉庆在摸清实情之后,倒也灵活,持令广西巡抚孙玉庭转知阮福映,册封该国为“越南”,因其先据越裳,越字自应在前,后有安南,南字理应居后。从地理位置看,该国又位于百越之南,如此称呼,也不会与古代的“南越”相混淆。阮福映得知.也很满意,双方皆大欢喜,而“越南”国名,也就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