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尊重对手的故事
日本三洋电机的创始人井植熏在向客人介绍自己企业的同时,总要带着尊重的口气,花几乎相同的时间来介绍同行业的强劲对手:索尼、松下、夏普电器……
或许就是这种“尊重”,才使日本的电器能从一种集团的态势傲然纵横于世界市场。
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
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唯海婴说:“妈妈,鱼圆是酸的!”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的说的话啊!”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纽约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出于怜悯,他塞给拿人一元钱,不一会,他返回来,从卖笔那儿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自己忘取笔了,末了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几个月后,再次相遇,那卖笔人已成为推销商,并感谢纽约商,”你重新给了我自尊,告诉了我,我是个商人。”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 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 ————弗洛姆.
对别人的意见要表示尊重。 千万别说:“你错了。”——卡耐基
人们大概都熟悉张良拾履的故事。故事中的张良讲的就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张良。
传说张良闲暇时在桥上散步,有一位老年人,身穿粗布短衣,走到张良呆的地方,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拾鞋。”张良猛然一惊,真想揍他,一见如此大的年纪,就给他拾了鞋。老人要张良替他穿上,张良既已为他拾鞋了,也就跪下来为他穿鞋。穿好后,老人笑着走了。走了1里远,又返回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很可以培养,过5天,天一亮你来等我。”过了5天,张良来时,老人已先到,批评他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能迟到?过5天,你再来等我。”第二次,张良又迟到了。第三次,他半夜就去了。老人很高兴,送给张良一部书,并且告诉他说:“读了这部书,就可做帝王的老师了。后10年你会发迹。13年后,你会在济北遇到我,谷城山下有块黄石就是我。”天亮后,张良一看,原来是一本兵书,叫《太公兵法》。张良得到这本书后.认真阅读,终于学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本领,据传说,13年后,张良跟随高祖路过济北,果真在谷城山下看见一块黄石,张良取回它,并把它当做珍宝供奉、张良死后,就和这块黄石合葬在一起。
不知道这些够不够,希望能帮到你
2.关于名人尊重对手的事例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和**即相识共事,自从成了政治敌手后,已有将近 20年没有相见。
**一身戎装,胸前缀着耀眼的勋章,而**则一身朴素的中山装,唯一炫目的只是一双新皮鞋。他们缓缓地走向对方,互致问讯,紧紧握手,在掌声中,**致欢迎辞。
8月 29日晚,**应邀出席**为他举办的宴会。虽说**平时滴酒不沾,**的酒量也不大,此刻却几度举杯,互祝身体健康。
席间,**和**先后致辞。**知道**爱吃辣椒,特意准备了几盘掺有辣椒的菜。
**知道**不抽烟,忌烟味。烟瘾甚重的他,席间不抽一根烟。
此后**每一回与**会谈,从不抽一根烟。
3.尊重对手 帮忙找几个 尊重对手 的事例、名人事例
感谢对手 偶尔看到一篇题为《感谢对手》的文章,读罢感触很深。
文章中写到非洲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繁殖能力与奔跑能力大相径庭。通过试验发现繁殖力强、奔跑速度快的东岸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天天生活在一种“竞争氛围”中,它们为了生存,反而越活越有“战斗力”。
而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恰恰是因为它们缺少天敌,没有生存的竞争压力。这种现象对我们的工作、生活也不无启迪。
生活有时也需要一个对手,一点压力,一些磨难。俗话说:“人在苦中练,刀在石上磨”。
笔者前几年已到了不惑之年,既没当上官,也没发财,一事无成,然而又不愿混日子过,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电脑打字,对“爬格子”产生了兴趣,偶尔在报刊上有“小豆腐块”发表,从2000年开始,陆续被市内新闻媒体评为优秀通讯员。2002年年初,陈洪显从凌南分局调入我们分局,而我从市场科来到企业科当内勤,过去我感觉不怎么费力就可以被评为“优秀通讯员”。
到市场科后,领导说“以前人家小林子在市场科写了不少稿,你也不能落后啊!”据说他以前没有写过稿,但他基础好,肯钻研,肯吃苦,时间不长他的名字就屡屡出现在报刊上,上稿率、上稿量要比我过去高得多。而我到了企业科后,因为没有了那种环境,没有素材,加之对企业科的业务还不熟悉,而且企业科的工作一点也不比市场科长,订档案、建数据库,每天还要在窗口受理咨询服务,忙得不可开交,双休日、节假日常在办公室加班,平时晚上九—十点回家是常事。
没有时间写稿,更没有时间送稿,每当报纸上刊发他的一篇稿件,无形之中我有了一个竞争的对手,有了巨大的压力。为了能写出高质量的稿件,我注意与工作结合起来,反复思考,仔细琢磨。
为了解决写稿与发稿的难题,我特意买了一台电脑,在家就能写稿,并可以上网发电子邮件,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国工商报》刊发了“差一‘.’”“换岗”“郭大娘‘三闯’工商局”“一个旧脸盆”。我与洪显既是竞争的对手,又是合作的伙伴。
到了去年年底,洪显的稿件达到135篇,超过我一倍还多,获得了电台、日报优秀通讯员“一等奖”、“二等奖”,而我好不容易才搭上了优秀通讯员“三等奖”的边。2003年以来,我的压力更大了,因白天没有时间写稿,时常到深夜,在《中国工商报》刊了发几篇稿件,同时结合“执法服务环境年”活动在市内报刊刊发了几篇头条,反映了新时期工商队伍的崭新形象。
回想走过的路程,我从内心里感谢我的对手——洪显,是你给我了压力,给了我激情,使我不敢懈怠,不敢松劲。从这点上说,洪显既是我的对手,更是我的朋友。
感谢对手 对手,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永远都是与我们相对立的,似乎它就是我们眼前的障碍,学习中的竞争对手,希望和目标的争夺者,有时甚至还给我们的人生道路带来诸多不便与坎坷。因此大多数人总是用敌意的目光来对待对手,但我在这里却要感谢对手。
不是吗?正因为有了对手,我们的生活才不会像白开水一样平淡乏味,而变得美丽、变得七彩斑斓;正因为有了对手,我们才不会像人工养殖的鲜花一样弱质纤纤,而变得越来越坚强;正因为有了对手,我们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那么为何不道声“感谢对手”呢?对手往往能照出你自己。
在如今五彩缤纷、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发展全面素质强劲的对手。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正是由于它们,才使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使你认识到要发展自我,才使你认识到社会,乃至整个世界都无时不刻地在进步,在前行。
对手就犹如一面铜镜,能照出你自己的特征,也能激励你去不断学习,不断发展。学习中往往能感受到这样的情景。
每当因为一次考试失败而失意时,会发现自卑这个强大的对手正向你张牙舞爪;而每当你因为一次成功而得意忘形时,会发现乐极生悲也悄悄地靠近你;每当……其实有太多太多的对手每时每刻都伴随在我们身后。我们所应该做的,不是逃避也不是埋怨,而是敞开宽广的胸襟友好地说一声:感谢对手!如果你逃避对手,同时也就失去了一次尝试的机会,永远都不会有壮丽的人生;如果你埋怨对手,你的心胸会变得狭窄,不能容下任何事物,久而久之生命就会慢慢枯萎。
只有用坦然的微笑面对生命中的一切对手,生命才会越来越有意义。如今的我已走过了人生的十七个春秋,我知道我的人生之路不会是平坦的,它会充满许多已知和未知的对手。
正因为这些陪伴我的对手,使我变得坚强、变得自信、变得充满活力。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草原上,牧民所驯养的羊经常被狼吃掉。
基于这样,牧民就想尽办法,绞尽脑汁把草原上的狼除掉,原以为可以安心地过日子,可是羊群却变得老弱病残。相反,一些野生羚羊或鹿为了逃难,长期奔跑,不仅使它们拥有了强健的身体,而且也躲避了狼的捕杀。
显然,有无对手带来的结果是截然不同。人生漫漫长征路中,对手是同行者,也是挑战者,它们或许是有形的,抑或许是无形的,有实际存在的,也有精神上的;是它们将你的人生装扮,是它们将你的心灵改变,是它们将你的微笑展露,也是它们。
4.尊重对手,学习对手 有哪些古代的例子
1: 孙膑和庞渭同拜师于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两人初时关系很好,后来庞渭先下山去魏国求仕途去了。魏王很赏识庞渭,庞渭确实也有才能,帮魏国立下了战功。庞渭因此得到重用,执掌兵权,也生出了骄傲自大之心。
孙膑经过学习,兵法精进了许多,师傅看他为人不错又将独门秘诀传授于他。此时魏王又派人来招孙膑下山,孙膑就去了。
庞渭深知自己不如师兄,他一来势必要夺取自己的一切。因此心生怨恨,他表面上和孙膑依旧如故,暗地里却设计害他。孙膑被庞渭设计陷害,失去双腿,几乎一死。在朋友的帮助下逃离魏国前往齐国,由于孙膑的才能很快得到重用,一次与魏国的对战中,庞渭被孙膑打败,庞渭死于战场。害人终害己,这是不正当竞争所引发的惨剧。
2:廉颇和蔺相如同是赵国的两把手,但是蔺相如官职大于廉颇。廉颇的官职全靠身经百战得到的,因此不满于蔺相如全靠嘴皮子得到比自己大的官。所以生活中处处和蔺相如作对,蔺相如却并不和他计较,处处忍让他。世人都不解,认为蔺相如胆小如鼠,因而失去了对他的崇敬。蔺相如的门人也不解就去质问蔺相如,蔺相如才说出实情,他是为了赵国的大局着想,才这么做的。廉颇听后,羞愧不已,负荆请罪。两人终于和好,共同捍卫赵国安危。这是两人竞争的另一种结局,一段佳话。
3.诸葛亮和周瑜相互竞争可以体现在草船借箭,借东风火攻曹操,三气周瑜等,周瑜虽然明白诸葛亮是个人才很厉害,但是不能为己所用,因此处处设计想要害孔明,最终反被自己的嫉妒之心所害。
4.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将越王俘虏,有人建议将其杀死,但夫差没有这么做,而是将其变作服侍自己的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为了东山再起,甘愿为吴王尝大便,换得信任后,回到越国卧薪尝胆终于东山再起,一举将吴王打败。
5.太宗李世民有三个兄弟老四战死,老大和老三是一派,虽然老大是太子,但是李世民擅长打仗屡立战功,属下战将谋士如云,有兵权,又得民心。因此对太子威胁很大,太子因此想方设法要将李世民除去,于是消其身边的力量,准备找机会杀死他,李世民察觉后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他们。当上了皇帝,成就一番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