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古中医
1,神农尝百草 日中百毒。研究中药也太他妈的容易了,太简单了,找个原始人尝尝就行了。
2,扁鹊从人体内(貌似手术)拿出一个黄雀飞走了,患者的病好了。他妈的,听说过寄生虫,还没听说过“寄生鸟”。
3,华佗用利斧劈开头颅,取出“风涎”,真牛X,什么感染,什么静脉窦止血,什么大脑的功能区都不用管了,开吧!对了,中医认为大脑没用的,“心主神明”的。
4,李时珍把人屎(人中黄),耗子屎(五灵脂),人尿(人中白),都给人吃的搞中医要的都说现在污染重,中药效力不高了,看来古代的屎是“绿色的”,“纯天然的”。
5,孙思邈活了一百四十多岁,其余的名人也都活了九十多岁,对了,那个神农,扁鹊经考证还是神仙哩,长生不老滴。
实在对不起,没时间了,先给你打5个故事,改日再奉上。
2.中医药故事
老鹳,是鸟名,它羽毛灰白色,嘴长而直。
一般住在江湖池沼近旁,捕食鱼虾等为生。这里有个故事。
相传,在隋唐时期,我国著名医药家孙思邈云游在四川峨眉山上的真人洞,在洞中炼丹制药,为患者治病解疑。由于四川属盆地气候,湿度很大,上山求医的患者中有许多风湿病患者,孙思邈却束手无策。
这天,孙思邈带着徒儿上山采药,忽然发现一只灰色老鹳鸟在山崖上不停地啄食一种无名小草,许久之后,才拖着沉笨的躯体缓慢地飞走了。过了几天,孙思邈又见到这只老鹳在啄食这种小草,随后飞走了。
奇怪的是,老鹳已无病态,飞得轻巧雄健有力。孙思邈对身边的徒儿说:老鹳鸟常年在水中寻食鱼虾,极易染上风湿病痛,老鹳鸟能食此草,说明此草无毒,能治疗风湿病,我们也把这草采回去试用。
风湿病患者用水煎此草服汁,连服几天之后,奇迹发生了,原来双腿红肿的关节,都肿消痛止,可以行走自如了。喜讯传开,慕名前来求治者络绎不绝,治愈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家请孙思邈为小草起个名,孙思邈说:这药草是老鹳鸟认识的,就叫它“老鹳草”吧!现代植物为牻牛儿苗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牻牛儿苗,或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老鹳草,除去残根的全草入药。
性味苦辛、平,祛风、活血通络。治风湿疼痛,肢体麻木,关节酸痛,痈疽,跌打,肠炎,痢疾。
据《滇南本草》载,老鹳草可祛诸风,治皮肤发痒,通行十二经,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软、手足筋挛麻木等。用法与用量为:水煎内服615克干品,或浸酒或熬膏。
在民间,运用老鹳草治疗风湿病,由于疗效显著而流传至今,经久不衰。扩展资料: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阴阳 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
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做“生化不息”。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对立统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万物之纲纪(一切事物都不能违背这个法则而存在),在变化之父母(事物的变化是由事物本身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杀之本始(事物的生成和毁灭都是来自于这个根本法则),神明之府也(这就是自然一切奥妙的所在),故治病必求于本(所以要想治好病,就必须从这个根本问题阴阳上求得解决)”。阐明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生长、发展和消亡,都是事物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而,阴阳学说也就成为认识和掌握自然界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围,认为人体生理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也超越不出阴阳这个道理。
因此,我们想要掌握疾病的发展过程,探求疾病的本质,从而获得满意疗效,就必须探求人体的阴阳变化情况。五行学说 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
“五行学说”是指这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相生、相克作为解释事物之间相互关联及运动变化规律的说理工具。中医主要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运气学说 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说。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
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推算年度气候变化和疾病发生规律。
脏腑学说 主要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经络学说 与脏腑学说密切相关。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有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经络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会呈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这些表现,可以诊断体内脏腑疾病。
3.神医华佗的简短小故事
狗腿治疮
有一位极漂亮的姑娘,已经过了结婚的年龄,可是仍没有嫁人,因为常期以来她的右膝,长了个疮,不断往外流浓水。
华佗看过后,她父亲问女儿的病情,华佗说:”派人骑马,牵着一条栗色的狗跑三十里。回来后,乘狗身子正热时截下狗的右脚,拄在疮口上。”不一会儿,有一条红色的小蛇从疮口中出来,进到狗的脚中,那姑娘的病就好了。
枪头化酒
后汉末年时,有人腹中长一结块,白天黑夜疼痛无比。临死时,他对儿子说:”我死以后,可以剖腹把那东西拿出来,看看到底是什么。”
他儿子不忍心违抗父命,于是剖腹,取出一个铜枪头,约有三分之一升左右。华佗听说后,就前去了解。华佗看完,从小箱子里取出药放在枪头上,枪头立刻化成了酒。
扩展资料:
华佗是中国医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杰出外科医生之一,他善用麻醉、针、灸等方法,并擅长开胸破腹的外科手术。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华佗
4.李时珍的故事,简短易背会的,急需要
李时珍的小故事:故事开棺救母子
一次,李时珍在路上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李时珍上前一看,见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鲜血,于是赶忙拦住人群,说:“快停下来,棺材里的人还有救啊!”众人听了,面面相觑,彼此都不敢相信。人已经死了,再开棺惊动故人,不是太不吉利了吗?可万一……李时珍当然看出了大家的心思,于是便反复劝说,终于使主人答应开棺一试。李时珍先是进行了一番按摩,然后又在其心窝处扎了一针,不一会儿,就见棺内的妇人轻轻哼了一声,竟然醒了,人群顿时欢动。不久之后,这名妇女又顺利产下一个儿子,于是人们都传言李时珍一根银针,救活了两条人命,有起死回生的妙法。这就是李时珍开棺救母子的故事。
李时珍的小故事:活人断其死
李时珍在以一根银针救活母子两人后,许多人都想见一见这位神医。一天,有家药店老板的儿子正在柜台上大吃大喝,听说了之后,也想去看看热闹。他费了好大力气终于挤到李时珍面前,问道:“先生,你看我有什么病吗?”李时珍见此人气色不好,赶忙给他诊脉,过后,十分惋惜地说道:“小兄弟,可惜呀,年纪轻轻,活不了三个时辰了,请赶快回家去吧,免得家里人到处找。”众人都不信,那个药店老板的儿子更是大骂不止,后来在众人的劝说下,方才气咻咻地走了。果不其然,不到三个时辰,这个人便死掉了。原来此人吃饭过饱,纵身一跳,肠子断了,内脏受损。由此,人们更是惊叹李时珍的神奇医术了。
有一天,有一个病人,高烧不出汗,头痛得厉害,请李时珍去诊断。李时珍赶到他家,茶不喝,水不饮,就坐在病人床沿上切脉看病。他诊断病人患的是伤风病,首先应该发汗,于是他就叫病人在药抓回来之前先煎些生姜水喝,然后裹紧被子睡一觉,出出汗,病就会减轻。
李时珍开好处方准备走了,病人问他:“伤风病能不能吃鱼?”李时珍一抬头看见病人家里挂着一条乌鳢鱼,就笑着说:“用生姜煮乌鳢鱼吃无妨,只要发了汗就行。”
李时珍辞别了伤风病人就到别处去诊病,等他忙了半天回到家里,刚坐在板凳上,病人的儿子就喘着粗气赶来说,他老子吃了生姜煮的乌鳢鱼后,眼眶子变大,脸色变白,舌头打结,喘气不匀。
李时珍一听急了,心想:不好,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幸好这时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老先生挖药回来,一听说这件事,抓起几样草药就和李时珍一起心急火燎地赶到了伤风病人家中。
李老先生也是个老中医,他让病人煎服了解毒的草药,等病情好转些再煎服治伤风病的草药,只三天工夫,病人就能起床干活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李时珍问他父亲。父亲告诉他,生姜煮乌鳢鱼能使人中毒。这件事对李时珍震动很大,他一连几夜都没睡好觉,伤风病人中毒的情景总是在他的头脑里打转转。他暗下决心,为了替天下人治病,弄懂所有中草药的药性,他一边采药行医,一边四处求拜名师。工夫不负苦心人,他后来终于成了“医圣”,写出了《本草纲目》。
直到现在,还有些地方不用生姜煮乌鳢鱼吃。
5.中医药故事
老鹳,是鸟名,它羽毛灰白色,嘴长而直。
一般住在江湖池沼近旁,捕食鱼虾等为生。这里有个故事。
相传,在隋唐时期,我国著名医药家孙思邈云游在四川峨眉山上的真人洞,在洞中炼丹制药,为患者治病解疑。由于四川属盆地气候,湿度很大,上山求医的患者中有许多风湿病患者,孙思邈却束手无策。
这天,孙思邈带着徒儿上山采药,忽然发现一只灰色老鹳鸟在山崖上不停地啄食一种无名小草,许久之后,才拖着沉笨的躯体缓慢地飞走了。过了几天,孙思邈又见到这只老鹳在啄食这种小草,随后飞走了。
奇怪的是,老鹳已无病态,飞得轻巧雄健有力。孙思邈对身边的徒儿说:老鹳鸟常年在水中寻食鱼虾,极易染上风湿病痛,老鹳鸟能食此草,说明此草无毒,能治疗风湿病,我们也把这草采回去试用。
风湿病患者用水煎此草服汁,连服几天之后,奇迹发生了,原来双腿红肿的关节,都肿消痛止,可以行走自如了。喜讯传开,慕名前来求治者络绎不绝,治愈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家请孙思邈为小草起个名,孙思邈说:这药草是老鹳鸟认识的,就叫它“老鹳草”吧!现代植物为牻牛儿苗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牻牛儿苗,或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老鹳草,除去残根的全草入药。
性味苦辛、平,祛风、活血通络。治风湿疼痛,肢体麻木,关节酸痛,痈疽,跌打,肠炎,痢疾。
据《滇南本草》载,老鹳草可祛诸风,治皮肤发痒,通行十二经,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软、手足筋挛麻木等。用法与用量为:水煎内服615克干品,或浸酒或熬膏。
在民间,运用老鹳草治疗风湿病,由于疗效显著而流传至今,经久不衰。扩展资料: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
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做“生化不息”。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对立统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万物之纲纪(一切事物都不能违背这个法则而存在),在变化之父母(事物的变化是由事物本身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杀之本始(事物的生成和毁灭都是来自于这个根本法则),神明之府也(这就是自然一切奥妙的所在),故治病必求于本(所以要想治好病,就必须从这个根本问题阴阳上求得解决)”。阐明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生长、发展和消亡,都是事物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而,阴阳学说也就成为认识和掌握自然界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围,认为人体生理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也超越不出阴阳这个道理。
因此,我们想要掌握疾病的发展过程,探求疾病的本质,从而获得满意疗效,就必须探求人体的阴阳变化情况。五行学说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
“五行学说”是指这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相生、相克作为解释事物之间相互关联及运动变化规律的说理工具。中医主要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说。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
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推算年度气候变化和疾病发生规律。
脏腑学说主要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经络学说与脏腑学说密切相关。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有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经络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会呈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这些表现,可以诊断体内脏腑疾病。
6.神医扁鹊的故事,要短的
扁鹊拜师
扁鹊少年时期在故里做过舍长,即旅店的主人。当时在他的旅舍里有一位长住的旅客长桑君,他俩过往甚密,感情融洽。长期交往以后,长桑君终于对扁鹊说:“我掌握着一些秘方验方,现在我已年老,想把这些医术及秘方传授予你,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外传。”扁鹊当即拜长桑君为师,并继承其医术,终于成一代名医,先秦时期医家的杰出代表。扁鹊成名后,周游各国,为人治病。 据司马迁记载,扁鹊当时看病可以直接看透人的内脏,如同现在的透视一样,至于望闻问切都是掩人耳目的。很多反济南扁鹊雕像对中医学的人借此攻击中医。聂文涛认为,从中医学文献上看没有扁鹊透视眼的记载。这说明,是书所记属于医学之外的文化内容。如同牛顿的苹果落地,本来莫须有,且不符合逻辑,然而也会流传。文化的传奇必然覆盖一切,包括古代和当代的科学发展过程,不能作为评判科学的依据。这种传奇只能反应了扁鹊医生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扁鹊遇害
秦武王与武士们进行举鼎比赛,不觉伤了腰部、疼痛难忍,吃了太医李醢(音海)的药,也不见好转,并且更加严重。有人将神医扁鹊已来到秦国的事告诉了武王,武王传令扁鹊入宫。扁鹊看了武王的神态,按了按他的脉搏,用力在他的腰间推拿了几下,又让武王自己活动几下,武王立刻感觉好了许多。接着又给武王服了一挤汤药,其病状就完全消失。武王大喜,想封扁鹊为太医令。李醢知道后,担心扁鹊日后超过他,便在武王面前极力阻挠,称扁鹊不过是“草莽游医”,武王半信半疑,但没有打消重用扁鹊的念头。 李醢决定除掉扁鹊这个心腹之患,派了两个刺客,想刺杀扁鹊,却被扁鹊的弟子发觉,暂时躲过一劫。扁鹊只得离开秦国,他们沿着骊山北面的小路走,李醢派杀手扮成猎户的样子,半路上劫杀了扁鹊。相传扁鹊是四月二十八日诞生的,人们在他的家乡建造起“药王庙”,专门供祠他。每年四月二十八日这天,大家都举行盛大的纪念仪式。同时,也祈求他保佑人们无病无痛、延年益寿。
7.宫廷秘方流传民间的小故事 自己虚幻的也行要求200字左右的小故事
有一座草木茂盛的山,山里虽说长着许多贵重药材,却很少有人进山挖药,因为山里盘踞着很多毒蛇猛兽。
山外有个村庄。一天,村里的青年们凑在一起闲谈。有个小伙子说:“我的胆量最大。”
别人不信,激他说:“你胆大?敢进山采药吗?”
“那怎么不敢?等我采来药,治治你们的‘胆小病’!”
“得啦,你要是让毒蛇猛兽咬死,我们还得给你找‘还魂药’去呢!”
那青年很不服气,发誓一定上山采药。可是,回家一说,他妈妈很不赞成:
“我就养你这么一个儿子,你要有个三长两短,咱家不就绝了后吗?”
儿子说:“我已经发过誓,如果不去,在村子里就抬不起头来了。”
母亲想了想说:“要去就去吧!不过,你已经定了亲,先把媳妇娶进门,一旦你有个好歹,我们也算个人家。”
就这样,儿子暂时没进山,先把定好亲的一位姑娘娶了来,婚后,小夫妻感情很好。年轻人不忍心抛下新婚的媳妇,所以,一直也没提起进山的事。
一晃过了几个月。有天,村里的青年又凑在一起,大伙数落开了那个新婚的小伙子:
“这回服气了吧,吹牛大王!”
“谁吹牛?”小伙子变了脸。
“你啊!”
“胡说!”
“得啦,我们大伙看得清,你就会恋媳妇。”
年轻人都爱面子,这种话谁受得住?小伙子回家就对媳妇说:“你帮我准备一下,我明天上山采药去。”
“我不让你去……”媳妇一头扑进他的怀,呜呜地哭起来。
“我得有个男子汉的样儿,不能让人家戳脊梁骨,骂我恋媳妇。”
“那,丢下我一个,可怎么办呀?”
“这样吧,我跟妈说好,你等我三年。三年不回来,你就改嫁走吧!”
第二天,那青年辞别了母亲、妻子,上山去了。婆媳二人,在家生活。一年过去了,没回来;两年过去了,还是没有音信。媳妇等啊,盼啊,整天哭哭啼啼。由于忧虑悲伤、血虚气亏,得了严重的妇女病。眼看第三年又过去了,婆婆很不忍心,对媳妇说:“你已经等了他三年,看样子他回不来了。你别耽误了自己,嫁人去吧。”
起初,媳妇不肯,后来婆婆再三劝说,又以为丈夫已经不在人世,就回到娘家另嫁了他人。
可是没过几天,采药的青年忽然回来了。整个村子都轰动起来。大伙见他采回许多药草,都称赞他胆大、有本事。青年进家不见媳妇,忙问媳妇哪去了。他母亲说:“你有言在先!她等了整整三年,你连个音信也没有。如今,她又嫁人了。”
儿子万分后悔,恨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回来。他心里忘不了媳妇,就托村里的人传过话去,要求再见一面。
媳妇闻听原来的丈夫还活着,哭得死去活来。人们劝她说:“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了,后悔也没用。你见他一面吧,这也算有情有义。”
后来,两个人见了面。媳妇哭成个泪人,对青年诉苦说:“这三年让我等得好苦啊!我天天望你回,日日盼你归,三年当归你不归,片纸只字也未回,如今我已错嫁人,心如刀剜恨又悔!”
青年长叹了口气说:“别难过了,这不怪你。我这趟进山,挖了很多贵重药材,其中有一些是很少见的东西。我本想多挖一些,回来卖掉,给你做几身衣裳。嗐,现在我可给谁去呢?你把这些药材拿去卖钱吧!盼望你今后的日子过得美满。”
青年说完,转身就走了。
媳妇本来就有病,怎么受得住这个?她一下子瘫软在地。过了会儿,她看见青年留下的药材,心想,活着也没意思,胡乱吃些药,中毒一死得啦!于是,她抓了几棵不认识的药草根子,一口一口地吃了。谁知她不光没中毒,过了些日子,脸上渐渐有了血,妇女病竟好了。
有人问她:“你的病怎么好啦?”
她把青年采回的药草拿给人看,说:“就是吃了这个好的。”
人们记住了这种专治妇女病的药草。以后,还有人栽种这种药,并给它取名叫“当归”。这是为了记住“丈夫当归而不归,闹得老婆改嫁人”的故事。
流传安徽天长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