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浙江台州的诗有哪些
1、《送台州唐兴陈明府》 唐代:李频 见说海西隅,山川与俗殊。
宦游如不到,仙分即应无。 瀑布当公署,天台是县图。
遥知为吏去,有术字惸孤。 2、《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唐代:杜甫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3、《送台州崔录事》 唐代:权德舆 不嫌临海远,微禄代躬耕。
古郡纪纲职,扁舟山水程。 诗因琪树丽,心与瀑泉清 盛府知音在,何时荐政成。
4、《送人归台州》 唐代:施肩吾 莫驱归骑且徘徊,更遣离情四五杯。 醉后不忧迷客路,遥看瀑布识天台。
5、《台州郑员外郡斋双鹤》 唐代:朱庆馀 丹顶分明音响别,况闻来处隔云。 情悬碧落飞何晚, 立近清池意自高。
向夜双栖惊玉漏,临轩对舞拂朱袍。 仙郎为尔开笼早,莫虑回翔损羽毛。
作文 优美的景色写台州
主要市县的主要景点。
首日上午:温岭:石塘渔村,洞下沙滩,长屿硐天,下午临海:江南长城。住临海
次日上午:仙居:神仙居,永安溪漂流,下午天台:国清寺。从天台回湘
如果有空还可以去一下大陈岛。
本路线有山有海,有古迹,有山水,可以尽览台州的风貌。欢迎来台州作客,祝玩的愉快,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用。
附台州景点概述:
台州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市中心处北纬28度,东经122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型。全市陆地面积9411平方公里,浅海面积8万平方公里,人口539.51万。辖椒江、黄岩、路桥3个区,临海、温岭2个县级市和玉环、天台、仙居、三门4个县。其中有6个县(市、区)濒临东海,大陆海岸线745公里。
台州山奇水秀,风光旖旎,具有较高的旅游经济开发价值。临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台山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李白“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的诗句,道出了天台山的诱人之美。天台山既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和日本、韩国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又是中国道教南宗的本山。作为天台山十大胜景之一的“石梁飞瀑”,为浙江省十大名胜景点。台州还有3 个省级风景区:以火山岩地貌为特色,有“地质公园”之称,又因保存完好的戚继光抗倭古城而闻名于世的临海桃渚风景区;以人工采石形成的洞窟为特色的温岭长屿硐天景区及仙居自然风景区。“台州地阔海溟溟,云水长和岛屿青”,这是唐朝诗圣杜甫对台州海上风光的写照。台州海滨景色十分宜人。温岭石塘渔村,建筑风格十分独特。大陈岛风景名胜与文化古迹相映,风情万种。玉环大鹿山岛不仅是中国唯一在海上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为回归大自然的人们所钟爱,而且还是一个艺术家独运匠心,遍岛创作“大地岩雕”的艺术之岛。两岛犹如两块碧玉镶嵌在万顷东海之中
台州拥有广阔的海洋,海产资源丰富,因此海鲜成了当地餐饮的特产。各种海鲜品种齐全,味美肉鲜,令游客馋涎欲滴。其中有着“台州小海鲜”之称的“新荣记”可谓小有名气。除了海鲜之外,台州也是我国最大的果品基地之一,黄岩蜜桔和玉环柚等久负盛名。丽水 地处浙西南边陲的丽水,大自然慷慨地赐予了她清纯秀丽的山山水水,绵延起伏的群山,巍峨耸立的峰岩,苍莽葱郁的林海,纵横密布的川流,使得这里风光旖旎,气象万千,成为人们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更被称为华东最大的生态休闲旅游胜地。 金华是我的家乡,最有名的便是金华火腿了,再来有名的旅游胜地也有不少,比如双龙洞,是天然形成溶洞,冬暖夏凉。还有远近文明的诸葛八卦村,是诸葛亮后裔最大聚居地。
求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
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 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 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 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
和 傣家竹楼前如水的月色, 世界屋脊上布达拉宫的巍峨 春风宜人:春天的和风使人感到舒适温暖。 形容春天可爱。
例:“春风宜人,鸟语花香,正是旅游的好季节。” 春光明媚:春天的景色鲜明可爱。
例:“春光明媚,百花争艳。” 春光融融:春天的景色使人感到温暖、舒畅。
例:“春光融融,杨柳依依,情意绵绵。 ” 春暖花开:春天暖和,花儿开放。
表示春天来临,春景优美。例:“春暖花开,香气四溢,游人如潮。”
春意盎然:春天的气氛浓厚。例:“鸟啭莺啼,花红柳绿,到处春意盎然。”
满园春色:春色满园,四处都是春天的景象。 例:“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大地回春:冬去春来。例:“大地回春,阳光普照,山河无限美好。”
东风送暖:东风,春风。春风送来暖意,表示春天来到。
例:“东风送暖,春回大地。” 雨 天泛舟,我欣赏到了出奇的山色。
雨中的山色,其美妙完全在若有若无之中。如果说它有,它随着浮动着的轻纱一般的云影,明明已经化作蒸腾的雾气;如果说它 无,它在云雾开合之间露出容颜,倍觉亲切。
中国画里有一种技法叫米点山水,用饱墨挥洒大大小小的点子,或疏或密,或浓或淡,用来表现山色空蒙的景色。 要传 神地描绘眼前的这幅景致,非米点技法不可。
这时细雨霏霏,水天一色。船儿到了三潭印月,我们弃舟登岸。
正是红瘦绿肥的幕春时节,但是西湖 的花奔四时不断。我们走过曲折的石桥,桥下的题莲沉睡未醒。
杜鹃正盛开,白的如棉如雪,红的如火如茶,一丛丛点缀在绿树翠竹之间。 杜若花生长在水边,很像 兰花,但不像兰花那样娇气,繁茂,茁壮。
醉人的香气扑面而来,难分清是哪一种花的香气,连那绿茸茸的细草,那碧莹莹的苦碑;似乎也散发也清香。三潭在湖的 中心,从这里举目远眺,南北两峰已裹在云层里,看不清了,柳浪和花港隐没在浓绿里,偶尔露出影子似的飞檐。
南屏山下闪烁着点点金色,这是净获寺的琉璃瓦。 所有这一切都披上了细雨的网。
雨丝时疏时密,景色因而瞬息变化,但见诸字,自然无法捕捉空灵的意境。 细细想来,若论水,西湖不及太湖,不 太洱海;若论山,双峰不及雁荡,更不及黄山。
为什么西湖的名声尤高,吸引着多的游人?是因为湖山掩映,相得益彰么?是因为明晴明晦,山的变化无穷么?后来 游岳庙,我才想通了这个问题。从建筑艺术上看,岳庙并无特色;从造形艺术上看,岳飞的塑像更是不伦不类。
但是这里的游人四时不断,很清楚,有谁到西湖不瞻 仰岳庙呢?如果仅有西湖山秀水美,而没有白居易、苏武、岳飞、于谦、张苍水这些伟大诗人、文学家和民族英雄,没有传为佳话的白娘子和苏小妹,那么可以设 想,游人的兴味是不会这么浓厚的。 在这里,自然与人的创造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自然的美,伦理的美综合为美的极致。
西湖之美,就在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