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形容美食的词语有哪些
三牲五鼎
词义:
旧时形容祭品丰盛。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
词音:
sān shēng wǔ dǐng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shí bù yàn jīng,kuài bù yàn xì
成语典故: 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成语出处: 《论语·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例句: “割不正不食”这是他老先生的古板规矩,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条令却有些稀奇。(鲁迅《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脚……》)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成语典故: 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
八珍玉食
bā zhēn yù shí
成语典故: 泛指精美的肴馔。
伴食宰相
bàn shí zǎi xiàng
成语典故: 伴食:陪着人家一道吃饭。用来讽刺无所作为,不称职的官员。
成语出处: 《旧唐书·卢怀慎传》:“开元三年,迁黄门监。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饱食暖衣
bǎo shí nuǎn yī
成语典故: 饱食:吃得饱;暖衣:穿得暖。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成语出处: 《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酒足饭饱
jiǔ zú fàn bǎo
成语典故: 酒已尽量,饭也吃饱。形容吃饱喝足。
成语出处: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俺这里安排一席好酒……,我着他酒醉抉饭饱,走不动。”
饱食终日
bǎo shí zhōng rì
成语典故: 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成语出处: 《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例句: 人如果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那是最没有出息的。
津津有味
朝齑暮盐 囫囵吞枣 大快朵颐 香飘四溢 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 侈衣美食
2、 描写吃饭的词句
回锅肉
材料:
五花肉300克,青蒜(成都叫蒜苗)50克,油25克,甜面酱10克,酱油(红酱油最好)10克,料酒10克,白糖5克,郫县豆瓣15克、豆豉2.5克、姜片、葱段
做法:
1、将五花肉洗净,锅中放入适量水和姜片、葱段,水开后放入肉煮至刚熟(约10分钟,用筷子能戳透肉),捞起用冷水稍浸,沥干
3、豆瓣、豆豉剁碎
4、青蒜拍碎,切段
6、下豆瓣酱
5、炒锅烧热,放油,下肉片略炒,至肉片稍卷
7、下豆豉、甜面酱、酱油、糖
8、放入青蒜段炒至断生即可
如果你不喜欢吃蒜苗也可以吧它换成其他蔬菜(如辣椒等)
千张蒸肉
主料:肉馅、千张(薄豆腐皮)
辅料:胡萝卜、香葱
调料:酱油、盐、白糖、料酒、鸡蛋、香油、鸡精、鸡汤
做法: 1、将豆腐皮用热水浸泡30分钟,胡萝卜洗净去皮切成末,香葱摘洗净也切成末备用;
2、将肉馅放入碗中,加入酱油、盐、白糖、料酒、鸡蛋搅匀待用;
3、把泡好的千张切成宽条,放到深盘中加入酱油、鸡精、香油、鸡汤拌匀,再把调好的肉馅放在千张上面,蒸15分钟后撒上胡萝卜末再蒸2分钟取出撒入香葱末即可。
特点:此菜千张软烂,肉馅鲜嫩。
温馨提示 : 豆腐皮也叫千张、百叶;用前一定要把豆腐皮用开水泡透,使其软、嫩。购买千张时要买质量好的、薄的、色淡黄。不要太厚的。
总之还有很多好吃的菜,我不一一介绍了。
希望楼主能喜欢。
38回答者:
3、 描写人物吃东西的句子
描写人物吃东西的句子1. 我们去了“田野粥屋”,饭馆里很暖和,人也挺多的,我点了紫薯糜子粥,爸爸点了好几样菜,饭菜很快就上来了,我看见一桌香喷喷的饭菜,迫不及待地吃起来,哇,真香呀!不知不觉我就把一碗米饭吃完了。
2. 姥姥的牙齿不好,吃东西时,她那片干瘪嘴儿老是一瘪一瘪地动着。3. 它伸长脖子,张开嘴巴,红色的舌头清晰可见,先显出了一股霸气,它侧这头,再微微收缩。
突然,它再次把张开大嘴的头伸向前方,紧紧咬住猎物,迅速缩回头部,慢慢地“品尝”自己的佳肴……4. 他甩开腮帮子,撩开后槽牙,饭菜如风卷残云,跟倒土箱子里似得。5. 小白猪渐渐长大了,更暴露出了它们的本性贪吃、贪睡。
每当妈妈喂它们时,它们便狼吞虎咽,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还不停地发出哼哼声。6. 他拿起碗筷就大口大口的地用筷子往嘴里塞饭,饭到了嘴里还没有经过细爵就囫囵吞下肚去,饿地太厉害了!后面直接拿起碗往嘴里倒饭,大嘴使劲地吞抿!7. 王杰用她那三根白皙圆润的手指轻轻地拈着包子的下端,一边笑着和对面的人说话,一边一小口一小口的如小鸡啄米般吃着,半晌,才把一个不算太大的包子消灭完。
8. 张红每次吃饭都跟打仗似得,好像慢了一秒就“gameover”了。学校的馒头虽不大,但也不小,可张红一口下去馒头就少了一半。
勺子也不停歇,一勺又一勺的往嘴了送,两颊被饭菜塞得鼓鼓的,还不时的抖动,加上那两腮上的两团苹果红,乍一瞧,还真有点像是一只正在进食的松鼠。9. 我们到了饭堂,饭都已经端到了桌子上,上了半天的课,同学们肚子都饿看,一个个狼吞虎咽地吃着。
可是吃了一半,大家好像都饱了似的,开始叽叽喳喳地说起话来,管理组长听到这么多吵闹的声音,于是发起了威,指着我们说:“你们再吵我就把你们一个个拉出来。”大家听了一时安静了下来,可是不一会又开始闹哄哄的了。
我还是继续埋头吃我的饭。10. 最上面的几口饭,菜也是又油又腻,便再没有胃口了,那就喝汤吧,我刚搅了一下,一只惨死的苍蝇的遗骸就浮出水面,胃猛烈的抽絮着,五脏六腑翻江倒海,我下意识的捂住了嘴,还好今天戴了眼镜,看得清。
11. 一家人坐着吃中饭,何辰怡跟奶奶并排的坐着,辰辰用小脚碰了一下奶奶的脚。辰辰说:“握握小脚,你好!你好。”
12. 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咦,这是谁发出的声音呀?呵呵,这是我们一家三口吃饭的声音。也许你会问,我们家吃饭的声音怎么是这样的呢?对呀,不听不知道,细细听起来,就会听出吃饭时许多稀奇古怪的声音:妈妈喝着汤,”吱溜吱溜“的;我嚼起牛肉,”吧唧吧唧“的;爸爸呢,喝起冰啤酒,”咕噜咕噜“的。
满意的请采纳哦!。
4、 形容美食的古诗句有哪些
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代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译文: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2、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宋代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译文: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
3、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宋代戴敏《初夏游张园》
译文:邀上三五个好朋友,一边游园一边喝酒,几个人尽情豪饮,已有醉意。园子里的批杷硕果累累,像金子一样垂挂在树上,正是酒后解渴的好东西。
3、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宋代李师中的《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译文: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
4、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唐代张籍《成都曲》
译文: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雨后山坡上荔枝已经成熟。
5、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唐代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译文:喊着童仆给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吵闹牵扯我的布衣。
5、 描写吃饭的句子有哪些
她吃饭向来非常挑剔,很难侍候。
他走起路来东倒西歪,像没吃饭。小明不分昼夜的学习,一整天都在房间看书,甚至都忘了吃饭睡觉。
吃饭问题不解决,社会就无法稳定,民以食为天,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我宁可不吃饭,也要先把作业写完。
聪聪考了双百分,明明当上了班长,居然都不请我们吃饭。我们坐下吃饭吧。
孩子们等的不耐烦,已经坐立不安了。你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吗?他一工作起来,就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
他这会儿正一心一意地吃饭,用鼻子边拱边闻,吃得津津有味,还一点儿不知道人家正在议论他呢。不少单位请他吃饭,他都一一婉言谢绝了。
去吃饭刮开餐饮发票竟然中了一千元,我们一家人兴高采烈地手舞足蹈。吃饭不能定时定量,使胃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久而久之便容易患胃病。
稿子寄出去一个多月了,还没有杂志社采用不采用的消息,他心里一直七上八下的,吃饭不香,觉也睡不稳。我们考试没考好被老师留了下来,心里害怕极了,不料是老师请我们吃饭。
妈妈叫我去吃饭,可我仍然在玩电脑。
6、 比喻吃饭的词语
伴食宰相 伴食:陪着人家一道吃饭。用来讽刺无所作为,不称职的官员。
出处:《旧唐书·卢怀慎传》:“开元三年,迁黄门监。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不遑暇食 没有时间吃饭。形容工作紧张、辛勤。
出处:《书·无逸》:“自朝至於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孔颖达疏:“遑亦暇也。重言之者,古人自有复语。犹云‘艰难’也。”一说,没有闲暇时间从容地吃饭。
餐风露宿 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处:宋·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茶饭无心 没有心怀喝茶吃饭。形容心情苦闷。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忙得凤姐茶饭无心,坐卧不宁。”
尝胆眠薪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见“尝胆卧薪”。
尝胆卧薪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朝饔夕飧 指才疏力薄,除吃饭外别无所能。
出处:明·李东阳《后东山草堂赋》:“吾侪细人,朝饔夕飧,观山而不穷其巅,望海而不极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