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摘抄

如何做好摘抄

一、摘抄什么?

一篇好的文章,总会有用得准确的词语,或是华丽的词藻,或是生动细腻的描写,或是含义深刻的语句,或是巧妙的修辞……。

一般在摘抄时,我们就可以选取用得好的词语以及句子。

如《桂林山水》一文,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我们读来不由生出美的享受,眼前立刻浮现出一幅桂林山水的画卷。

文中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

如:波澜壮阔、水平如镜、无瑕的翡翠都是描写水的词语;如:峰峦雄伟、红叶似火、危峰兀立等都是描写山的词语,我们都可以把它摘抄下来。

如文中描写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的一组句子,就是典型的排比句,就可以摘抄下来。

而“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就是很好的引用诗文,也可以摘抄下来。

摘抄词语一般建议抄“红叶似火、峰峦雄伟”等四字词语或成语,以及“无瑕的翡翠、胸有成竹地说”等短语。

摘抄句子时我也建议可以选择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有修辞的句子;引用的古诗词;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腻生动的描写语句;描写景物的语句;“随着一声叫喊,乘客们立刻乱作一团,甲板上到处是惊惶失措的身影”等场面描写。

使用了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都可以列入句子的摘抄范畴。

二、怎么做摘抄。

阅读应该成为一种习惯,而且应该是一个人一辈子都做的一件事情。

而摘抄就是为了丰富并更新自己知识的一种手段。

学生摘抄既要达到在摘抄中潜移默化培养阅读习惯,又要达到积累语言的双重目的。

1、选取课内文章进行摘抄。

就地取材,从现行的在学语文教材上选取内容进行摘抄,学到哪课就摘抄哪一课。

从文中寻觅品鉴好词佳句。

语文教材上的课文都是文中精品,学之典范,此处不摘,踏破铁鞋又有何益。

2、多读课外书,从课外书中拓宽视野,不要形成近视眼。

至于读哪些课外书,总的原则就是符合自己的年龄特征,贴近自己的生活,趣味性与文学性相结合,也不一定非读我们认为的所谓经典,尤其是所谓专家开列的国学著作。

3、读书在精不在多。

有的学生一个晚上可以读完一本《海底两万里》,或是一本200页左右的书。

我认为这样就是读多了。

读书有略读与精读。

做摘抄,一般是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的。

要对文中的好词语好句子进行品味和鉴赏,进而摘抄下来。

因此,一次阅读的内容在5页左右。

这样可取的范围不至于太大,而显得无所适从。

4、先读后摘抄,一次不必抄得太多。

在对所读内容进行大致了解之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词句进行摘抄,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摘抄下来,一次抄得太多,等于搬家,也没有这个必要。

只须将自己觉得有新鲜感或不常见或表达好的词句摘抄下来即可。

一次摘十来个词语,三五个句子就行了。

结语:

一般不会写作文的学生困难有两个,一个是没有内容可写,另一个是有内容不会写。

对于第一个问题,解决的好办法是记日记。

而第二个问题,解决的好办法就是坚持做摘抄,有了丰富的词汇,还愁写不出优美的文章吗?只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说法,哪有有了米还不会做饭的人呢?坚持做摘抄,有了一定的词语积累,自然而然就会写了。

古今中外的名人学者及多少有成就的人,都喜欢做摘抄,可以说无一例外。

因此摘抄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终身学习能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