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开始做摘抄笔记更好?
这个没有定式,早点、迟点都没关系,但一般语文老师会从三年级起开始训练孩子进行摘抄。
人类记忆任何一样东西,只要过了20分钟,可能只剩下58.2%,遗忘速度非常快,到后面会逐步平缓下来,这个就是我们常说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所以,遇到好的文章把它摘抄下来,不失为克服遗忘的一个好方法。
我们学校(马鞍山实验学校)一般是从三年级起,语文老师会要求小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摘录本,每天学习完后进行课文或课外阅读的摘录,并把这一活动同我校开展的“书香校园”活动结合起来,使之达到课内外结合,课上课下互补的效果。
摘录的内容可以是生字新词、有用的信息资料和精彩的句子(尤其加强对各类修辞手法运用好的句子,关联词语运用恰当的句子,歇后语、名言警句的积累)。
什么事情都是万事开头难,在刚开始摘抄训练中,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摘录笔记很完整,不仅每天摘录下课文中好词好句,还要摘抄一些课外他们认为好的语句。
但是对于学习习惯较差,甚至懒惰的孩子来说,每天的摘录笔记完全是应付老师的任务,没有认真的完成,只是在课文中随意摘录下几个词语或者句子。
由于这是个新的学习方法,在刚开始我们要求不必太高,只要能让小学生循序渐进的摘录就行。
我班学生在学习摘抄时,我会每周坚持认真批阅,对于优秀的摘录笔记加以表扬,并且让全班同学传阅、学习。
比如我班有位同学就在这方面做得很好,3—6年级的摘抄本全保存在那里,摘抄、剪贴为一体,实用性很强。
上面还有家长签的“背”,可见她不光是收集了,还内化成的自己的东西,难怪她的作文总是频频获奖、发表,让人惊叹不已。
现在市面上有专门的摘抄笔记本购买,里面的排版大致有如下分类: “词语荟萃”“佳句广场”“我的疑惑”“我的收获”“家长/老师的话”等,设计得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