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编辑的成语
[编辑本段]【一、成语·惊心动魄】
[编辑本段]【注 音】
( jīng xīn dòng pò )
[编辑本段]【释 义】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编辑本段]【出 处】
南朝·梁·钟嵘《诗品》上卷:“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编辑本段]【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用于说明事物壮观
[编辑本段]【示 例】
鲁迅《华盖集续编·死地》:“但各种评论中,我觉得有一些比刀枪更~者在。”
只听跑上几个人去,把椤子往地下一摔,霍绰的一声,~。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六回
[编辑本段]【近义词】
动魄惊心、心惊肉跳
[编辑本段]【反义词】
泰然自若、见怪不怪
[编辑本段]【歇后语】
脑袋上放炮竹
[编辑本段]【典 故】
春秋时期,越国想灭吴国,便搜集天下的奇珍异宝、珍味佳肴献给吴王,同时还把西施、郑旦两位美人献给吴王。吴王把两位美人安置在椒房内,美人并肩而坐,偷窥者莫不惊心动魄。吴王被她们迷住了,越军进攻吴国,吴王带两位美人狼狈逃跑。
2.形容文章好的词语有那些
【哀梨并剪】并剪:并州产的锋利剪刀。比喻言语、文章流畅爽利。
【聱牙诘曲】聱牙:不顺口;诘曲:曲折。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聱牙佶屈】聱牙:不顺口;佶屈:曲折。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蚌病成珠】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炳炳烺烺】光亮鲜明。形容文章辞采声韵之美。
【蚌病生珠】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同“蚌病成珠”。
【笔大如椽】形容着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笔底烟花】比喻文章写得生动、出色。
【白话八股】用白话写的类似旧时八股式的文章。比喻指应命而写的刻板文章。
【笔酣墨饱】指文章表达流畅,内容充足。
【补苴调胹】补苴:补缀,引申为弥缝;调胹:烹调煮熟。比喻加工使之完美。多用于对文章加工使之提高,或对理论作进一步完美的表述。
【不堪卒读】不堪:不能;卒:完毕,结束。形容文章写得凄惨悲苦,令人心酸,不忍读完。也指文章粗劣,使人不肯读下去。
【不蔓不支】蔓:藤蔓,引伸为蔓延。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不蔓不枝】蔓:藤蔓,引伸为蔓延。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笔墨官司】笔墨:指文字或文章。比喻用文字进行的辩论、争执。
【班马文章】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与班固的并称。泛指可与班固、司马迁相比美的文章。
【笔力独扛】扛:用两手举。形容文笔雄健,文章的气势极大。
【波澜老成】波澜:波涛,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练。形容文章气势雄壮,语句老练。
【不能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不忍卒读】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博士买驴】博士:古时官名。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
【匕首投枪】匕首:短剑。比喻短小犀利击中要害的文章。
【辩说属辞】属辞:撰写文章。用诡辩的的言论撰写文章。
【笔头生花】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不通文墨】通:精通;文墨:指写文章、着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笔下留情】指写文章时作者的措词和用意委婉留有情面。
【不以词害意】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不以辞害志】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原意是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后也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鄙言累句】鄙言:浅俗的言辞。指文章的词句浅俗,不精炼。
【不易一字】不更动一个字。形容文章写得又快又好。
【璧坐玑驰】形容文章的语言精采美妙。
【不赞一辞】原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一句话也不说。
【词不逮理】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辞不达义】指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
【词不逮意】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沉博绝丽】沉:深长;博:渊博。指文章的含义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
【沈博绝丽】指文章的含意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
3.描写详细的好词好句好段
1)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
虎头虎脑 眉清目秀 面红耳赤 白净柔嫩 满面红光
满头银发 目光炯炯 双目如潭 火眼金睛 浓眉大眼
慈眉善目 气宇轩昂 高大魁梧 英姿飒爽 衣着得体
(2)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
眉开眼笑 破涕为笑 捧腹大笑 笑逐颜开 满面春风
洋洋得意 和颜悦色 悠然自得 容光焕发 神采飞扬
气势汹汹 神情沮丧 愁眉苦脸 没精打采 泪流满面
(3)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
心花怒放 满心欢喜 归心似箭 心旷神怡 心潮起伏
心悦诚服 心事重重 忧心忡忡 心如刀绞 悲痛欲绝
怒火中烧 心惊胆战 心慌意乱 心急如焚 心灰意冷
(4)描写人物的句子
她的脸上有一双带着稚气的、被长长的睫毛装饰起来的美丽的眼睛,就像两颗水晶葡萄。
这孩子黑虎头似的脸上,生着一对铜铃一般的大眼睛,十分精神。
他的眉毛时而紧紧地皱起,眉宇间形成一个问号;时而愉快地舒展,像个感叹号。
他那红嘟嘟地脸蛋闪着光亮,像九月里熟透地苹果一样。
他地耳朵白里透红,耳轮分明,外圈和里圈很匀称,像是一件雕刻出来地艺术品。
她那张小嘴巴蕴藏着丰富的表情:高兴时,撇撇嘴,扮个鬼脸;生气时,撅起的小嘴能挂住一把小油壶。从这张嘴巴说出的话,有时能让人气得火冒三丈,抽泣不止,有时却让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李老师有一头漂亮得头发,乌黑油亮,又浓又密,她站在阳光下,轻轻地一摇头,那头发就会闪出五颜六色地光环。
我地同学萧红,梳着一条大辫子,黑亮黑亮的,浓浓的眉毛下嵌着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看起来蛮漂亮的。
(1)描写学习态度的词语
勤奋 刻苦 认真 专注 钻研 踏实 勤恳 虚心好学
发奋苦读 脚踏实地 不耻下问 精益求精 刨根问底 废寝忘食 手不释卷 如饥似渴 持之以恒 一丝不苟
(2)专心学习的词语
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屏息凝视 目不转睛 专心致志
津津有味 掩卷沉思 神情专注
(3)描写学习的佳句
小飞坐在座位上,埋头只顾写呀写呀,笔底下好像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涌流出来,用不到一节课的时间,一篇作文竟全写好了。
晓鸿恰好面对窗户坐着,午后的阳光射到她的圆脸上,使她的两颊更加红润;她拿笔的手托着腮,张大的眼眶里,晶亮的眸子缓慢游动着,丰满的下巴微微上翘——这是每当她想出更巧妙的方法来解决一道数学题时,为数学老师所熟悉、喜爱的神态。
每当我做作业时,笔尖沙沙响,好像小鸟在对我唱歌,又好像在鼓励我:“你要不怕困难,勇攀高峰。”
她站了起来,回答得那么准确,那么自然,那么流畅,似乎早有准备似的。
她抑扬顿挫地朗诵着,声调优美,娓娓动听,举座动容。
他这个调皮鬼,书念得太快了,劈劈啪啪,像是炒花生米一样。
娟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声音脆生生,很是好听,连阳光也听得入了迷,偷偷地从窗口钻进了教室,落在她的书上,久久不愿离开。
我贪婪地读着书,如同一只饥饿的小羊闯进芳草嫩绿的草地。
她钻进浩如烟海的书籍里,如鱼儿进入了大海,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他勉强打起精神,翻开书,开始就觉得一行行的字在上面活动起来,像要飞;后来觉得只是模模糊糊的一片,像一窝蚂蚁在纸上乱爬。
他又埋头写起作业来,屋里静悄悄的,只听到钢笔在纸上沙沙写字的声音。
同学们坐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像几十株花儿在静悄悄地承受着辛勤园丁的浇灌。
琅琅的读书声从各个教室飞出来,像动人的童声大合唱,音符满天。
4.关于细节描写的好词好句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睡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象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睡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有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
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 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 一、精工细笔 描摹刻画 抓住人和物的典型特征,运用美术笔法,精工细笔,描画出事物的细部相貌和事件的细微进程。
这是细节描写最常用的方法。如: (1)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孔乙己》) (2)他立即明白了,就轻轻地关上灯,拉上门窗,随手拿起准备好的扫帚,小心地挂在窗台下面的钉子上。
(《挺进报》) 例(1)中的孔乙己“额上的青筋”本在皮肤之下,不易被人看出;“条条绽出”,细腻入微,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他内心的羞愧、善良、迂腐和无法摆脱廉耻的懊恼。例(2)通过“关”、“拉”、“拿”、“挂”等系列动词及前面的修饰语,描摹出陈然同志在得知即将被捕的紧急关头给革命同志发出暗号的细微过程,表现了他沉着、镇定、干练以及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二、曲笔悬念 烘托映衬 在写作高手的笔下,对于典型细节,通常不肯用平铺直叙的方法简单化的一掠而过,而是采用“曲笔”,不断设置悬念,映衬夸张,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临死前的描写: (3)严监生喉咙例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
大侄子赶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拖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着眼泪,走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
5.形容后悔的好词好句
看着你受伤的神情,我是那么的后悔,多么希望没有发生那件事;
面对这既成的事实,我是那么的后悔,如此的愧对你对我的信任;
那件事我满心愧疚,我是那么的后悔,深切希望有机会弥补过错;
苦不堪言,后悔莫及
懊悔无及 (ào huǐ wú jí)
后悔已来不及了。
翻然悔悟 (fān rán huǐ wù)
悔:悔恨;悟:觉悟。很快地醒悟过来。形容转变得很快。指思想完全转变,彻底醒悟。
悔读南华 (huǐ dú nán huá)
《南华经》即《庄子》。比喻学识渊博而不为人所容。
悔过自新 (huǐ guò zì xīn)
悔:悔改;过:错误;自新:使自己重新做人。悔恨以前的过失,决心重新作人。
悔恨交加 (huǐ hèn jiāo jiā)
交加:一起袭来,两种事物同时出现或同时加在一个人身上。既后悔又怨恨。形容非常懊悔痛心。
悔之不及 (huǐ zhī bù jí)
后悔也来不及了。
悔之无及 (huǐ zhī wú jí)
后悔也来不及了。
嗟悔无及 (jiē huǐ wú jí)
叹息和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死不悔改 (sǐ bù huǐ gǎi)
到死也不追悔、改正。形容非常顽固。
死而无悔 (sǐ ér wú huǐ)
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态度坚决。
言寡尤,行寡悔 (yán guǎ yóu,xíng guǎ huǐ)
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zǎo zhī jīn rì,huǐ bù dāng chū)
既然现在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