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印象非常深刻的词语
镌骨铭心:镌:雕刻;铭:刻写.指牢牢记在心上
铭心刻骨:铭:在金属上刻字;刻:刻写.刻写在心上骨上,形容记忆深刻,难以忘记
镌心铭骨:镌:雕刻.意同“刻骨铭心”.形容永记不忘.
刻骨铭心: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铭心镂骨:形容感受极深,永记不忘.
铭诸肺腑:比喻永记不忘.
铭记不忘:比喻牢记在心,永远不忘.
镂骨铭心: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铭肌镂骨:形容感受极深,永记不忘.
铭感五内:比喻内心非常感激
镂骨铭肌:比喻牢记不忘.多用为感激之词.
铭肤镂骨:同“铭心镂骨”.
铭感不忘:铭:在器物上刻字,比喻记在心里.深刻地记在心里,感激不忘.
深铭肺腑:深深铭记于心.
二、选一件印象最深的成长故事以书信的形式写给你最好的朋友选一件印
在我记忆深处,有许多值得感动的事情都像宇宙深处星星一样闪烁着无限的光芒。其中有一颗小星星,虽然不算最最明亮,但却像一杯淡香的清茶,能使我回味良久。
那是我在新思维冬令营的时候发生的一件小事。刚进冬令营,分完寝室,我就认识了他—莫雨尧,他个子不高,鼻子却高高的,白白净净的脸胖乎乎的,看上去沉默寡言的,有点儿内向。可是,这么一位看似内向的同学,却一直默默地帮助着周围的人。比如,有的同学被子没叠,他会主动帮他叠好;有的同学不会洗袜子,他又帮他洗好;有的同学忘带东西,他会主动借给他。在冬令营的最后几天,好多人感冒发烧了,我也突然发起了高烧,头昏脑涨,昏昏沉沉,非常难受,助教老师和莫雨尧扶着我来到医务室,医生给我打上了吊针,助教老师又赶去照顾其他生病的同学,只剩莫雨尧照顾我,我一听老师要走,心里“咯噔”一下,因为莫雨尧前两天刚生过病,还没有痊愈,能支持得住吗?可他却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为了安慰我,还给我演起单口相声,他摆了个心向太阳的pose,说:“没关系,课落下了还能补啊,病加深了可补不回来了!来,我给你背段课文,‘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您的病这样重,能支持得住吗?”夸张的语气和滑稽的动作让我笑得前仰后合,忘了病痛。演完,他摸摸我的额头,说:“医生说,发烧要多喝水”,就忙忙跑去又帮我倒上一杯热腾腾的开水,前前后后地忙乎着,就像我的家人一样。我手捧着开水,腾腾的热气好似内心深处的感动,似乎湿润了我的双眼,泪水欲出又止,在我远离家人的时候,第一次感到家人般的关爱。
这件小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却没有被记忆磨灭。我被这件小事感动着,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安慰,而是看到了莫雨尧那颗金子般闪闪发光的心。我要把这些帮助传递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把这种美丽的精神像花瓣一样洒遍我周围每一个角落。
三、中国寓言故事印象最深的人物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的愚公,年纪将近90岁,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丘也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余留的岁月和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担心什么挖不平?”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这个故事从前也和别的普通寓言一般,鲜为人知。
自从**主席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这个故事后,就变得家喻户晓。通过写智叟的胆小怯弱反衬了愚公的坚持不懈,把“愚”和“智”作对比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讳疾忌医扁鹊(què)是古代一位名医。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
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
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
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侯把头一歪:“我根本就没有病!你走吧!”扁鹊走后,蔡桓侯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侯连连摇头:“见鬼,我哪来的什么病!”扁鹊走后,蔡桓侯更不高兴了。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他只看了一眼,掉头就走了。
蔡桓侯心里好生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怕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
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
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的病就突然发作了。
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到别的国家去了。没过几天,蔡桓侯就病死了。
[提示]有了病,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老老实实地医治。有了缺点错误,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认认真真地改过。
否则,一误再误,病情会越来越沉重,错误会越来越严重,以至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棘刺尖儿上雕猴子燕王到处张贴榜文,征求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
有个卫国人来应征,自称能在荆棘的尖刺上雕刻出活灵活现的猴子。燕王听说他有这样超群的技艺,高兴极了,立刻给他极其丰厚的待遇,供养在身边。
过了几天,燕王想看看这位巧匠雕刻的艺术珍品。那个卫国人说:“国君要是想看的话,必须依我两个条件:一,半年之内不入后宫与后妃欢聚;二,不喝酒,不吃肉。
然后选一个雨晴日出的天气,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中,才能看到我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的猴子。”燕王一听这些条件,没法照办,只能继续用锦衣玉食把这个卫国人供养在内宫,却始终没有机会欣赏到他刻制的珍品。
宫内有个铁匠听到了这件事,不禁暗暗发笑。他就对燕王说:“我是专门打制刀具的。
谁都知道,再小的刻制品也要用刻刀才能雕削出来,所以,雕刻的东西一定要比刻刀的刀刃大。如果棘刺的尖儿细到容不下最小的刀刃,那就没法在上面雕刻。
请国王检查一下那位工匠的刻刀,就可以知道他说的话是真是假了。”大王一听,如梦方醒,立即把那个卫国人找来,问道:“你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猴子,用的是什么工具?”卫国人回答:“刻刀。”
燕王说:“请把你的刻刀拿给我看看。”卫国人一听就慌了神,借口说到住处去取刻刀,溜出宫门逃跑了。
[提示]牛皮、谎言,编得再巧妙,也经不住认真的考察、仔细的分析。根据这则寓言故事,人们常常把谎言称为“棘刺之说”。
纪昌学射甘蝇是古代出名的神箭手。只要他一拉弓,射兽兽倒,射鸟鸟落。
飞卫是甘蝇的学生,由于勤学苦练,。
四、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的作文的好句
看着我们家电视机上放着的“高昱明同学,作文比赛一等奖。”的奖状。我不禁吃了一惊,口中的汽水都呛到了鼻子里。“呵!啊呵!”我喘了口气。不会是看错了吧!我又用手使劲磨了磨眼睛,可呈现在我眼前的还是那红色清澈的字样。这让我想起了作文比赛前一天的晚上。
“高昱明,明天就要作文比赛了,趁现在还早,你去写一篇600字作文,你可别忘了这次孙老师是诚心要你拿名次去的。”厨房里传来了妈妈唠叨的声音。我看了看电脑屏幕上用卡通蓝色字体打的“赛尔号”三个大字,心里不由有些不满,心想:“难得放假,平时又没得玩,今天不玩什么时候才能玩啊!”于是我带着请求中有些不满的语气说:“我再玩一级,精灵就进化了,升级五分钟一定好了。”我又看了看电脑,游戏里的精灵好似在对我说:“就是就是,写作文迟五分钟没啥关系,再说你不想让我进化了吗?”“不行,每次你都那么说,有哪次你说话算话的?”“这次一定算话!”我再次用请求的语气对妈妈说。“不行!”又是一声坚定的回答。从妈妈的语气中我知道是没有商量的地步了,这是我和妈妈“斗争”的经验。于是我极不情愿地关上了电脑,嘴里轻声嘀咕着“就知道你会说不行。”“你要是得名次就给你多玩一个小时。”厨房里又传来妈妈的声音。我听了不由心动不已,暗暗对自己说,我就要得个好名次。于是我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地写起了作文。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屏幕上终于传来了好成绩……
屏幕高昱明的字样虽消失,然而我却发着呆,想:是的,凡做一件事,只有拼搏才会蠃
五、写一篇印象最深的趣味语文小故事
马克·吐温的妙答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一次宴会上,与一位女士对坐,出于礼貌,说了一声:“你真漂亮!”那位女士不领情,却说:“可惜我无法同样地赞美您!”马克·吐温说:“那没关系,你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言辞委婉、平和,反其义而用之,那位女士低下了头。
世界上最短的信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出版社后,过了一段时间还不见此书出版。于是就给出版社去了一封信,内容只写了:“?——雨果。”很快,他便收到一封出版社的回信,内容也只有:“!——编辑室。”过了不久,轰动世界的《悲惨世界》便于读者见面了。这封信,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信。”
“东道国”的由来
“东道国”是由“东道主”一词演变而来的。春秋时期,秦晋围郑,郑派烛之武劝秦退军。烛之武对秦穆公说:“秦如果不灭掉郑国,而叫它成为东方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来往往,缺少的资材食用由郑来供应,这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秦从其言撤军。郑在秦的东方,故称东方道上的主人。后来,“东道主”便成了一个固定的名词,泛指居停之所的主人或以酒食请客的人,其方位的含义便不复存在了。
“东道国”就是以主人的身份接待他国国宾的国家,或在国际活动中处于聚会居停之所和主办其事的国家。
“马虎”的来历
人们都喜欢用“马虎”来形容某人办事草率或粗心大意,殊不知在这个俗语的背后,原来有一个血泪斑斑的故事。
宋代时京城有一个画家,作画往往随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画的究竟是什么。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什么,他说是虎,次儿子问他却说是马。
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他的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画家悲痛万分,把画烧了,还写了一首诗自责:“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诗虽然算不上好诗,但这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从此,“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