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和除夕词句


一、年的除夕和立春碰到一块好吗

年立春和除夕在同一天,是我们常说的无春年。

立春,是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名岁首、立春节。立春时,斗指东北。

立春是开始进入春天的意思,“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除夕,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时值每年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所以又称除夕夜,大年夜。

除夕是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岁除之日,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年除夕是2月4号,而立春刚好也是同一天,所以我们说立春除夕在同一天,这样的年份也是我们常说的无春年,寡年。 无春年的概念解释: “无春年”是指农历全年都没有立春的年份。

为了适应寒暑的变化,古人在农历中每19个年头加入7个闰月,导致19个年头里有7年里没有立春。民间盛传寡年无春“不宜结婚”,但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二、年的除夕和立春碰到一块好吗

年立春和除夕在同一天,是我们常说的无春年。

立春,是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名岁首、立春节。立春时,斗指东北。立春是开始进入春天的意思,“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除夕,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时值每年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所以又称除夕夜,大年夜。除夕是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岁除之日,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年除夕是2月4号,而立春刚好也是同一天,所以我们说立春除夕在同一天,这样的年份也是我们常说的无春年,寡年。

无春年的概念解释:

“无春年”是指农历全年都没有立春的年份。为了适应寒暑的变化,古人在农历中每19个年头加入7个闰月,导致19个年头里有7年里没有立春。民间盛传寡年无春“不宜结婚”,但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三、除夕逢立春

除夕逢立春“立春”巧遇“除夕” 这种“喜相逢”本世纪仅三次“立春节气是按阳历划分,除夕属农历。

今年立春是在阳历2月4日,转换为农历则是戊戌狗年十二月三十日,可见,除夕和立春‘喜相逢’的现象就是这两种历法互相撮合的结果。”赵之珩说。

天文年历显示,本世纪100年中,立春和除夕在同一天的年份共有三次,分别是年2月4日、2057年2月3日和2076年2月4日。而2038年和2087年则是“正月初一”逢“立春”。

天文专家表示,立春“逢”除夕是中国历法的一种巧妙安排,系正常历法现象,无关吉凶福祸,公众要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当然,立春与除夕“喜相逢”确实也为人们喜迎春天和春节平添了更多的喜庆气氛。

四、关于立春和春节的古诗词

关于立春诗词一、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关于立春诗词二、题望苑驿

(唐代)温庭筠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景阳寒井人难到,长乐晨钟鸟自知。

花影至今通博望,树名从此号相思。

分明十二楼前月,不向西陵照盛姬。

关于立春诗词三、凉州词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关于立春诗词四、【越调】

天净沙.春(元代)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关于立春诗词五、【越调】

天净沙·春(当代)徐书信

青竿翠柳杨花,古槐幽径谁家?白絮明台骏马。燕飞檐下,东君乱拨轻纱。

关于立春诗词六、《立春日》

【南宋陆游】

日出风和宿醉醒,山家乐事满系龄。

年丰腊雪经三白,地唆春郊已遍青。

菜细簇花宣薄饼,湖村好景吟难尽。

酒香浮蚁泻长瓶,乞与侯家作画屏。

关于立春诗词七、《汉宫春·立春日》

【宋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播。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关于立春诗词八、《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关于立春诗词九、《立春日感怀清江引·立春》

[元贯云石]

金权影摇春燕料,木秒生春叶。

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

土牛儿载将春到也。

五、有关除夕的诗句

《水调歌头(除夕)》

宋代:李处全

今夕定何夕,今夕岁还除。团栾儿女,尽情灯火照围炉。

但惜年从节换,便觉身随日老,踪迹尚沈浮。万事古如此,聊作旧桃符。

任东风,吹缟鬓,戏臞儒。韶颜壮齿,背人去似隙中驹。

杯酌犹倾腊酒,漏箭已传春夜,何处不歌呼。惟愿长穷健,命酹且欢娱。

《鹊桥仙(丙寅除夕立春,骨肉团聚,是夕大雪)》

宋代:郭应祥

立春除夕,并为一日,此事今年创见。席间三世共团栾,随分有、笙歌满院。

一名喜雪,二名饯岁,三则是名春宴。从教一岁大家添,但只要、明年强健。

《卜算子(除夕)》

宋代:朱敦儒

江上见新年,年夜听春雨。有个人人领略春,粉淡红轻注。

深劝玉东西,低唱黄金缕。捻底梅花总是愁,酒尽人归去。

《水龙吟(除夕)》

宋代:孙惟信

小童教写桃符,道人还了常年例。神前灶下,祓除清净,献花酌水。

祷告些儿,也都不是,求名求利。但吟诗写字,分数上面,略精进、尽足矣。

饮量添教不醉。好时节,逢场作戏。驱傩爆竹,软饧酥豆,通宵不睡。

四海皆兄弟,阿鹊也、同添一岁。愿家家户户,和和顺顺,乐升平世。

《除夕》

作者:陈杰

忆曾守岁荆州夜,多少艰虞共济人。

一纪重来仍作客,百年谁是自由身。

干戈满地今犹昨,日月行天故复新。

愿及春回再清晏,绿蓑永换黑貂尘。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六、与除夕有关的诗句

按中国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谓“除夕”。晋代官吏周处《风土记》中即有“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的记载。

除夕守岁,是我国传统的习俗。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每到此时,总是诗兴大发,赋诗言志,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今选录一部分供大家品赏,以增添节日的情趣。

古诗中皇家庆贺春节的诗最多,其次是感慨时序变化,勉励人珍惜光阴的。北宋文学家梅尧臣的《除夕》诗云:“莫嫌寒漏尽,春色应来早。风开玉砌梅,熏歇金炉草。稚齿喜成人,白头嗟更老。年华日夜催,清镜宁长好。”唐代诗人史青的《除夕》诗云:“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皆写得俊逸平淡,但真情朴质,读来非常感人。

明代才子文徵明的《除夕》诗云:“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足见其惜时奋进之意。令人最感兴味的,是清代诗人赵翼在85岁时,还写出自己那老当益壮心情的《除夕》诗,诗云:“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赵老守岁达旦,心里萌动一股活力,明年要与时俱进,创造人生的新辉煌。

唐太宗李世民在《守岁》诗中写道:“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他写了皇宫之内除夕守岁的豪华欢乐情景。唐代诗人杜审言也写有一首《守岁》诗:“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宫阀星河低拂时,殿廷灯烛上熏天。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观赏寄春前。”唐代诗人张说有《钦州守岁》诗:“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诗人杜甫以“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诗句来描写守岁的情景。诗人白居易的“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流露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古今名人皆认为,虚掷光阴就是浪费生命,应把握现在而勿幻想将来。北宋苏东坡在《守岁》诗中写道:“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可以看出,诗人在此强烈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今日品读,仍有醒世警人的现实意义。此外,苏东坡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讙哗”,将欢聚守岁的情景刻画得淋漓尽致。很多很多年过去了,如今在除夕之夜,家家户户依然沿袭着古老的习俗,男女老少欢聚一起守岁。

七、节日:除夕的诗句

1、《一枝春(除夕)》 宋代:杨缵 竹爆惊春,竞喧填、夜起千门箫鼓。

流苏帐暖,翠鼎缓腾香雾。 停杯未举。

奈刚要、送年新句。应自有、歌字清圆,未夸上林莺语。

从他岁穷日暮。纵闲愁、怎减刘郎风度。

屠苏办了,迤逦柳欺梅妒。 宫壶未晓,早骄马、绣车盈路。

还又把、月夜花朝,自今细数。 2、《水调歌头(除夕)》 宋代:李处全 今夕定何夕,今夕岁还除。

团栾儿女,尽情灯火照围炉。 但惜年从节换,便觉身随日老,踪迹尚沈浮。

万事古如此,聊作旧桃符。 任东风,吹缟鬓,戏臞儒。

韶颜壮齿,背人去似隙中驹。 杯酌犹倾腊酒,漏箭已传春夜,何处不歌呼。

惟愿长穷健,命酹且欢娱。 3、《南乡子(除夕又作)》 宋代:李处全 和气作春妍。

已作寒归塞地天。岁月翩翩人老矣,华颠。

胆冷更长自不眠。 节物映椒盘。

柏酒香浮白玉船。捧劝大家相祝愿,何言。

但愿今年胜去年。 4、《鹊桥仙(丙寅除夕立春,骨肉团聚,是夕大雪)》 宋代:郭应祥 立春除夕,并为一日,此事今年创见。

席间三世共团栾,随分有、笙歌满院。 一名喜雪,二名饯岁,三则是名春宴。

从教一岁大家添,但只要、明年强健。 。

八、描写除夕的好词佳句

***唐代 史青《除夕》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唐代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唐代 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唐代 白居易《除夜寄弟妹》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唐代 孟浩然《除夜有怀》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唐代 来鹄 《除夜》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唐代 来鹏《鄂渚除夜书怀》鹦鹉洲头夜泊船,此时形影共凄然。难归故国干戈后,欲告何人雨雪天。

箸拨冷灰书闷字,枕陪寒席带愁眠。自嗟落魄无成事,明日春风又一年。

***唐代 崔涂《巴山道中除夜书怀》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与僮仆亲。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宋代 吴文英《 祝英台近 除夜立春》翦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

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旧尊俎。

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

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宋代 韩疁《高阳台 除夜》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

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

掩清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

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恣登临。

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宋代 朱淑真《除夜》休叹流光去,看看春欲回。

椒盘卷红独,柏酒溢金杯。残腊馀更尽,新年晓角催。

争先何物早?唯有后园梅。***宋代 范成大《甲午除夜》把酒新年一笑非,鶺鴒原上巧相违。

墨浓云瘴我犹住,席大雪花君未归。万里关山灯自照,五更风雨梦如飞。

别离南北人谁免,似此别离人亦稀。*** 宋范成大《卖痴呆词》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宋代 苏轼 除日当早归,官事乃见留。执笔对之泣,哀此系中囚。

小人营糇粮,堕网不知羞。我亦恋薄禄,因循失归休。

不须论贤愚,均是为食谋。谁能暂纵遣,闵默愧前修。

***南宋 文天祥《 除夜》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元代 赵孟頫《岁月》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地落阶红。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

***明代 袁凯《客中除夕》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明代 文徵明《除夕》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

***明代 于谦《除夜宿太原寒甚》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清代 蒋士铨《除夕过太常金先生宅守岁》爆竹声中岁两更,怀乡思母岂无情?长安客有终身住,百感心同一夜生。尘世华年喧梦蚁,朱门歌舞到侯鲭。

谁知冷屋灯檠畔,游子凄然坐到明。***清代 谭嗣同《除夕感怀》断送古今惟岁月,昏昏腊酒又迎年。

谁知羲仲寅宾日,已是共工缺陷天。桐待凤鸣心不死,泽因龙起腹难坚。

寒灰自分终消歇,赖有诗兵斗火田。 ***清代 黄景仁 《癸已除夕偶成》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清代 查慎行 《凤城新年辞》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清代 赵翼《除夕》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

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清代 林则徐 《除夕》流光代谢岁应除,无亦无心判莞枯。

裂碎肝肠怜爆竹,借栖门户笑桃符。新幡彩胜为争奋,晚节冰柯也不孤。

正是中原薪瞻日,谁能高枕醉屠苏。***当代 钱钟书 辛巳除夕 不容灯火尽情明,禁绝千家爆竹声。

几见世能随历换,都来岁尚赚人迎。老饥驱去无南北,永夜思存遍死生。

好办杯盘歌拊缶,更知何日是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