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东坡的词
清茶一杯话诗词之苏东坡篇 2003528 22:48:00 阿潜 阅读2560次 只是由于步入社会太久,对于诗词便成了忘却的记忆,由于懒惰和闲散的性格,对于诗词的爱好仅限于那些通俗易懂又能引起共鸣的篇章,最是见不得诗词等平仄等理论,如此说来我应该是对诗词并无任何研究,可能会有人笑话我写这样的文章是过于张狂,而我觉得记录下读诗词的那一份感动和想法也未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我想余秋雨先生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余先生的《苏东坡突围》、《遥远的绝响》对我的审美趋向起了相当大的影响,本来想将文章题目改为《清茶一杯话诗词之北宋词》,但想到我绝无实力写如此大的一篇文章,即使写恐怕也要写成一本厚厚的书,所以觉得还是从小出着手写一个文化界之外的普通人对苏东坡诗词的一些感悟比较好一些。 关于苏东坡这个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实先前除了他那首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外,他并没有给我太多的感触,即使是这首词也并未在我心里掀起多大的风浪,只是觉得写的有点波澜壮阔的感觉,所以我现在常觉得,太容易太经常提起的东西反而是最容易忽略的东西。
此前对苏东坡的认识仅限于家中的《古文观止》中的前后赤壁赋,及至阅读了余先生的《苏东坡突围》便开始对这个落魄却潇洒乐观的老先生感起兴趣来。当然在这里少不得提一下这篇文章中引用的一首词: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我想这首大名鼎鼎的词必定打动过古往今来无数人的心,引起了他们的共鸣,当你在失意深夜徘徊的时候我想你定然会想起它的。
当我还在不断追求那种清新亮丽用词风格的诗词的时候,苏东坡的一首浣溪沙将我从那种对诗词的直观视觉刺激层次引入了利用大脑建立意境的层次,好比让我从一个二维的空间进入了一个三维的空间。 这首词全文如下: 蔌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当读到这首看来似乎不起眼的词时候,仿佛我也变成了一个夏日里长途跋涉的路人,这是一个阳光很强烈的夏日午后,走进了一个长满枣树的江北小村,枣花和透过树叶的阳光洒落在沾满灰尘的外衣和行囊之上,偶有马车经过,掀起一阵尘土,百年的古柳下有戴着头笠的老汉卖这黄瓜……,而作者这时又渴又累,面对身旁的这户人家,他迟疑的敲了一下门,将面对他的是怎样一个主人呢???这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如今提苏东坡词,必曰豪放派,关于他的豪放风格的词想必大家早已烂熟于胸,在此我将自己很喜欢的一首送给大家: 水调歌头 快哉亭作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这首词虽比不上《念奴娇·赤壁怀古》那么的豪放大气,但是也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开阔,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致。 苏东坡是个全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说,单说词他也同样可以从展示其细腻之处,同样在此送上三首供大家欣赏。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阮郎归 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江城子 湖上与张先同赋 凤凰山上雨初晴。 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苏东坡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千百年来其魅力不减,我想这与其词中所写的“情”也有很大的关系,下面的这三首词,将一个有血有肉,重感情的有时候也会伤痛、多愁善感,有时却也俏皮一个苏东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南乡子 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二、苏轼最著名的诗词
我不知道你需要的到底是古诗,还是诗词.因为这是两个概念,后者的外延更大,我先给你发五首苏轼的古诗,请斟酌! 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3、《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然后再给你发他的很有名的宋词;! 6:、《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9、《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凤凰山上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10、《南乡子·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 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11、《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最有名的一首是! 12、《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请你斟酌选择吧!。
三、求苏轼的著名诗句及生平简介
【苏轼生平】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当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
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
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
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学士。俗语:“京官不好当。”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
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
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享年六十六岁。【主要词作】【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满江红】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洞仙歌】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
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
四、苏轼的生平及经典诗句
人物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二名苏东坡,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4岁,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一寸有余(186cm)苏轼为人豁达心胸宽广,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
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苏洵的大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嘉佑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年),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元佑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
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苏轼生平】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阴差阳错地高中进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苏轼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
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
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 俗话说:“京官不好当。”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乌台诗案】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
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李定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北宋神宗年间苏。
五、苏轼有哪些诗词最出名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阮郎归 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虞美人 有美堂赠述古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醉落魄 离京口作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
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南乡子 送述古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能诗,座客无毡醉不知。
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南乡子 自述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南乡子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定风波 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 密州上元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六、有关苏轼词句 下面语句出自那几首词 故事 点明出处
把酒临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作于苏轼41岁的中秋,时苏轼任密州太守,对月怀人,思念六七年不见的弟弟子由而作。“把酒”句是从李白《把酒问月》一诗化来,既写出了自然地美景,也表达了作者政治上的感慨。
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苏轼做此词时已谪居黄州三年,环境虽恶,生活虽贫,然而依然达观超脱。
此恨无穷:“长恨此身非我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哗粻糕救蕹嚼革楔宫盲馀生。”《临江仙》庄子宣扬“此身非吾有”,主张不为外物所役,这与苏轼的思想一致,他先遭狱灾,后被贬黄州,故痛恨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成败任西东;踏雪飞鸿:“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的弟弟子由(即苏辙)曾在渑池作过一首怀旧诗,抒发了关于人生充满偶然的感慨。而苏轼由这首诗发表了进一步议论:人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雪泥鸿爪”现在已成为成语。
ps: 汴河风光那句我没什么印象,不知道是怎样的典故,不好意思。
七、苏轼最有名的二十首诗词
【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 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开。
乱山横翠幛,落月淡孤灯。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
再游应眷眷,聊亦记吾曾。 【留题延生观后山上小堂】 溪山愈好意无厌,上到巉第几尖。
深谷野禽毛羽怪,上方仙子鬓眉纤。不惭弄玉骑丹凤,应逐嫦娥驾老蟾。
涧草岩花自无主,晚来蝴蝶入疏帘。 【留题仙游潭中兴寺寺东有玉女洞洞南有马融读书石室过潭而南山石益奇潭上有桥畏其险不敢渡】 清潭百尺皎无泥,山木阴阴谷鸟啼。
蜀客曾游明月峡,秦人今在武陵溪。独攀书室窥岩窦,还访仙姝款石闺。
犹有爱山心未至,不将双脚踏飞梯。 【石鼻城】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従此送残山。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磻溪石】 墨突不暇黔,孔席未尝暖。
安知渭上叟,跪石留双骭。一朝婴世故,辛苦平多难。
亦欲就安眠,旅人讥客懒。 【郿坞】 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
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楼观(秦始皇立老子庙于观南,晋惠始修此观。)
】 门前古碣卧斜阳,阅世如流事可伤。长有游幽人悲晋惠,强修遗庙学秦皇。
丹砂久窖井水赤,白?谁烧厨灶香。闻道神仙亦相过,只疑田叟是庚桑。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 岐阳九月天微雪,已作萧条岁暮心。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
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
江上同舟诗满箧,郑西分马涕垂膺。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
官舍度秋惊岁晚,寺楼见雪与谁登。遥知读《易》东窗下,车马敲门定不应。
【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 病中闻汝免来商,旅雁何时更著行。远别不知官爵好,思归苦觉岁年长。
著书多暇真良计,従宦无功谩去乡。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
近従章子闻渠说,苦道商人望汝来。说客有灵惭直道,逋翁久没厌凡才。
夷音仅可通名姓,瘿俗无由辨颈腮。答策不堪宜落此,上书求免亦何哉。
(章子,敦也。) 辞官不出意谁知,敢向清时怨位卑。
万事悠悠付杯酒,流年冉冉入霜髭。策曾忤世人嫌汝,《易》可忘忧家有师。
此外知心更谁是,梦魂相觅苦参差。 【病中大雪数日未尝起观虢令赵荐以诗相属戏用其韵答之】 经旬卧斋阁,终日亲剂和。
不知雪已深,但觉寒无奈。飘萧窗纸鸣,堆压檐板堕。
(关中皆以板为檐。风飙助凝冽,帏幔困轩簸。
惟思近醇醲,未敢窥璨瑳。何时反炎赫,却欲躬臼磨。
谁云坐无毡,尚有裘充货。西邻歌吹发,促席寒威挫。
崩腾踏成径,缭绕飞入座。人欢瓦先融,饮俊瓶屡卧。
嗟余独愁寂,空室自困坷。欲为后日赏,恐被游尘涴。
寒更报新霁,皎月悬半破。有客独苦吟,清夜默自课。
诗人例穷蹇,秀句出寒饿。何当暴雪霜,庶以蹑郊贺。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寄子由馈岁】 农功各已收,岁事得相佐。为欢恐无具,假物不论货。
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寘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
富人事华靡,彩绣光翻座。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
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亦欲举乡风,独倡无人和。
【别岁】 故人适千里,临别尚迟迟。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
问岁安所之,远在天一涯。已逐东流水,赴海归无时。
东邻酒初熟,西舍彘亦肥。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
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
【守岁】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和子由踏青】 春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
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
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瞋。宜蚕使汝茧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
路人未必信此语,强为买服禳新春。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
浣溪纱 苏轼 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行香子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 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瞧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 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蝶恋花①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醉翁操 苏 轼 琅琊幽谷 ,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 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 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 》,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 者以为绝伦 。
然有其声而无其辞 。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 合 。
又依《楚词》作《醉翁引》,。
八、苏东坡最有名的诗句是哪些
1、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2、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
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4、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宋代: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了白发。 酒并非好酒,常因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多被云层遮住。
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5、海棠 宋代: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译文:袅袅的东风吹拂暖意融融,春色更浓。
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只害怕夜深人静花儿独自开放无人欣赏,特意点燃蜡烛来照亮海棠的美丽姿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