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失态的词句

一、形容失态的成语

多用来指一般人得意的样子;郭熙亡紫翠谁描。”

[正音] 得。 [语出] 元·鲜于必仁《折桂令·画》得意忘形dé yì wàng xíng [释义] 形;失去常态;就忘乎所以失去常态;不能写作“行”;多指浅薄的人稍稍得意;侧重在得意的程度;手挂掌拗。

但~的语义重;非常得意”的意思:“韦偃去丹青自少;一受表扬就~。 [辨析] ~和“得意洋洋”。

[结构] 连动式;得意忘形、状语:形骸指自身的存在;就忘乎所以的浅薄的人、定语。一般作谓语。

[例句] 有的人。有时也用于因一时高兴。

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都有“称心如意、兴奋而忘掉了应具有常态的一些人。 [辨形] 形。

多用于稍微得志。 [近义] 忘乎所以 自鸣得意 得意洋洋 趾高气扬 [反义] 怅然若失 心灰意懒 [用法] 现多用作贬义;也不能读作“de”。

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的态度;不能读作“dě”;眼兴迢遥;一挨批评就垂头丧气。

二、表示失态的成语

慞惶失次】:zhāng huáng shī cì,慞惶:彷徨疑惧的样子;次:次第,常态。形容惊恐失态。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十分惊恐。

【惊惶失措】:jīng huáng shī cuò,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指惊慌惶恐。南北朝时期,北魏景穆帝的玄孙元晖业为人正直,十分有骨气。北魏被北齐所灭后,齐神武帝将魏孝武帝的皇后嫁给魏孝庄帝的侄子元韶。元晖业当着齐文宣帝痛骂元韶,被齐文宣帝下令处死,同时还有元孝友,孝友吓得惊惶失措。元晖业神色自若从容就义。

【魂不附体】:hún bù fù tǐ,附:依附。灵魂离开了身体。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受刺激而失去常态。

【魂不赴体】:hún bù fù tǐ,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同“魂不附体”。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受刺激而失去常态。

三、喝醉酒失态经典句子

古典诗词中十大经典“酒后失态”今日,不妨将古典诗词中描写的一些酒后失态行为选择出来,以现代流行的评比方式辑成“十大”,还原当年历史上那些酒后失态形象,以资示范,及作趣品。

第十位: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李白·陶渊明)这是酒仙兼诗仙李白同志的诗,诗意直白,基本不用翻译成现代汉语就能看懂,可知古代的人们口语化的诗词还是和如今的并无太大差别,现代人绝对不要以高深莫测、故弄玄虚的手法去学汉语、古文,而是要悦读,持之以恒,自能读懂。那些在学生时期课本里见到的古文只是古人的书面语而已,考验及炫耀的是其实不值得提倡的象牙塔里东西,是用来摆门面的,而古人的口语文化还是和如今的相差无几,不必高山仰止。

回到本诗来。李白在醉后大声叫退朋友,让对方不要打扰自己睡觉,其实已是酒后失态的了,即使该友是多么熟悉,因为古代是远比当代讲究礼节的啦。

不过,李白描写的不但是自己的醉态,其实还连带描绘出另一他的前辈文人的醉态,那就是东晋名士陶渊明同志。原来,“我醉欲眠卿且去”并不是李白的原创呢。

《宋书·隐逸传》:“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陶渊明不懂音律,但喜欢藏放不加装饰的古琴一张在家,琴上不设琴弦。

每次和友人酒喝到舒服时,就上前作弹琴状以寄托自己喜欢音乐却不懂音律的遗憾之情。凡友人来访,不分贵贱,他都会摆酒宴接待。

如果自己喝不过友人先要醉的话,就直接对客人说,我要醉倒睡觉了,你可先回去啊。他的直率性格由此可见一斑。)

可见,李此诗第三句几乎袭用陶潜陶渊明的原话,正表现出一种真率坦荡的风度。在文才及酒量上,两者应堪称双雄。

但酒场有趣的现象是,往往越是能喝的人,直率的人,醉得越是快,因为“没遮拦”不使心计也! 第九位: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及友人) 这是李大才女著名的《如梦令》小词,由于被收录入课本,所以很多老师在解释“沈醉不知归路”时都解释为作者及友人是沉醉于美景而误入歧途的。

其实不然,词人虽是女人,但却是酒中豪客,从未嫁赵明诚开始就以酒、词结交济南乃至附近名士的,出阁后夫妻恩爱,自然要继续喝酒享乐了;后期逢国破、夫亡等一连串变故,更是嗜酒如命,也写下了很多酒后的词作以寄愁怀,比如“浓睡不消残酒”等等。品读李清照同志的词,十有八篇必有酒、醉等字眼,所以应先熟悉其生活状态及爱好,才能更好理解她的词作内涵。

本词描述的是一群醉友尽兴玩乐后回舟溪中,中途因酒发而无法控制船只引发的故事场面,你看,她是一女流之辈,却还和男友人如此疯玩,船入莲花丛中走不动了还拼命争着向前,惊得本趁夜色要栖息的鸟儿都不安稳了,可见酒后失态之一斑。看来,婉约派的人酒后还是和豪放派者一样的,酒使人回复本性也。

第八位: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陆游) 这是陆放翁同志的《剑门道中遇微雨》诗作所述场面。该诗作于南宋乾道八年(1172),陆游同志入蜀赴任途中已47岁,但宦海浮沉、人生坎坷,多愁的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无望,无时无刻不令诗人忧心忡忡,只好在途中不时借酒浇愁,使自己在麻醉状态中进入剑门关。

此时,他已忘记了自己是来做官的,而是在昨夜醉酒弄得一身酒痕都不换衣服的状态下,自言自语:我这样喝,喝成这样,在远行的旅途中都常常喝酒消魂,如今在毛毛雨中骑着这只瘦驴进入四川了,应该是符合“诗人”的标准了吧? 此时此刻,他的心中绝对有“幸福不是毛毛雨”的感觉。显然,他此时的潜意识中,残存着与李白对照的影子。

自唐一代后,李白以才闻名,多少潜移默化使后代的文人都喝上一点小酒了,否则如何符合“文人的标准”呢?因此,宋代酒风也是极盛的,到哪里一歇脚,都是三碗浑酒一盘牛肉上桌来的(类似于今天的风干牛肉),更不要说会写一点诗词的“文人”了。不然,连酒都不会喝,谁承认你是“文人”啊。

这也奠定了后代文人与酒的情结基础。 你看,陆游可是一个干部啊,在白日大庭广众之下满身酒痕“颓废”上任,影响可想而知,这不是一种酒后失态么?换在当代,早被人举报到四川省纪委那里了吧。

第七位: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 诗出自白居易同志的长诗《琵琶行》,太长,不用尽录。其失态的语句在最后一句“江州司马青衫湿”上。

这描写了古文人历史上堪称佳话的一大夜幕下之浔阳江头夜宴场景。白居易同志到江边夜送客人,古文人是很重视送别的,且白同志好歹还是当时的江西九江市委书记啊,所以送别就要设宴、喝酒,尤其是面对茫茫大江,生命显得何其渺小,船的质量及技术在当时也没保障的,故此那时的一别,等于生死各茫茫,送别是有真情实感的,不比当代那么“无情”,反正还有电话可打嘛。

当时的浔。

四、形容失态的成语

多用来指一般人得意的样子;郭熙亡紫翠谁描。”

[正音] 得。 [语出] 元·鲜于必仁《折桂令·画》得意忘形dé yì wàng xíng [释义] 形;失去常态;就忘乎所以失去常态;不能写作“行”;多指浅薄的人稍稍得意;侧重在得意的程度;手挂掌拗。

但~的语义重;非常得意”的意思:“韦偃去丹青自少;一受表扬就~。 [辨析] ~和“得意洋洋”。

[结构] 连动式;得意忘形、状语:形骸指自身的存在;就忘乎所以的浅薄的人、定语。一般作谓语。

[例句] 有的人。有时也用于因一时高兴。

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都有“称心如意、兴奋而忘掉了应具有常态的一些人。 [辨形] 形。

多用于稍微得志。 [近义] 忘乎所以 自鸣得意 得意洋洋 趾高气扬 [反义] 怅然若失 心灰意懒 [用法] 现多用作贬义;也不能读作“de”。

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的态度;不能读作“dě”;眼兴迢遥;一挨批评就垂头丧气。

五、形容“酒后失态”的成语有哪些

酩酊大醉、烂醉如泥、酩酊烂醉、仗气使酒、酒后无德。

1. 酩酊大醉[ mǐng dǐng dà zuì ] :酩酊:沉醉的样子。形容醉得很厉害。 出 处:《归彭城》:“遇酒即酩酊; 君知我为谁。”

2. 烂醉如泥[ làn zuì rú ní ] :醉得瘫成一团,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样子。 出 处:《后汉书·儒林传下·周泽》“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唐·李贤注:“《汉官仪》此下云:‘一日不斋醉如泥。’”

3. 酩酊烂醉[ mǐng dǐng làn zuì ] :形容醉得厉害。 出 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从下午吃起,直吃到黄昏时候,一个个酩酊烂醉。”

4. 仗气使酒[ zhàng qì shǐ jiǔ ] :仗:凭借,倚仗;使:放任。 指任性发酒疯。 出 处:《北齐书·崔瞻传》:“与赵郡李概为莫逆之交。概将东还,瞻遗之书曰:‘仗气使酒,我之常弊,底诃指切,在卿尤甚。’”

5. 酒后无德[ jiǔ hòu wú dé ] :指醉酒之后胡言乱语或行为出路。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平姑娘,过来!我当着**奶姑娘们替你赔个不是,担待我酒后无德罢。”

六、形容”失态”的成语有哪些

1、得意忘形[dé yì wàng xíng] 出处:《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释义:形:形态。

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2、得意洋洋[dé yì yáng yáng]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释义:①领会意旨:得意而忘言。②满意,称心:得意门生|十分得意。

③骄傲自满;沾沾自喜;自鸣得意。 3、眉飞色舞[méi fēi sè wǔ]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二回:“余荩臣一听‘明保’二字,正是他心上最为关切之事,不禁眉飞色舞。”

释义:色:脸色。形容人得意兴奋的样子。

4、垂头丧气[chuí tóu sàng qì] 出处:唐·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释义: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神情沮丧。

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5、忘乎其形[wàng hū qí xíng] 释义:犹忘形。

形容得意或兴奋得失去常态。 6、耀武扬威[yào wǔ yáng wēi] 出处: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你这般耀武扬威待怎么!” 释义:耀:显扬。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七、形容“酒后失态”的成语有哪些

酩酊大醉、烂醉如泥、酩酊烂醉、仗气使酒、酒后无德。

酩酊大醉[ mǐng dǐng dà zuì ] :酩酊:沉醉的样子。形容醉得很厉害。

出 处:《归彭城》:“遇酒即酩酊; 君知我为谁。”烂醉如泥[ làn zuì rú ní ] :醉得瘫成一团,扶都扶不住。

形容大醉的样子。 出 处:《后汉书·儒林传下·周泽》“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唐·李贤注:“《汉官仪》此下云:‘一日不斋醉如泥。

’”酩酊烂醉[ mǐng dǐng làn zuì ] :形容醉得厉害。 出 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从下午吃起,直吃到黄昏时候,一个个酩酊烂醉。”

仗气使酒[ zhàng qì shǐ jiǔ ] :仗:凭借,倚仗;使:放任。 指任性发酒疯。

出 处:《北齐书·崔瞻传》:“与赵郡李概为莫逆之交。概将东还,瞻遗之书曰:‘仗气使酒,我之常弊,底诃指切,在卿尤甚。

’”酒后无德[ jiǔ hòu wú dé ] :指醉酒之后胡言乱语或行为出路。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平姑娘,过来!我当着**奶姑娘们替你赔个不是,担待我酒后无德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