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天文的诗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苏轼)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李白)
天文岂易述,徒知仰北辰。——《奉和月夜观星应令》(虞世南)
1、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滕王阁序》王勃
释义: 天上的方位属于、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
2、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诗经•小雅•大东》
释义:南天夜空有28宿中的箕星,形状虽像“簸箕”,但是却不能拿来簸扬。
3、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尚书•尧典》
释义:二十八宿之一,昴宿是西宫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
4、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经•豳风•七月》
释义: 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到九月天就冷了,要多穿衣裳了。
5、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苏轼
释义: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6、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尚书•尧典》
释义:春分之昏,鸟星毕见,以正仲春之气节,指南方朱鸟七宿。
7、绸缪束楚, 三星在户。——《诗经•唐风•绸缪》
释义:新婚缠绵,三星照亮门庭。三星:即参星,是由三颗星组成。
8、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尚书•尧典》
释义: 在十二星座中,虚宿又名行宿,属磨宫二足,瓶宫二足。此星为山羊座。
9、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哥舒歌》唐 西鄙人
释义: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边夜带宝刀。
10、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宋 李清照
释义:天空中银河不断转动、星移斗转,人世间的帘幕却一动不动的低低下垂。枕席变凉,泪水更多的流淌,一片湿滋滋。
2.描写“天文现象”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有:斗转星移、电光火石、七月流火、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和鹅毛大雪。
1. 斗转星移[ dǒu zhuǎn xīng yí ]
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
出处: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闲云潭影日悠悠;物转星移几度秋。”
2. 电光火石[ diàn guāng huǒ shí ]
闪电的光,燧石的火。
造句:我爱羽凡在音乐中那份我缺少的激荡高亢、电光火石般的冲动呐喊;他爱我音乐中那种他不擅长的婉转如虹、雨后清溪般的浅吟低唱。
3. 七月流火[ qī yuè liú huǒ ]
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然而,“七月流火”多年来却常被误用来形容暑热,至今仍不绝于各种媒体,所以此古语的本来含义已被通俗而异化。
出 处:《诗经·国风·豳风》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4. 风雨交加[ fēng yǔ jiāo jiā ]
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比喻几种灾难同时袭来。
出处:清·梁章钜《浪迹丛谈·除夕元旦两诗》:“冬至前后,则连日阴噎,风雨交加,逾月不止。”
5. 电闪雷鸣[ diàn shǎn léi míng ]
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轰轰烈烈。
出处: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是英明的主意,这主意通过电话就电闪雷鸣一样传遍工地。”
6. 鹅毛大雪[ é máo dà xuě ]
像鹅毛一样的雪花。 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造句:冬天,鹅毛大雪从天空中飘落,以往那些在春天,夏天很骄傲的花草树木都被那厚厚的冰雪覆盖,花草树木们都在雪被下冬眠了。只有那松树还在冰雪的袭击下,傲立着。而在路两边的松树,就好像那些守卫着人们的武警战士。
3.形容“天象”的句子
1、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汉书 高帝纪第一上》
2、帝生时,有云气青色而圜如车盖当其上,终日,望气者以为至贵之证,非人臣之气。——《三国志注 魏书二》
3、父孙坚……冢上数有光怪,云气五色,上属于天,曼延数里。众皆往观视,父老相谓曰:‘是非凡气,孙氏其兴矣!’——《三国志》
4、成帝河平元年……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汉书·五行志》
5、元帝永光元年四月,……日黑居仄,大如弹丸。——《汉书·五行志》引《易传》
6、中平……五年正月,日色赤黄,中有黑气如飞鹊,数月乃销。——《后汉书·五行志》
7、绍兴元年二月己卯,日中有黑子,如李大,三日乃伏。六年十月壬戍,日中有黑子,如李大,至十一月丙寅始消。七年二月庚子,日中有黑子,如李大,旬日始消。四月戊申,日中有黑子,至五月乃消。——《宋史·天文志》
8、元延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于东井,践五诸侯,出河戌北,率行轩辕、太微,后日六度有余,晨出东方。十三日,夕见西方,……锋炎再贯紫宫中。……南逝度犯大角、摄提。至天市而按节徐行,炎入市中,旬而后西去;五十六日与苍龙俱伏。——《汉书·五行志》
9、上元……三年七月丁亥,有彗星于东井,指北河,长三尺余,东北行,光芒益盛,长三丈,扫中台,指文昌。——《新唐书·天文志》
10、彗体无光,傅日而为光,故夕见则东指,晨见则西指。在日南北皆随日光而指,顿挫其芒,或长或短。——《晋书·天文志》
11、大明五年……三月,月掩轩辕。……有流星数千万,或长或短,或大或小,并西行,至晓而止。——《宋书·天文志》
12、开元二年五月乙卯晦,有星西北流,或如瓮,或如斗,贯北极,小者不可胜数,天星尽摇,至曙乃止。——《新唐书·天文志》
13、元光元年六月,客星见于房。——《汉书·天文志》
14、嘉祐元年三月,司天监言客星没,客去之兆也。初,至和元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宋会要》
15、万历……三十二年九月乙丑,尾分有星如弹丸,色赤黄,见西南方,至十月而隐;十二月辛酉,转出东南方,仍尾分。明年二月渐暗,八月丁卯始灭。——《明史·天文志》
参考资料
豆瓣:/group/topic/26512921/?type=like
4.关于天文的诗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水调歌头》(苏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李白)天文岂易述,徒知仰北辰。
——《奉和月夜观星应令》(虞世南)1、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滕王阁序》王勃释义: 天上的方位属于、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
2、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诗经•小雅•大东》释义:南天夜空有28宿中的箕星,形状虽像“簸箕”,但是却不能拿来簸扬。
3、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尚书•尧典》释义:二十八宿之一,昴宿是西宫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
4、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经•豳风•七月》释义: 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到九月天就冷了,要多穿衣裳了。5、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前赤壁赋》苏轼释义: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6、日中星鸟、以殷仲春。
——《尚书•尧典》释义:春分之昏,鸟星毕见,以正仲春之气节,指南方朱鸟七宿。7、绸缪束楚, 三星在户。
——《诗经•唐风•绸缪》释义:新婚缠绵,三星照亮门庭。三星:即参星,是由三颗星组成。
8、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尚书•尧典》释义: 在十二星座中,虚宿又名行宿,属磨宫二足,瓶宫二足。
此星为山羊座。9、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哥舒歌》唐 西鄙人释义: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边夜带宝刀。10、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宋 李清照释义:天空中银河不断转动、星移斗转,人世间的帘幕却一动不动的低低下垂。
枕席变凉,泪水更多的流淌,一片湿滋滋。
5.关于天文的诗词
二十四气节歌算不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苏轼的《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杜甫的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好汉歌?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描写天上星星的好像都算吧,毕竟能对应现在的星座,比如,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再比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6.形容天文学家的四字词语或成语
【精益求精】: 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坚持不懈】: 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饱谙经史】:饱谙:深知,极其熟悉。熟知经书史籍。形容学问渊博。
【饱学之士】: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博览古今】:博:广博。广泛阅读古今书籍,通晓古今学识。形容学问渊博。
【博览五车】:指读书多,学识渊博。
【博通经籍】: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博物多闻】:指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博物通达】:通达:明白人情事理。形容常识渊博,通晓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