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山寺微茫最悲哀的词句是


1.王国维 浣溪沙 山寺微茫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学者。他的诗词,常带着悲天悯人之意,这首浣溪沙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山寺微茫”,一开始就让人的眼光投向了半山的高处。在那“鸟飞不到”的地方有一座寺院,闪烁着夕阳的余晖。但渐渐地连那一点寺院的影子,也快看不到了。“上方孤磬定行云。”在一片寂静中,唯有那寺中的磬声从高处传来。那肃穆的清响,使得飘荡的云彩也驻定不动了。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登高才能望远,所以努力地攀到了峰顶,希望能一窥明月的究竟。可是偶然慧眼一开,却看到了人间万丈红尘后面的真相。“可怜身是眼中人”。这个“眼中人”指的是在这大梦中忧患劳苦的众生啊!可怜的是,自己也身在其中。看到了却无法超脱,真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到哪儿才能找到真正的智慧,跳出红尘,向着更高的境界不断地升华呢?

//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渴望真知,追求更高境界的思想感情。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望采纳~

2.赏析王国维的<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

上阕“山寺微茫背夕曛”,如认为确有此山、确有此寺,而欲指某山、某寺以实之,则误矣。此词前片三句,但标举一崇高幽美而渺茫之境界耳。山寺微茫”一起四字,便引人抬眼望向半天高处,显示一极崇高渺茫之境,复益之以“背夕曛”,乃更增加无限要渺幽微之感。

然则是此哲理之灵光虽惚若可以瞥见,而终不可以求得者也。故日:“鸟飞不到半山昏。”人力薄弱,竟可奈何,然而人对彼一境界之向往,彼一境界对人之吸引,仍在在足以动摇人心。

有磬声焉,其音孤寂,而揭响遏云,入乎耳,动乎心,虽欲不向往,而其吸引之力有不可拒者焉,故曰“上方孤磐定行云”也。

于是而思试一攀跻之焉,因而下阕乃有“试上高峰窥皓月”之言。曰“试上”,则未曾真筒到达也可知;曰“窥”,则未曾真筒察见也可想。然则此一“试上”之间,有多少努力,多少苦痛。

夫如是,固终不免于“偶开天眼觑红尘”也。已知其“偶开”必由此不能自己、不克自主之一念耳。陈鸿《长恨歌传》云:“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复堕下界,且结后缘。”而人生竞不能制此一念之动,则前所云“试上高峰”者,乃弥增人之艰辛痛苦之感矣。

窃以为前一句之“窥”,有欲求见而未全得见之憾;后一句之“觑”,有欲求无见而不能不见之悲。而结之日“可怜身是眼中人”,彼“眼中人”者何,固此尘世大欲中扰扰攘攘、忧患劳苦之众生也。夫彼众生虽忧患劳苦,而彼辈春梦方酣,固不暇自哀。

此譬若人死后之尸骸,其腐朽靡烂乃全不自知,而今乃有一尸骸焉,独具清醒未死之官能,自视其腐朽,自感其靡烂,则其悲哀痛苦,所以自哀而哀人者,其深切当如何耶,于是此“可怜身是眼中人”一句,乃真有令人不忍卒读者矣。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哲理词,由于词人受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悲观哲学和佛教思想的影响,1905年夏归海宁时登硖山作此词。

作者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汀海宁盐官镇人,清朝末年的秀才,是近代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同时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曾任教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后自沉昆明湖。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王国维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

3.《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是谁的诗句

这句诗出自诗人王国维的《浣溪沙 山寺微茫背夕曛》。

原文:

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磬定行云。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译文:

被夕阳笼罩的寺庙的身影显得模糊不清,就连鸟在天空飞翔的影子都看的不是很清楚了,刚刚飞到半山腰,就已经隐没了身影。寺庙里传来的钟声仿佛将云都定住了。

登山山顶想要更好更仔细的看看月亮,如果我可以拥有天眼,就可以看看这个世界了,但可惜自己也只是这个人间里普普通通的一个人罢了。

扩展资料:

《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是近代词人王国维的词。此词历来被奉为《人间词》中的上乘之作。

上阕写了词人傍晚在寺中的所见所闻,下阕写了由此产生的联想,全词意境开阔、风格高奇。登高望远,俯瞰茫茫红尘中的芸芸众生,令词人认识到其实自己便是众生中的一员,如此清醒的悲悯情怀,为全词注入了更深长的意蕴。

这是一首哲理词,由于词人受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悲观哲学和佛教思想的影响,1905年夏归海宁时登硖山作此词。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

4.能不能告诉我《浣溪沙&#8226;山寺微茫》的全部译文

“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山寺微茫”,一开始就让人的眼光投向了半山的高处.在那“鸟飞不到”的地方有一座寺院,闪烁着夕阳的余晖.但渐渐地连那一点寺院的影子,也快看不到了.“上方孤磬定行云.”在一片寂静中,唯有那寺中的磬声从高处传来.那肃穆的清响,使得飘荡的云彩也驻定不动了.“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登高才能望远,所以努力地攀到了峰顶,希望能一窥明月的究竟.可是偶然慧眼一开,却看到了人间万丈红尘后面的真相.“可怜身是眼中人”.这个“眼中人”指的是在这大梦中忧患劳苦的众生啊!可怜的是,自己也身在其中.看到了却无法超脱,真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到哪儿才能找到真正的智慧,跳出红尘,向着更高的境界不断地升华呢?。